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發護發 » 低年級學生發言好習慣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低年級學生發言好習慣

發布時間: 2021-02-26 13:12:15

1、怎樣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良好習慣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學生,你如何知道教師講的內容你是否感興趣?你只有去傾聽,才能知道。作為學生,首先要培養的良好習慣就是學會傾聽。只有學會了傾聽,才會發現自己是否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的求知慾被調動起來,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探索其中的奧秘。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而興趣是學會傾聽的基礎。低年級是養成習慣的關鍵期,低年級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思維發散,自控力差,注意力不夠持久等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把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而有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想學、願學、樂學。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教師的精神面貌要好,語言生動,感染力強;情境設計要切合實際,而又引人入勝;思路清楚而又條理分明;適當使用小口令、小游戲等。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系統的學科知識的來源,課外書是學生獲得其他知識的來源。每天早晨,學校都會安排早讀課,讓學生拿出書本朗讀。「書讀萬遍,其義自見。」可見,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更關鍵的是,在閱讀時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概括問題、推理問題,最後解決問題。這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能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現實問題是許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學生在做練習時不會審題,往往只讀一半,更有甚者,不讀題而直接做題,結果可想而知。也有的學生讀題了,但是在未理解或理解不透的情況下就動筆了。究其原因,其一,學生的耐心不夠,他還是不能靜下心來認真讀題、審題。其二,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夠,他對個別詞的意思理解不到位。其三,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夠,題目意思理解了,但是不知從何處下手。
學生不會讀題,不理解題意,就會導致不能正確地解答出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題目。如在某次測試中,有這樣一道題:39添上1是( )個十,的學生給填的是40。原因在於沒有把題目讀完整。對於解決問題,他們往往只讀一遍,有的學生甚至只看個別的數字或詞語來解題,而不深思熟慮,只憑自己的感覺來。如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小朋友排隊做操,小明的前面有5個人,小明的後面有6個人,這一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看到「一共」想到加,但是在加的過程中把小明自己給漏掉了。綜上,我們可以知道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贊可夫說過,「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而數學這門學科是邏輯性非常強的,每一個算式都是有理有據,容不得半點虛假。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慢慢變成願思考、勤思考、擅思考,從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戴曙光著的《簡單教數學》一書中,戴老師舉了這樣一個案例。在一位數除兩位數中,「為什麼從高位除起?」他沒有簡單、直接地把這一規律告訴學生,而是放手讓學生去發現,去思考。這里有4捆2根小棒,每捆小棒10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怎麼列算式?請小朋友用這4捆2根小棒分一分,根據分的方法列算式。得出有3種結果。用剛才的方法分52÷2,結果有2種方法,不同的學生做出了不同的反應,用口算的同學自然往豎式「靠」,先除個位數的學生覺得「麻煩」,大家不約而同地相聚在一起――「從高位除起」。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從高位除起」並不是規定、強制而成的,而是根據實際操作的「需要」主動建構的,「先分整捆的」比「先分單根的」的容易,抽象化、數學化的豎式計算更加方便,計算方法也就自然生成了。這樣一來,經過學生的探索、思考得來的這一結論,比老師告訴學生千萬遍,學生記得更牢,掌握得更好。
獨立思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生活、學習中慢慢養成的。在學習中,老師能夠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在生活中,更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學生是班級的一員,班級是學校的一員,學校是社會的一員。我們生活在一個團體中,在團體中活動就得學會溝通交流,學會互幫互助,同時也要形成團隊觀念。「一根筷子,一折就斷,一把筷子,是折不斷的。」說明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的。低年級學生的可塑性更強,學東西更快,這就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識。在團隊中,能更快速地培養學生的理解、溝通能力,並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碰撞,迸發出奪目的火花。
例如,在學習十幾減8,7時,先讓學生說想法,教師再總結,最後再點名說。筆者發現只有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能夠掌握,對於一些反應較慢的學生而言,則比較困難。但是,當筆者改變方式,讓他們同桌互說時,筆者明顯發現,學生變得會說、願說、想說。在同桌互說的這一環節,學生都表現得很認真,儼然是一個「小老師」,對同桌嚴格,對語言講究,
對內容熟練。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明白了,我們是一個整體,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
五、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習慣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整理、內化知識,進而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個性化知識結構的思維過程。學生要掌握的內容很多,各科又有其不同的知識點,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重對知識點的整理與歸納。每周利用時間,對本周學習的知識進行整理或梳理。通常,每學完一節課,教師就會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但是很少有教師會學完一個單元帶著學生總結,往往是期末之時再總結。學完一個單元,筆者往往是讓學生回家,先把這個單元的內容復習一遍,第二天上課時,我們會玩「你問我答」的游戲,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把本單元學過的知識梳理一遍。這樣讓學生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地整理和歸納,並且通過找一找有什麼發現,進一步把所學知識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內容。
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低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度高,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得法,就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使這些好習慣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紮根,最後結出璀璨的果實。

