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發護發 » 醫療衛生發展趨勢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醫療衛生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 2021-02-19 21:16:01

1、中國未來醫療健康產業五大趨勢?

跟自己和抄他的父母來協調。你們倆的年紀已經不小了,這個時候再不要寶寶以後對身體也不好。
而且有了孩子,就是兩方家庭共同的一個責任。你不要慌,跟自己的父母溝通好,請父母出面和他的父母一起溝通,這個孩子是一定得要的。
都在一起6年了,,你男友還小嗎。這么不成熟。你已經為他失去過一個寶寶了,現在竟然還讓你去打掉……個人覺得很過分。
真心建議樓主去和長輩溝通,如果他們家也說不要,那這家人你即使以後嫁進去了也受氣。如果對方父母要,那你男友那邊的思想工作你就勿需擔心了。
真心祝福你能得到幸福,寶寶健健康康的長大。

2、未來醫生發展前景如何

作為有18年院長經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鄭樹森在場表示,品牌醫生的崛起是必然趨勢。 「一個好的醫生應該是情商和智商的完美結合」隨著信息傳遞的便捷,醫療這一相當專業有相對禁錮的行業正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轉變。當下,供求關系正發生逆轉,患者開始主動擇醫、多方求證、追求品質的就醫模式,同時,多點執業的出台,使品牌醫生崛起。

