當前位置:首頁 » 生發護發 » 學生發展的內涵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學生發展的內涵

發布時間: 2021-03-01 22:15:30

1、學校內涵發展的兩個基本要求

一、精神塑造——用校訓引領學校內涵發展
校訓是學校精神風貌的象徵,是學校辦學育人的追求,也是學校校園文化個性的鮮明標識,它往往給師生傳統的熏陶,品位的傳遞,奮斗的激勵,甚至一生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校訓就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校訓具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和重要的作用,所以許多名校都很重視校訓的總結提煉和恰當表述,都很重視校訓的解釋、傳承及隨著時代變化對校訓內涵的不斷豐富。
我校也很重視校訓的提煉和表述。2002年學校成立100周年紀念時,我校確定「正德修業」為校訓。之所以將「正德修業」作為學校的校訓,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正德修業」一詞直接來源於學校的前身「正修書院」和「正修蒙學堂」,承載著學校100多年的歷史和典故,是對學校百年歷史和精神的高度概括,我們確定「正德修業」作為學校的校訓,是對學校歷史淵源自然而又獨特的解讀,本身就具有一種震撼力和穿透力,是學校文化個性特點的定格化和張揚化。
其次,「正德修業」的校訓,既蘊含和傳承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最精髓的內核,又體現了當今時代對於人才的最基本要求 。《周易》:「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從古至今,人們普遍認為,德是做人的必備條件,「正德」就是匡正道德,這是成人之本。「修業」意即謹修學業,就是要打好知識基礎,培養實踐能力,發展創新思維。「正德修業」的校訓,既是對學生成長的指導性要求,也是對教師發展的指導性要求。要想學生「正德修業」,教師必先和不斷地「正德修業」,才能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正因為此,我校一直不斷努力著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教業精湛、團結協作的教師隊伍。
最後,用「正德修業」四字作為校訓,簡潔,概括,易記,令人難忘。
二、文化熏陶——用氛圍潤澤學校內涵發展
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的載體,是學校精神產生的土壤。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一種文化意識和精神自覺。創新校園文化是一個動態的、全面的、系統性的工程,其最終能夠對師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師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從而潤澤學校的內涵發展。
一要優化物質景觀系統。令人賞心悅目的校園物質文化景觀,構成一種美的氛圍,是一種特殊的物質「文化場」, 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我們學校原為常熟市支塘中心小學,老學校校園雖然不大,但那裡有大柿子樹的綠蔭,那裡有校園山石的遒勁,那裡有正修亭的雅緻,那裡更有朗朗的書聲和濃濃的學習氛圍,那裡正德修業的校訓,那裡勒刻著前輩學人題詞勉勵的巨石匾額以及精心雕琢的哪怕一個宣傳牌、科室牌無不時時影響教育著每一個學生。新校易地新建後我們學校更名為張青蓮小學, 張青蓮是我校1914-1917年校友,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科院資深院士。中科院白春禮院長為我們題寫了新的校名,我們將在此基礎上繼承學校優良傳統,細致規劃校園物質景觀系統,充分彰顯學校文化內涵和現代氣息。
二要規范行為文化系統。在辦學過程中,一個學校的風氣其影響力往往比簡單說教來得更迅速、更深刻、更有效。我們努力實踐陶行知「愛滿校園」的教誨,不斷追求教育的和諧。從教師而言,和諧發展的教師,有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有著對學生的滿腔熱愛,有著良好的職業素養;從學生而言,和諧發展的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學習,校園中呈現師生關系融洽、教學相長的和諧氛圍,真正實現了各自的「正德修業」。

2、什麼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六大內涵

千呼萬喚始出來,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源頭」、中高考評價的「風向標」,當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熱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9月14日正式出爐。

所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起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正式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共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相比2016年2月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養體系明顯「瘦身」,更加體現「核心」的價值。徵求意見稿共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等9大素養、25個基本要點。此次發布的核心素養則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18個基本要點,從總體數量上來說減少了3大素養,基本要點也減少了7個。

據了解,參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制訂的專家陣容強大。「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項目始於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由北京師范大學[微博]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項目由北京師范大學牽頭,華南師范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共同承擔。

今後在學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課題組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一套經過系統設計的育人目標框架,其落實需要從整體上推動各教育環節的變革,最終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完整育人體系;今後將通過課程設計、教學實踐、教育評價等三個方面進行落實。

比如,今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將成為課程設計的依據和出發點,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檢驗和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核心素養將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後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

六大核心素養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總體框架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基本內涵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並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的人。

5.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6.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主要表現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6大素養18個要點具體的主要內涵和重點到底包括哪些呢?