2、怎樣培養低年級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於好動、活潑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傾聽無疑是很無趣的一件事。作為一名教師,如何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去激發和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傾聽能力,無疑是很重要的。
一、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表揚、鼓勵最能激發他們的傾聽能力。
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表揚往往能起到異乎尋常的效果。記得上學期,我班的小王同學,這個同學平時的聽講能力較差,上課愛做小動作,有一次在回答提問的時候,由於回答較為正確,我當場表揚了他,結果我發現,整節課中,小王同學的小動作少了,注意力明顯集中了。通過這一事例,在以後的課堂上,我會抓住時機適時進行表揚,這樣做既鼓勵了認真聽講的學生,又起到了督促後進同學向榜樣看齊的效果。我班的朱晨晨人很聰明,就是自製力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愛打瞌睡,每節課都要老師提醒幾次。針對他的問題我和班主任商量,把他調在最顯眼的位置,並換一位不愛說話的同桌,課堂上一有轉變就及時表揚,現在課堂上他總是第一個積極發言,也得到其他老師的好評。
二、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游戲
低年級同學離不開游戲,老師要巧妙設計一些游戲場景,讓孩子能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這種快樂學習,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極大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傾聽能力。比如:我在教學《回聲》這一課時,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時,我安排了一個游戲,讓學生分角色來演,小青蛙發現另一隻小「青蛙」學它說話,學生們都爭著來演,都想急於表演,整節課學生們的注意力都很集中課堂效果非常好。除了以上的方法,教學中,我們還在聽和讀的環節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首先,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傾聽。聽,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教學目標,也是學生必備的語文能力,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有目的的加大對學生關於聽力訓練。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城區,他們獲得知識的途徑相對較多,通過課外讀物,各種媒體等閱讀的內容相對豐富,於是我們就利用寫話時間,舉辦故事會這種形式,讓學生將自己看過的故事,講給同學聽,來加強學生聽力訓練,既開闊了視野,又做到知識共享。
三、形式多樣的訓練傾聽能力
怎樣讓學生在學習中做到聽有所得,聽有所學,同時又不至於讓學生感到厭倦呢?在教學中,我們嘗試著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去傾聽,如每天早讀前的美文欣賞、聽校園廣播、聽校園報告、聽學生和老師在國旗下的演講等。特別是對於每天課前的聽讀欣賞,我們會選出經典段落,優美的詩歌,一首小詩等易於誦讀的材料,讓學生在聽中讀,在讀中學體會,前期是老師讀、學生聽然後學生談感受。中期老師讓小助手讀、學生聽聽後學生談感受。後期訓練學生邊聽邊把想像的畫面畫出來。經過一學年的訓練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學習自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教學設計要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傾聽
語文課堂,「傾聽」很重要,老師的講課是否精彩,能影響學生的傾聽興趣,所以,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有趣味性,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要有條理,巧妙利用學生的傾聽注意力。要想把學生的思想引導老師的教學思路上來。每一課教學,設計思路老師都做了個性化修改,這樣就一定會引導著學生的思路跟著自己教學環節走。還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學重點上。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情境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適時組織活動,從多角度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得到體驗。
五、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
教師正確適當的評價學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信心的主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及時進行評價,會得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吳林澤你今天上課表現不錯,上課能積極發言。姚天樂最近進步很快,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做的又快又好。朱晨晨同學很聰明上課愛思考,就是有點好動,如果能改掉這個小毛病就最好了。曹珊珊你真了不起,你的回答完全正確。老師經常有這些有感染力的評價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創設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六、矯正學生聽課方法,培養傾聽能力
課堂上,前半節課學生能認真聽課,到了後半節課,個別學生就有點坐不住了。有在下面搞小動作的,有與同學說,而老師又不可能停止講課,又不能粗暴行事,而要靈活、機智,適時予以控制。可進行「暗示」的方法矯正學生不良習慣。(1)手勢暗示:用手勢指著不專心聽課學生,已達到矯正目的。(2)目光暗示:老師把嚴峻的目光落在不專心聽課的學生身上使他意識到老師看著自己,應該收斂言行,以達到矯正目的。(3)語調暗示:老師根據教學內容的感情,進行語調上變化或高、或低、或快、或慢、或稍微停頓,有意帶給學生聽覺上的感差。促使個別學生能專心聽講,達到矯正目的。
傾聽和學習是一組相輔相承的關系,學習需要良好的傾聽能力,只有認真傾聽,學習才會有收獲。大量的教學實踐都說明,只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聽多了,語言、知識就逐漸豐富了,孩子在課堂上就更加大膽、自信,學習的積極性就得到進一步提高。通過一學年的傾聽能力的培養我班的孩子都能自覺自願的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他們平時說話語言也豐富了,愛和同學交流了,更愛看書和學習了。我還利用課外時間,發動家長在家指導孩子朗讀,有家長讀孩子聽,有孩子讀家長聽,每天指定幾個學生,把朗讀的錄音發到班級群里,由老師和同學來點評,評選出每日最佳「小小播音員」在家長們全力配合下,學生的傾聽能力,朗讀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傾聽也就是學習,只有認真聽,才能把學習搞好。
總之,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傾聽能力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也是旁人無法替代的過程。老師的作用就是培養學生養成「會聽」的能力。相信只要我們方法得當,堅持循序漸進,以「潤物無聲」的精神,一點一滴滋潤學生的心田,我們的努力必回結出累累碩果。