3、醫學專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療需求的變化,醫療質量已涉及工作效率、費用控制、服務態度等多方面,成為醫務人員素質、技術服務水平、設施環境條件、醫療費用高低、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現代化醫院的質量管理是突破單純醫療技術和生物醫學效應的質控,而成為與經營管理、科技管理、醫療業務管理有機結合的全方位質量管理,從而使質量管理提高到醫院發展戰略。由於醫院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最終要通過醫療質量體現出來,所以,加強醫療質量管理,保證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是醫院的首要任務。
1 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的措施
1.1 建立質量管理考評體系是醫療質量管理的基本途徑 制定出一套科學、規范、嚴謹、符合實際的醫療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直接關繫到醫療質量管理的效果。這套考評體系應結合個別質量控制、科室質量控制、院級質量控制及綜合質量控制來制定,並把全程式控制制和重點控制相結合,個體控制和組織控制相結合,科內控制和科間控制相結合,最後精心組織考評工作,確保考評不流於形式[1]。運用以病例為質量單元的管理評價方式,建立具有選擇性、實用性、即時性、可操作性的病例分型指標模式,將效果和過程、質量和費用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綜合科學地評價。實行「臨床醫師綜合評價」法,內容包括醫德醫風、工作態度、工作數量、工作質量、業務能力、技術水平等8項內容,每名被評價的醫師最終都有一個綜合得分,在科室內部和全院相同職務范圍內進行排序,讓每個人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定位。
1.2 合格的管理人才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點 醫院應有專業化的醫療技術管理者和專業化的行政管理者。醫療技術管理者要把握所在醫院的醫療技術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行政管理者要負責做好醫院內部行政、後勤等各項管理,做好保障工作。面對市場經濟、知識經濟、全球經濟等新經濟理念和格局,面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引入強大競爭,面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醫院文化內涵建設,面對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人員政策、技術、協作、商業、控制等綜合能力提出的特殊要求,而我國現行的醫院管理者非職業化的現狀難以勝任。醫院管理者的素質已不單純只是決定醫院的質量水平,而是決定醫院的生死存亡,決定我國衛生事業改革成敗和現代化進程。所以,盡快實現醫院管理者職業化勢在必行[2]。
1.3 優化的醫療服務流程是醫院競爭的手段 醫院要適應市場變化,對社會需求高的項目要擴展、強化;對社會需求少,正在萎縮的項目,要堅決壓縮、合並;要結合實際,開展具有特色專科、專病門診或新技術、新項目,以特色吸引病人,以特色培育新的增長點,激發醫院生存的活力。醫院要在不增加病房、人員的基礎上,優化的醫療服務流程決定了醫院的成本和競爭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醫院的長期生存能力。要實現此目標,醫院必須對可用資源進行高效配置,及時發現潛在的瓶頸,並通過平衡流程中各組成部分來減少重復和浪費,使醫院現有硬體和軟體達到較大的利用率和較好的利用水平,盡可能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滿足病人的需求,取得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3]。同時,要實行醫療服務流程的動態分析和管理,使醫療服務處於動態的適應醫療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中,可以在低谷時不浪費醫療服務供給,在高峰時增加服務的提供量,構建高效、精幹並充滿活力的新型醫療機構模型。
1.4 健全的制度和機制是醫療質量管理的基礎 目前,我國已出台了《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20多部衛生法規,數百部衛生法規和規章,這些法律法規規范了醫療服務行為,強化了對醫院的質量監管,保證了患者利益。要嚴格執行醫療技術服務標准,確保醫療服務質量,體現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內涵,使醫療服務質量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的需求。衛生法律手段為衛生法制建設,為醫療質量管理提供了法律武器,為醫院和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競爭的公平環境。同時,還需要加強醫療服務監督機制的建設和完善,建立醫療機構和專業技術人員通行的准入和退出標准,凈化醫療機構隊伍,塑造衛生系統良好形象[4]。
1.5 實施全面監控是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的保障 (1)全員監控:人人都是監控接受者,人人又都是監控實施者,使醫務人員始終處在認真自控和自覺互控之中。(2)全崗監控:門診、臨床、醫技科室,以及醫療行政職能部門,都有明確的質量指標和具體的監控措施。使醫院各個崗位的工作都在嚴密監控之中正常運行。(3)全項監控:檢診、治療、護理工作中各項質量達標情況,基礎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所有質量項目都在監控之列。(4)全日制監控:對醫療質量實行24h跟蹤監控,全天候監控。在醫療質量監控上沒有節假日;不論上級檢查或檢查過後,質控工作都不放鬆;不論總結評比或平時,質控工作都無空檔[5]。
2 醫療質量管理的發展趨勢
2.1 成立CQI(質量持續改進)小組 以臨床診療技術質控為重點質控方法研究,通過「臨床路徑」研究,按相同病種若干病例自始至終的檢查、診斷、治療(含處置、處方用葯、手術等)、護理、膳食等醫療全過程的技術和服務項目、醫療效果和服務滿意度進行登記、統計、分析、比較和評價,以確定病種醫療質量控制方案,促進醫療行為規范化,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醫療質量管理的責任不僅要由管理人員承擔,更主要是由醫護人員廣泛參與,組成超越學科界限的質量控制小組(QC),開展專題立項的質量改進研究。這種群眾性的研究改進活動,將與臨床科研工作同步進行,持續不斷地提高醫療質量,同時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推進醫葯科技發展[6]。醫院持續質量改進可以包括:評估現狀、建立改進目標,尋找、評價和實施解決方法,測量、驗評和分析結果。具體表現在對醫院考核指標的有效評估後,從而保證考核指標對醫院全面管理的改進與提高具有持續的指導意義。
2.2 實行全程、全方位醫療質量管理 醫療質量全面質控,包括臨床各科、醫技科室和醫療功能達標、「三基」培訓、系統化整體護理等基礎質量管理;加強三級醫師查房、護理查房、手術、急救等醫療技術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及醫技專業的室內質控,狠抓單病種質量管理,採用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進行綜合評價,促進和帶動醫院各方面的工作質量。系統化整體護理與護理質量管理有機結合,將進一步完善護理質量體系。臨床葯學、醫學檢驗、病理、營養及麻醉等專業將普遍採用質控技術,並完善各專業質量體系。要以病人為中心,其中醫療技術質量是內在質量,優質服務則是醫療服務的外在質量。如果只有醫療技術的全面質控,而忽視醫療服務作風、服務態度的重要性,是不能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辦院宗旨的。保證醫療安全、防範差錯事故、減少糾紛是醫院全方位質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醫院經營必須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准則,杜絕片面追求醫院自己的經濟效益,而忽視質量效益和社會效益,否則醫療服務質量必然全面滑坡。控制醫療成本,就是在確保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降低醫療消耗和醫療費用,用較少的醫療費用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7,8]。
2.3 加大人員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的力度 堅持不懈地抓好人才培養,抓好學歷教育、在職教育及崗前培訓,提高全員素質。要根據各專業的需求,對中級職稱以上人員要不斷地派往國內外各大醫院進修學習,充實和吸取先進技術,支持他們把所學到的知識用於醫療工作。強化基礎訓練,定期開展理論講座,普及危重病搶救知識;堅持以自學為主的原則,激發醫務人員學習的主動性;邀請國內外專家來院進行學術講座,促進雙向交流。分階段組織考評小組,進行授課後的理論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其評分將與年終醫療綜合水平考核評估掛鉤,促使醫務人員的學科知識逐步走向系統化、制度化和規范化[9]。
2.4 加大醫療質量分級督導工作的力度 各級衛生主管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盡快加大醫療質量監督的力度和頻率,督導醫院加強質量管理,逐步形成質量-效益型的醫院發展模式。對有明顯醫療質量或質量管理問題的醫院要進行通報批評,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力,有嚴重醫療質量問題或質量管理問題的醫院要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規定嚴肅處理,切實履行醫療質量監督管理的職責。要把質量管理細則規定的質控措施,逐級公解、責任到人,及時進行公正嚴明地獎優罰劣,視醫療質量的優劣,在獎罰當事人的同時,連同有關領導一並獎罰。對醫療質量優勝單位,重獎員工,更重獎領導;對質量差的科室在批評處罰當事人的同時,加倍處罰科室主要領導。
2.5 加大醫院質量管理社會監督制約的力度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國家將針對工業產品和服務行業的質量問題建立社會監督制約機制,醫療服務也不例外。這種監督制約將逐漸從軟制約(群眾監督、新聞媒體監督)向硬性制約發展(法律和經濟制約),從而使這一社會制約層次具有群眾性、法制性和經濟賠償的性質[10]。

