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發護發 » 如何理解人的畢生發展觀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如何理解人的畢生發展觀

發布時間: 2021-02-28 00:05:23

1、如何理解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一、《宣言》關於未來社會的核心命題
《宣言》對社會主義的界定提出的是這樣一個命題:「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社會主義社會的核心思想,指的是某個原則、命題在其整個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它應具有超越歷史階段性的普遍性和終極價值的品格。《宣言》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來界定社會主義,深刻地表明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從根本上把社會主義同一切舊社會區別開來。從某個具體特徵來界定社會主義,即使這一特徵很重要,也只是說明社會主義的某個側面;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則說明社會主義的終極價值和最高目標,那類具體特徵只不過是達到這一終極價值和最高目標的一個階段或手段。

二、馬克思終生探索的核心主題

 上述命題精闢地概括了未來新時代的精神。恩格斯認為,就表述未來社會新紀元的核心思想而言,除了上述命題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了。
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盡管千百遍地閱讀《宣言》,卻並不重視、也不理解這一命題,甚至認為這是兩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誤筆」、「敗筆」。實際上,這是他們終生理論探索和在實踐上為之奮斗不息的主題。
我們從馬克思的少年時代說起。1835年8月,馬克思在他中學畢業寫的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滿懷激情地表述了他的人生理想。他首先確定選擇職業的原則,認為「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而「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為全人類的幸福而奮斗,就是少年馬克思的人生觀。有人認為,對一個17歲少年在作文中寫的東西,不應太過認真。當然,一篇中學生論文,可能是這位少年偶然的感情抒發,確實不應評價過高。但是,如果這位少年在此後的人生旅途中,終生遵守諾言,為人類的幸福而奮斗,就應把這視為他的人生起點;就馬克思而言,就是他終生理論探索與實踐活動的起點。
1841年4月寫的博士論文,是馬克思從哲學上探討個人自由的開端。同少年時代不同,此時馬克思已是黑格爾的信徒,他對問題的探討已注入了理性的思考。他批判德謨克利特的機械決定論,肯定伊壁鳩魯關於原子偏斜運動的觀點,認為這體現了原子對命定式直線運動的獨立,體現了原子獨立性、個性和個體性的自由。馬克思認為,這是「定在中的自由」,是同「他物」、「他者」的關系中的自由。這是從社會關系中考察人類個體和人類個體的自由,已經包含著每個人自由發展的思想萌芽。
但是,馬克思這里對個體自由的探討,還囿於抽象的、思辨的形式。到了《萊茵報》時期,馬克思走出這種抽象性,旗幟鮮明地為備受壓迫的勞動者的自由辯護,並提出理想的國家應該是「相互教育的自由人聯合體」。在這個「聯合體」中,「個人以整體的生活為樂事,整體則以個人的信念為樂事」,是充滿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快樂的狀態。

2、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1.社會是處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中的有機整體和復雜系統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馬克思在在定義「社會」時曾經指出:「生產關系總合起來就構成所謂社會關系,構成所謂社會.」「生產的承擔者對自然的關系以及他們互相之間的關系,他們藉以進行生產的各種關系的總和,就是從社會經濟結構方面來看的社會.」
2.馬克思主義把人類社會的發展看作是自然史的過程,從而創立了真正科學的發展觀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在《資本淪》中,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發展的過程的考察,科學地論證了經濟的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史的過程.同時,他又深刻地指出:「人類史同自然史的區別在於,人類史是我們自己創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3.馬克思主義強調要正確處理社會系統與自然系統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與自然的價值關系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實踐首先使自然界人化.自然界的人化就是人的本質力量的自然對象化過程.以一種物質的力量作用於自然界,改造自然界,這一過程就是人類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佔有自然界的過程,其結果則產生了獲得人的本質的自然界.這種獲得了人的主觀性、人的本質的自然界,就是所謂的「人化自然」,從外延上來說,就是納入人類社會活動、納人人的文化或文明之中的自然界,這種自然當然包括人自身的自然.它充分表明了人的主觀性的超越性本質.
4.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標
馬克思、恩格斯深切地關注入的發展、全人類的前途和命運,把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全人類的解放,作為自己畢生研究的主題和為之奮斗的最高目標,作為衡量社會發展的最高價值標准.他們從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出發,批駁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的發展,把對人的發展問題提到了重要地位,科學地論述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性及其對於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社會發展的核心是人的發展,離開了人的發展就談不上社會的發展,不可能有離開入的、與人相對立的、外在於人的社會.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
總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是一種科學的發展觀.其一,它從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恆發展的觀點出發,把社會看作是一個由各個要素或子系統組成的社會有機整體;其二,它一方面強調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另一方面又指出人的自覺活動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把兩個方面辯證地統一起來;其三,它強調要正確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發展;其四,它強調和重視人的發展,把社會的發展看作是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把人的全面發展看作是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是當代中國的科學發展觀提出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源泉.

3、發展心理學 成年晚期傳統發展觀與畢生發展觀的區別?