3、低年級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幾個方法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學生,你如何知道教師講的內容你是否感興趣?你只有去傾聽,才能知道。作為學生,首先要培養的良好習慣就是學會傾聽。只有學會了傾聽,才會發現自己是否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的求知慾被調動起來,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探索其中的奧秘。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而興趣是學會傾聽的基礎。低年級是養成習慣的關鍵期,低年級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思維發散,自控力差,注意力不夠持久等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把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而有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想學、願學、樂學。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教師的精神面貌要好,語言生動,感染力強;情境設計要切合實際,而又引人入勝;思路清楚而又條理分明;適當使用小口令、小游戲等。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系統的學科知識的來源,課外書是學生獲得其他知識的來源。每天早晨,學校都會安排早讀課,讓學生拿出書本朗讀。「書讀萬遍,其義自見。」可見,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更關鍵的是,在閱讀時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概括問題、推理問題,最後解決問題。這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能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現實問題是許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學生在做練習時不會審題,往往只讀一半,更有甚者,不讀題而直接做題,結果可想而知。也有的學生讀題了,但是在未理解或理解不透的情況下就動筆了。究其原因,其一,學生的耐心不夠,他還是不能靜下心來認真讀題、審題。其二,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夠,他對個別詞的意思理解不到位。其三,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夠,題目意思理解了,但是不知從何處下手。
學生不會讀題,不理解題意,就會導致不能正確地解答出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題目。如在某次測試中,有這樣一道題:39添上1是( )個十,的學生給填的是40。原因在於沒有把題目讀完整。對於解決問題,他們往往只讀一遍,有的學生甚至只看個別的數字或詞語來解題,而不深思熟慮,只憑自己的感覺來。如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小朋友排隊做操,小明的前面有5個人,小明的後面有6個人,這一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看到「一共」想到加,但是在加的過程中把小明自己給漏掉了。綜上,我們可以知道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贊可夫說過,「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而數學這門學科是邏輯性非常強的,每一個算式都是有理有據,容不得半點虛假。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慢慢變成願思考、勤思考、擅思考,從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戴曙光著的《簡單教數學》一書中,戴老師舉了這樣一個案例。在一位數除兩位數中,「為什麼從高位除起?」他沒有簡單、直接地把這一規律告訴學生,而是放手讓學生去發現,去思考。這里有4捆2根小棒,每捆小棒10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怎麼列算式?請小朋友用這4捆2根小棒分一分,根據分的方法列算式。得出有3種結果。用剛才的方法分52÷2,結果有2種方法,不同的學生做出了不同的反應,用口算的同學自然往豎式「靠」,先除個位數的學生覺得「麻煩」,大家不約而同地相聚在一起――「從高位除起」。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從高位除起」並不是規定、強制而成的,而是根據實際操作的「需要」主動建構的,「先分整捆的」比「先分單根的」的容易,抽象化、數學化的豎式計算更加方便,計算方法也就自然生成了。這樣一來,經過學生的探索、思考得來的這一結論,比老師告訴學生千萬遍,學生記得更牢,掌握得更好。
獨立思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生活、學習中慢慢養成的。在學習中,老師能夠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在生活中,更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學生是班級的一員,班級是學校的一員,學校是社會的一員。我們生活在一個團體中,在團體中活動就得學會溝通交流,學會互幫互助,同時也要形成團隊觀念。「一根筷子,一折就斷,一把筷子,是折不斷的。」說明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的。低年級學生的可塑性更強,學東西更快,這就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識。在團隊中,能更快速地培養學生的理解、溝通能力,並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碰撞,迸發出奪目的火花。
例如,在學習十幾減8,7時,先讓學生說想法,教師再總結,最後再點名說。筆者發現只有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能夠掌握,對於一些反應較慢的學生而言,則比較困難。但是,當筆者改變方式,讓他們同桌互說時,筆者明顯發現,學生變得會說、願說、想說。在同桌互說的這一環節,學生都表現得很認真,儼然是一個「小老師」,對同桌嚴格,對語言講究,
對內容熟練。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明白了,我們是一個整體,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
五、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習慣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整理、內化知識,進而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個性化知識結構的思維過程。學生要掌握的內容很多,各科又有其不同的知識點,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重對知識點的整理與歸納。每周利用時間,對本周學習的知識進行整理或梳理。通常,每學完一節課,教師就會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但是很少有教師會學完一個單元帶著學生總結,往往是期末之時再總結。學完一個單元,筆者往往是讓學生回家,先把這個單元的內容復習一遍,第二天上課時,我們會玩「你問我答」的游戲,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把本單元學過的知識梳理一遍。這樣讓學生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地整理和歸納,並且通過找一找有什麼發現,進一步把所學知識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內容。
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低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度高,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得法,就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使這些好習慣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紮根,最後結出璀璨的果實。