文化基礎——人文底蘊

1、人文積淀重點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

2、人文情懷重點是: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

3、審美情趣重點是: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

文化基礎——科學精神

1、理性思維重點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2、批判質疑重點是: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

3、勇於探究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像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自主發展——學會學習1、樂學善學重點是: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

2、勤於反思重點是: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於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識重點是: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路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自主發展——健康生活

1、珍愛生命重點是: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重點是: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製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重點是: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等

社會參與——責任擔當

1、社會責任重點是: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願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並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等。

2、國家認同重點是: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理解、接受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行動。

3、國際理解重點是: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社會參與——實踐創新

1、勞動意識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

2、問題解決重點是: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復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3、技術運用重點是: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有機聯系,具有學習掌握技術的興趣和意願;具有工程思維,能將創意和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等。

3、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是什麼?主要包括哪些指標

好的回答才能獲得更多用戶支持
好的回答:
回答豐富有深度;
圖文結合;
格式美觀;

4、學生發展的內涵

積累可用知識,掌握解決問題方法,畢業後應用於生活。

5、教育內涵發展是什麼

教育內涵發展是針對中國應試教育弊端來說的,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要孩子學會怎麼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回歸到教育的本質--做人。學生不該僅是學知識的機器,更是適應社會的人才。

6、簡述"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應包含哪些內涵

以學生為本就是要以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從學生根本出發,確立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主要包括:

1.以學生本體為本。教育本質就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

2.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就是指以學生的進步發展為理念。

3.以學生整體為本。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是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拓展資料

自20世紀中期以來,「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在西方國家教育界產生並得以迅速發展,本科教育正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已成為西方國家教育界的主流教育理念及教學模式。這一轉變帶來了一系列的變革,如學習方法、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管理、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等。 

世界高等教育大會通過了與主題同名的大會宣言:《21 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動》以及相配套的《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優先行動框架》。

《宣言》中要求各個國家和高等學校的決策者「把學生及其需要作為關心的重點;把學生視為教育改革主要的和負責的參與者,包括參與教育重大問題討論、評估、課程及其內容改革,制訂政策與院校管理等等」,並預言「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理念必將對整個世界21世紀高等教育產生深遠影響。

7、新課標強調學生是發展的人,其內涵是什麼

按以前政治常識的教法,可以多注重與生活的聯系比以前少了的東西不用再補充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將這一

8、學生自主教育的內涵是什麼

學生自主管理是學生在教師積極引導下自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確立自我發展目標、形成適應社會發展和推動個體與社會發展的意識和能力的一種教育管理模式。學生自主管理,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教育過程,是一個社會實踐過程,也是學校勵志教育的一種體現。

自主管理是對班級各種活動以及每個學生充分授權,讓其產生責任感,即從而激勵班級組織和個人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管理方式,准確的說是一種管理思想。班級自主管理全過程充分注重人性要素,充分注重學生的的潛能的發揮。注重學生的個人目標與班級、學校目標的內在統一,在實現整體目標的同時實現學生的個人追求。

意義
學生自主管理是學生自主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需要外在的良好的環境和氛圍,需要以多樣化的健康活動為載體,需要以人性化的制度來約束,需要以全面、客觀的評價機製作保障。它是當前學校教育中一種較為可行的教育管理模式,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有利於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這種教育管理的結果是,學生會從自律前提下的自信走向自主,從自主走向自立,從自立走向自強,最終從自強走向自如,即能夠靈活自如地適應社會的發展並推動個體和社會的不斷發展。
實施學生自主管理教育,並非是任學生自由發展,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可忽視,也就是說,教師的監控要與學生的自主管理和諧統一。在不超出學生當前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調節能力的范圍內,凡事教師都要敢於「放」,在學生誤入迷途難以自拔的邊緣教師要及時「收」。教師只有收放得體,學生才能具備創積極性和創造力,才能闖出一片即有益於自己又造福社會的天空。
在引導學生自主管理時,第一,需要注意自主管理不等於放手管理; 第二,自主管理不等於紀律、衛生的自主管理;第三,自主管理不等於部分人的自主管理,我們提倡人人參與的班級自主管理,每位同學都要在班級管理中確定自己的崗位,做到人人有崗,人人定崗。
原則
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教師應把學生視為班級的主人,應該讓全體學
生進入到自己工作的決策過程當中來,無論是制定計劃、貫徹執行,還是檢查監督、總結評
比,都要讓學生參與,使他們了解班級工作的上下環節,明確自己應該承擔的各種義務。只
有這樣,學生才會具有主人翁的意識,才會把教師建議完成的工作當作自己的使命,學會做
班級、學校的主人。

9、著眼學生發展的措施怎麼寫

要從學校的主體——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角度來闡述學校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應關注人的因素,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師和學生在健康的環境和心理狀態下工作和學習。重視激勵他們的積極性、強調增強學校管理協同效應。強調對學習質量與教育質量管理,以形成學校師生全方位、多溝通的團隊管理。

10、著眼學生發展的措施怎麼寫?

(一)順序性和階段性

要求教育工作循序漸進,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同時,要求考慮各階段教育的銜接。

(二)穩定性和可變性

在一定時期內,教育內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要根據時代特徵,地域特點,文化特點,不斷革新教學內容、方法,以適應社會和人的發展。

(三)不均衡性

教師要把握其發展的關鍵期,不失時機地採取教育措施,使其獲得最佳發展。

(四)個別差異性

深入了解每個個體的身心發展狀況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五)整體性

教學要著眼於學生的整體性,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注意做到認知因素與非認知因素,意識與潛意識,科學與藝術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