1 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 這和傳統發展觀相比較有本質的區別 是以人的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前提 傳統的發展觀不是說不考慮人的因素只是人的因素不是發展觀的本質要求 2 全面的發展觀 全面發展也是針對人談的 是指人的全面發展 指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充分發展,又指人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和諧的發展。 3 協調的發展觀 是以人的發展為目標 全面協調各個發展方面 使發展具有可協調性 4 可持續發展觀 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指既滿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續發展主要包括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傳統發展觀在可持續發展上面沒有給出具體的定義

4、畢生發展觀

畢生發展觀是一種積極的、樂觀的老年心理變化觀,它所強調的心理發展貫穿於一生的觀點雖然值得肯定,但是卻相對忽視了心理變化的總體衰退趨勢。

5、畢生發展觀認為影響心理發展的因素有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小編溫馨提示:2017下半年心理咨詢師考試時間為11月18日,很多同學們為繁多的知識點苦惱,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整理下相關內容!

中年期

1、中年期一般指35—60歲這段時期。

2、發展心理學上所說的更年期是指個體由中年向老年過渡過程中生理變化和心理狀態明顯改變的時期。更年期的年齡在50歲左右,有女性和男性之分,更年期是人生進入衰老過程的起點,同時又稱為「第二個青春期」。

3、中年期的思維發展達到了更加成熟的水平。這表現為思維活動的現實性、靈活性和智慧性以及辯證邏輯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5、中年期的人格特徵:

(1)中年期人格結構的穩定性包含兩重基本含義:一是人格結構的構成成分不變,二是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變。

(2)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具體表現為:內省日趨明顯、心理防禦機制日趨成熟、為人處事日趨圓通。

(3)中年期性別角色日趨整合。

老年期

1、老年期是指60歲至衰亡這段時期,60歲或65歲為老年期的起點。

(1)老化是指個體在成熟期後的生命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形態學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變化

(2)衰老指老化過程的最後階段或結果,如體能失調、記憶衰退、心裡鈍化等。

2、畢生發展觀畢生發展觀認為,個體心理發展貫穿人的一生。

(1)心理發展和行為變化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時候發生。

(2)不同心理技能發展的方向、形式和速率各有不同。

(3)發展過程中既有增長也有衰退,是增長和衰退的對立面的統一。

(4)個體心理發展是由多重影響因素所構成的復雜系統共同決定的。

畢生發展觀理論對於老年心理變化的下降和衰退這一總的趨勢,未能予以足夠的重視。畢生發展觀認為影響老年心理發展的因素有成熟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和個人因素。

3、老年人的主要記憶障礙:信息提取困難、編碼儲存和提取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老年人較少主動地運用記憶策略和方法。

對老年期記憶衰退的解釋:加工速度理論(記憶加工的速度變慢)、工作記憶理論(工作記憶的容量變小)

4、老年期人格特徵的變化:A不安全感;B孤獨感;C適應性差;D拘泥刻板印象並趨於保守;E回憶往事。

5、老年期退行性變化出現最早的是感知覺

您的心理咨詢師備考路,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來相伴!

各位看官們有任何問題意見建議以及小情緒,一定要私信或評論你們的萬能編喲!

隨時為你萌待命!

6、最先具有完整的畢生發展觀的心理學家是誰

有完整的畢生發展觀應該是埃里克森啦 榮格是第一個研究老年心裡的把

7、你如何看待畢生發展觀有關心裡發展影響因素的觀點?

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人生具有促進作用,所以我們應該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8、什麼是畢生發展觀?包括影響心理發展因素之類等等。

畢生發展觀是德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德保爾·巴爾特斯(Paul B.Baltes,1939-2006)創建的畢生發展心理學中的核心觀念。其主要理念是:個體的發展是一生的過程,具有多樣的形式、復雜的構成、極強的可塑性,是由多重影響系統共同決定的。

1、畢生發展的基本假設:發展並沒有在成年時就結束,而是擴展到整個生命的全程。這個過程開始於精卵結合,結束於死亡,是一個心理結構和機能的獲得、維持、轉換和衰退的適應性過程。

2、作為對畢生發展過程進行描述和分析的較高層次,生理因素和文化因素在畢生發展過程中的不同時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1)進化選擇結果的表達和人的生理潛能的發揮與年齡之間呈負相關。在達到成熟之前,進化選擇的結果和人的生理潛能得到充分的表達和發揮,促進個體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各個方面迅速發展,而當個體逐漸達到成熟之後,隨年齡的增長,進化選擇結果的促進作用就開始逐漸衰退;

(2)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與文化有關的及基於文化的發展和發展過程對文化資源的需求也會不斷地增長,這意味著要達到更高的機能水平則需要擁有更豐富的文化資源,豐富的文化資源對於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局部或全面衰退也具有補償作用;

(3)隨著年齡的增長,文化因素和文化資源的效用會不斷的下降,文化資源在發展的早期其效用是強大的,但在各方面均達到成熟後,其補償效用也就隨年齡的增長不斷降低。

3、生理和文化的因素作用於發展過程,通過三種機能來完成發展的任務,即:

(1)成長(growth),指向更高層次的機能或適應能力(adaptivecapacity)的發展目標;

(2)維持(maintenance),指向面對新的發展任務或恢復到損耗前的水平;

(3)對損耗的調節(regulation),當由於外內資源缺乏而不能及時對損耗進行恢復時則在較低層次上對機能進行適當的組織。

4、畢生發展觀的主要倡導者認為發展是一個伴有補償作用的選擇性的優化過程。選擇、優化和補償之間的協調存在於個體發展的任何發展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