4、如何抓好低年級學生習慣

相信大家都熟悉美國經濟學家約·凱恩斯說: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也說過:「教育是什麼,簡單地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長期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懂得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作為擔負「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奠基人,應該如何把握好這一關鍵期讓學生養成一系列的良好習慣?我認為, 低年級學生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和適應時期,隨著新生入學,學習成為他們的主要活動,這給兒童的心理與行為都帶來了重要影響。而小學生學習行為又同其他行為方式(如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它不僅對學習的本身,而且對學生道德品質以及心理的和諧發展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以及行為習慣的養成對於學生本身,對於形成和完善兒童個性以及主體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習慣培養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兩個方面。在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抓好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
一、習慣的培養
1、專心「聽」的習慣。
上課專心聽講,集中注意力,這是學生聽懂一節課的前提。所以,教師首先要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專心聽課的良好環境,讓學生能專心聽講。我經常告訴學生,聽講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認真聽老師的「講」,二是聽學生的「講」。老師課堂上講的要麼是啟發思維的問題,要麼是講解重難點的知識,你只有在認真聽課的基礎,才能分清老師所提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回答,才能弄懂老師講的知識。而聽學生的「講」呢。也就是聽同學的發言。因為在很多時候,老師知識提出問題,答案(知識)是從學生嘴裡迸出。同學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要注意聽,邊聽邊想,同學回答得對或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麼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好。
明白為什麼要聽講和聽什麼「講」以後,我就告訴學生,老師怎麼知道你在專心聽講呢?你得用一定的姿勢和動作告訴我呀。比如,別人在說的時候,眼睛東張西望肯定不是專心聽講;別人在說的時候,身子東動西動肯定不是專心聽講;別人在說的時候,小手玩東西肯定不是專心聽講;而別人講的時候注意在聽的小朋友,眼睛是望著一個方向的,手腳是不亂動的,而且會邊聽邊思考,有時候手托著腮幫子,有時候歪著腦袋,意見相同時可以輕輕頭點,若需要補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時,馬上舉手站起來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認真聽的孩子呀,最聰明了,連眼睛都是發亮的。此外,學生只有明確聽課目的,聽講效果才會提高。所以,我們每節課都要告訴學生教學的內容,明確學習的要求。
2、敢於「說」的習慣。
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大膽發言既可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首先要求語言要完整,不要語無倫次。但是,如果學生回答錯了或回答的不完整,我們老師應多鼓勵學生,表揚他敢於「說」的勇敢的精神,不要讓學生覺得回答問題是種壓力而不敢說,不肯說。我經常對學生說,說對說錯都沒關系,關鍵是要說。比如,我班有一個叫陽欣君的小女孩,膽子特別小,入學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每天都要來問:「老師,今天我留下來嗎?」那聲音聽起來都是顫抖的。當然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了,即使像「開火車」之類的活動非說不可,還沒輪到她,早已是神情緊張,不知所措,眼淚都要急出來的樣子,看起來心疼得很。為了消除她的恐懼心理,每次「開火車」等活動,我總是走到她的身邊,鼓勵她別著急,慢慢說,或者幫助她說清楚、正確。只要一有進步,或者聲音大了些,或者不再結巴,或者清晰一些,總之,哪怕只有一丁點的進步,我總是熱情地鼓勵,帶頭為她鼓掌。慢慢地,怯怯的小眼睛裡也能時常看見喜悅的光芒了,林立的小手叢中,偶爾也能看見她的了,當然也不常問自己是否留下來了。第二學期,課堂發言越來越積極,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課下偶爾也來問我:「楊老師,我表現好嗎?」「我可以當三好學生嗎?」不光是內容已變,語調已然自信多了。
3、善於「思」的習慣。
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是我們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保護其智慧的火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慾望,善於啟發學生大膽提問,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超越教師,並逐步形成習慣。要培養學生"思"的習慣,首先我們老師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讓學生有學的慾望,那他必然會思,會質疑。在每節課中,我們都要留意學生的疑問,有什麼問題讓學生都可以隨時發問。在新課要結束時,盡量留兩分鍾時間讓學生想想,再說一說本節課自己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這樣,每天給學生思考,提問的時間,久而久之,他們思考質疑的習慣就能養成了。
4、認真「寫」的習慣。
郭沫若曾說過,「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人。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於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因此,每接一個班,我總是要求學生認真書寫,努力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任何教學活動都得從興趣出發,寫字也不例外。在學生學完拼音之後,我就會鄭重地告訴學生,現在學習寫字了,漢字是我們祖國的文化瑰寶,書法是一種藝術,然後通過故事會向學生介紹古今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激發學生想寫寫好字的願望。同時教給學生正確的姿勢,比如寫字時要做的的「三個一」,學生寫字時隨時注意巡視,對不正確者給予糾正。
最初的寫字教學我都採用「定格」的教法,也就是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個字的每一筆在什麼位置,時糾正這些不按這個位置去書寫。這樣寫出來的字結構自然不會有大的問題,看起來也舒服。然後再逐漸滲透書法知識,比如怎樣寫出筆鋒、輕重等等。其實這個方法是我在沙一校時一位叫文啟英的老教師教我的,後來我在青少年宮去聽我兒子的毛筆書法課時,發現那個書法老師也是這樣指導學生的,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是有效的。然後經常圍繞書寫訓練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如「比比誰的字漂亮」、「爭當小小書法家」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鍛煉和提高。書寫畢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所以教師一定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做到書寫的量要適度,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要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揚少批評,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不斷產生學習的動力。
5、正確「讀」的習慣。
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學的多是一些兒歌,往往養成了唱讀的習慣,而且不會用嗓子,要麼聲音小得像蚊子,要麼扯起喉嚨大聲吼。入學後,老師要及時糾正不良習慣。接到新班後,我習慣用天天點名的方法訓練他們大聲說話,一方面,這樣可以讓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很快熟悉;另一方面,初入學的孩子都對小學充滿好奇,都想得表揚,就會模仿別人。經常表揚聲音洪亮的孩子,慢慢地,都能做到大聲了。然後,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姿勢,比如讀書時手捧書本,頭正身直,不讀假書。另外,逐漸教給學生一些朗讀技巧和方法,堅決制止唱讀。這樣反復訓練不斷強化,使之養成正確的朗讀習慣。
學習語文重在積累。課標教材低年級的識字量相當大,如何鞏固是個大問題。在我看來,閱讀是最有效的鞏固方式。除了讀好語文書和同步閱讀課本以外,還應該將學生引向更寬更廣的閱讀天地,於是,建立了班級圖書角。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我盡量抽時間給學生讀讀有趣的童話故事,慢慢地,每天中午的課前成了是孩子們快樂的閱讀時光,鈴聲一響,每個大組的圖書管理員就迅速地將書收起來交給圖書館長,擺放整齊。一學期下來,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已經愛上看課外書了。
二 、習慣的鞏固
馬甸說過,「習慣的養成有如紡紗,一開始只是一條細細的絲線,隨著我們不斷地重復相同的行為,就好像在原來那條絲線上不斷纏上一條又一條絲線,最後它便成了一條粗繩,把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給纏得死死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鞏固良好習慣時做到:具體指導,訓練到位,細致長抓,下面是我的具體操作,和大家分享:
首先,具體指導,明確要求。
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具體細致的學習行為訓練。如在訓練學生上課發言舉手時,先進行示範練習,要求人人掌握規范的舉手姿勢(舉左手,手句直,不要碰撞桌子發出響聲)。發言時眼睛看前方,身體站直,聲音洪亮,吐字清楚,做到不慌不忙,不結結巴巴。
  其次,利用兒歌,落到實處。
以編兒歌的形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養成習慣。我覺得對於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這個方法學生最容易接受,教學效果也最好。我嘗試把大量的學習習慣要求編成各種的兒歌,使學生形成一種類似於條件反射,我一說前面的內容,學生就能跟著接後面的內容,然後自覺按要求做好。比如訓練常規的:「鈴聲響,下課啦,書本文具擺放好。先上廁所再玩耍,課間活動別打鬧。「音樂響,進課堂。小腳並並攏,小手自然放。眼到耳到心也到,學會動腦最重要。要想發言先舉手,我們學習多快樂。」又如在訓練學生讀書時候,把要求和方法編成兒歌指導學生。兒歌的內容是:我一說:「把書拿好」學生接著說:「眼睛看好」;再如,板書時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我說:「眼睛」學生接著說:「來啦」。通過長期的訓練,使學生逐步形成習慣。
其三,及時評價,活動促進。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對技能的形成會產生遺忘,因此反復抓,抓反復,成為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在培養新生的習慣階段,多以奪紅旗,樹榜樣等活動來鞏固學生的良好習慣。主要採取了大組評比和個人評比兩種方式。大組評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課堂上,哪個大組表現好,那個大組就可獲得一面紅旗,一周結束後,紅旗最多的大組每人加一面紅旗;個人評比是,每個學生之間的競爭,大約一月評比一次,給前15名學生和進步的學生發獎,(我特別給最差第二幾個學生定了一個目標:只要達到第一名的一半就可以得獎,甚至上次得了最後一名,這次沒得最後一名也可得獎)一學期下來,再比誰的紅旗多,前20名可以參加三好生和優秀幹部評選。這樣,短期激勵與長效目標結合起來,特別是將進步的和優秀的同等對待,每個學生都有了盼頭,自然鬥志昂揚,信心十足。
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還經常舉行一些單項評比。比如:朗讀評「小小播音員」;識字評「識字大王」;寫字評「小小書法家」;閱讀評「小小書迷」;勞動評「勞動之星」;藝體評「小演員」「體育明星」等等,只要這些單項獲得第一名,就可以加10面紅旗。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幹,找到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成功是成功之母」,在成功的激勵下,學生約束自我的能力更強,很多行動都「習慣成自然」,班級管理也日漸輕松。
其四,聯系科任,齊抓共管。
班級管理的主要責任在於班主任,但這並不能因此忽視科任老師在鞏固良好習慣上的重要作用。如果學生只是在語文課上表現良好,其他課上放任自流,那往往就會「前功盡棄」,當然也談不上是「習慣」了。因此,我總是主動和各科老師取得聯系,告訴他們班級管理上需要他們配合的一些要點,以取得他們的支持,共同鞏固學生的良好習慣。比如課堂聽講方面,請他們將本節課最能乾的學生加上紅旗,不能乾的打上問號。(郎小波老師經常這樣做)同時,也經常了解學生在其他課上的情況,協助科任老師做好該課的紀律管理及其他問題。比如,美術課,經常提醒學生帶好美術用品;記得這學期開學不久,由於剛放寒假,學生的狀態還未調整過來,數學劉老師就喊課堂紀律不好,我連續跟班聽課一周,幫助整頓紀律,直至他能輕松上課為止。雖然有些辛苦,但是,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持久的習慣還是有好處的。
其五,家校聯系,共同促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的發展: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都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估摸的作用,作為教師,要善於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比如本班第一次家長會,主題就是《讓好習慣伴著孩子成長》,讓家長明白習慣培養的重要性,思想上引起重視;然後向家長講清班級管理和學生行為習慣的具體要求,平時發現問題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共同幫助孩子早日養成良好的習慣。

5、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發言稿

範文:
【養成好習慣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成好習慣》。
習慣,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播下一種行為,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只有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
只有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會成為德才雙馨的建設者,才能把祖國建設成自主創新型的國家。
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他是一貫的,是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著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同學們,將來我們能否在社會立足,能否生活的踏實、快樂,真正比拼的不是才藝,而是習慣!
今天,你的舊貌已隨風飄去,就在眾人當中昂首闊步吧!
讓我們為好習慣的纜繩繫上恆心的索鏈,讓我們揚帆起航,成就生命的精彩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6、小學生好習慣演講稿

國演講稿-《祝福您!親愛的祖國!!》

金秋十月,國旗招展,舉國同慶。今天全國各族人民滿懷喜悅,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54歲生日;大江南北的中華兒女都在盡情高歌,為古老而年輕的祖國深深祝福!

今年國慶,萬象更新,非同尋常。回首春夏之交,正當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地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的時刻,我國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病災害。面對這場嚴峻考驗,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和衷共濟,共克時艱,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堅持一手抓防治非典這件大事不放鬆,一手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奪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階段性重大勝利,保持了經濟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經歷風雨,又見彩虹。抗擊非典的斗爭,極大提高了我國人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偉大祖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展現新氣象,昭示好前景。本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全國人民新世紀新階段的奮斗目標。實現這個宏偉目標,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和根本利益。落後就要挨打,財大才能氣粗。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使我國形成發達的生產力,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物質基礎,是我們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長治久安的物質基礎。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集中精力,心無旁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奮力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為了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紀新階段全黨全國人民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實踐,也是對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效的最好檢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能不能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本質,是衡量有沒有真正學懂、是不是真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標志。我們決不能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庸俗化、隨意化、標簽化、招牌化,一定要始終牢牢把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本質,真正為民謀利,為民造福。

7、怎樣在語文課中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積極大膽發言的習慣?

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教師必須從培養學生的說話興趣開始,教師應在學生心靈中激起求知慾和點燃熱愛知識的火花。這「慾望」與「火花」就是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激發。在低年級的說話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說話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說話訓練。

根據特點,運用直觀形象誘發說話興趣。

低年級語文課文中配有大量插圖,這些插圖新穎活潑,形象直觀,富有兒童情趣,學生愛看樂血。老師指導學生看圖,不僅能培養學生想像和理解課文的能力,更是訓練學生說話的好機會。如教學《畫家鄉》一課時,老師出示課文插圖,學生看到,美麗的景色,便不由自主地發出小聲的驚嘆,眼中滿是嚮往的光彩。老師讓學生觀察畫面,思考並回答誰的家鄉在哪,這里怎麼樣?學生紛紛贊嘆。「濤濤的家鄉在河邊,這裏海那麼藍,那麼寬,可真美呀。」「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騎馬,真爽,我喜歡草原。」說話間,學生的觀察,想像能力得到了訓練,審美教育得到了滲透,課文的情感因素也挖掘出來。同時,也促成學生言必成句的好習慣。

鼓勵引導,通過競爭激發說話興趣。

兒童最好強,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培養說話興趣,要重視利用他們這一特徵。如進行講故事比賽,在比賽前,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選擇材料,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講,評出好的到班上講,以此做到人人動口,人人愛講。有個學生平時膽子小,不善於表達,可由於在故事會前做了認真准備,競也能在全班同學面前連貫地講述一個故事,全班同學都為他的進步鼓起掌來。從此,他敢於大膽發言了,其他一些不愛說話的學生也因此受到鼓舞,上課也積極主動發言了。

評說結合,通過贊揚培養說話興趣。

每個學生都希望被誇贊,在受到表揚時,總是,情緒高昂,有積極性的。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話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說話訓練。老師在引導學生說話過程中,一邊聽,一邊喜形於色,偶爾畫龍點睛評上幾句,待學生說完後,師生共同給予鼓勵,學生就興趣盎然,紛紛爭先恐後地要求說,自主進入說話訓練中。

8、談小學低年級如何培養學生的好習慣

一、建立典範,讓學生耳濡目染接受好習氣 仿照是孩子的天性,小學生特別希望從詳細的人身上找到學習的方針,並做為仿照的目標。所以他們喜愛仿照自己崇拜的人,依據他們長於仿照的這一特色,使他們在典範的鼓動下,養成傑出的行為習氣。

二、重復練習,讓學生自覺自動養成好習氣 傑出習氣的構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有必要通過較長時刻的重復操練才幹構成。低年級學生年紀小,耐力差,往往費了好大的勁才養成的好習氣,過一段時刻就又回原來的姿態了。所以就要重復練習,強化練習。

三、家校合作,和家長一起培育練習好習氣

白日學生大都時刻都在校園度過,但在放學回家後,也不能放鬆對學生習氣的教育。往往學生在校園構成的傑出習氣,通過一個周末或一個假日,不知不覺就丟失了,可見家庭的效果也不行忽視。因而我會定時發信息吩咐家長留神調查孩子的體現,及時提示他們堅持傑出的行為習氣,根絕不良習氣的養成。比方寫作業時坐姿是否端正;家裡來客人時是否向客人問好了;吃飯時是不是只管自己不顧老一輩等等。特別是每次家長會上,我都要講孩子的習氣教育,你的孩子在習氣上有哪些前進,還有哪些缺乏需求家長支撐和合作的。輔導學生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思維,協助學生養成傑出的行為習氣,使校園與家長的聯絡成為經常化制度化,這樣校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不時都生活在傑出的教育空氣中。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一生中發展最要害的時期,培育他們的傑出行為習氣尤為重要,而傑出行為習氣的構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求學生長時間的盡力,也需求教師不斷地催促引導,這樣鍥而不舍,促進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傑出的行為習氣,將會獲益終身。


9、低年級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有哪些

1、養成做好課前准備工作的習慣
2、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內
3、養成良好的聽講習慣
4、養成正確、容認真書寫的習慣
5、養成做事專心致志的習慣
6、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7、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
8、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9、養成及時改錯的習慣
10、養成愛提問題,會思考的習慣
11、養成認真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

10、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好習慣

第一,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觀察就是認識的過程。低年級
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識字不多,
觀察圖形圖畫是孩子獲取知識的
有效手段。
作為一種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
知道怎麼看,
看什麼?凡是遇到有圖形的地方都要提問學生:
圖上有
什麼?你看到圖想到了什麼?由圖畫聯想到意義,由圖形過渡到數
字,做到圖義結合,數形結合,加深印象,提高授課效果。同時,小
學低年級學生的觀察多是無目的、無中心、無層次的,這就需要教師
正確的引領和指導,
多角度、
全方位地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和方
法。比如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音形義結合的形式;一副圖畫上下左
右、局部整體的特點等。只要孩子具備一雙敏銳觀察的眼睛,讓他們
有意識的,主動地去觀察,就會更好的認識事物,理解事物,達到良

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
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低年級學生影響學習效果的
最大問題就是自控能力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於多數學生來說,
培養集中注意力的習慣是搞好學習的重中之重。
當然,
孩子生長發
的特點決定了學生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不是一促而僦的,必須不斷堅
持,增強信心,
持之以恆。老師和家長可以讓學生做自己感興趣的活
動,比如講故事、集體背誦、練書法等等,開始堅持
5-10
分鍾為宜,
以後逐步鞏固加長,
低年級學生如果一節課注意力集中達到
25-30

鍾,
當天的學習內容基本就可以消化,
課後復習鞏固的任務就相對很
輕,直接減輕了孩子的學習負擔。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中,教師要注重
課堂提問,
創設氛圍引導學生積極發言,
減少學生分散注意力的間隙;
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隨時觀察、抽查提問,強制個別學生集中
注意力,逐步養成全班同學集中注意力聽課的好習慣。

第三,
培養學生善於表達的習慣。
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邏輯思維
能力的外在表現。在學生剛入學時,由於思維能力相對較差,表達能
力的要求就是聲音響亮、語速適中;當學生具備一定邏輯能力之後,
教師要引導學生說話完整,
表達清楚,
這一點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見效
的,必須在課堂上加大說話表達的比重,引導學生積極發言,把動口
與動手、動腦結合起來,表達課文內容、題目意思,表述圖形、事物
特點。
這樣既有利於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又容易讓學生養成敢於
發言的良好習慣。
對於那些基礎差點的學生,
只要能站起來發言就可
表揚,哪怕講對一點點,也給予鼓勵,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對於

基礎較好的學生,也要按照「聲音響亮、大方得體、敘述完整、有條
有理」的表達要求,不斷鍛煉提高;對於說得不好的學生,老師也要
多鼓勵、多指導,讓學生在反復的「試說→糾正→再說」的過程中,
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經過長期堅持訓練,
各類學生的口頭表達能
力都會有較大程度的提高,為學生奠定了較為堅實的書面表達基礎。

第四,培養學生勤於動手的習慣。對低年級學生來說,主要是獨
立動手的習慣,上學前准備好書本學具,上下課書本學具擺放整齊,
上課老師沒有要求時決不亂動手,
這些小習慣可以幫助孩子節省學習
時間,從小養成整齊認真,獨立自主,一絲不苟的習慣,避免雜亂無
序,幹事馬馬虎虎,到處出錯。此外,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家長應以
引導為主,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遇到生字生詞,可
以讓孩子利用字典查找識字;
遇到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可以讓孩子動
手通過實踐尋找答案,從而起到加深印象,增強理解,鞏固知識的效
果。

第五,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俗話說:字如其人。寫字的過
程就是學習做人,培養學習態度、習慣的過程,孩子們的情感會從中
得到熏陶。在教學實踐中,
針對低年級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要隨時
向學生示範、要求正確的執筆寫字姿勢,使學生真正做到書寫時「頭
正、身直、肩平。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強化訓練學生看書觀
察和老師示範的環節,每當學習一個生字時,首先讓學生觀察字形、
字的結構、
筆畫在虛宮中的位置等特點,
然後再根據自己的觀察看老
師的示範,觀察是否與觀察到的相符合,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