4、請問醫療事業的前景怎樣?

國務院研究機構最新報告稱 「中國醫療改革不成功」
衛生總費用政府僅負擔四成
公平性在下降,有三大表現:一是籌資公平性。二是城鄉社會醫療保障的覆蓋人口只佔少數且范圍不斷縮小。三是城鄉不同人群之間衛生服務利用的差異也在擴大。
效率下降,原因有二:一是資源浪費,二是資源沒有用於成本效益好的項目或干預措施上。
中國醫改「不成功」

  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煮成了「夾生飯」:患者不滿意,醫院不滿意,政府不滿意;富裕階層不滿意,中等收入階層不滿意,低收入階層更不滿意。「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老百姓甚至將「醫療、教育、養老」三大支出喻為「新三座大山」。

  老百姓的感覺得到了官方證實。2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葛延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由他擔任課題組負責人的最新醫改研究報告於近日發布,報告對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行了總體性評價和反思,並提出了醫療改革的新框架。

  報告指出,當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都存在很大問題,其消極後果主要表現為,醫療服務的公平性下降和衛生投入的宏觀效率低下。報告還說,現在醫療衛生體制出現商業化、市場化的傾向是完全錯誤的,違背了醫療衛生事業的基本規律。此外,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本身存在明顯缺陷,發展前景不容樂觀。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期待變革。最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界衛生組織「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合作課題組正式公布了課題報告,既在預料之中又出乎意料的是,報告對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評價是:「從總體上講,改革是不成功的。」

  上述報告指出,當前的醫療衛生服務出現兩極分化,公平性大大降低。有數據證實: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對成員國衛生籌資與分配公平性的評估排序中,中國位居第188位,在191個成員國中排倒數第4位。有數據還顯示,每年有接近50%的人應該到門診看病、30%的人應該住院,但他們卻因各種原因得不到救治。

  報告指出,當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存在很大問題,其消極後果主要表現為,醫療服務的公平性下降和衛生投入的宏觀效率低下。報告還說,現在醫療衛生體制出現商業化、市場化的傾向是完全錯誤的,違背了醫療衛生事業的基本規律。此外,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本身存在明顯缺陷,前景不容樂觀。

  2003年年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確定了「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課題研究。課題組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組成。

衛生總費用政府僅負擔四成

  根據衛生部剛剛公布的「2005年中國衛生統計提要」的數據,我國的衛生總費用從1980年的143.2億元急速上漲到2003年的6623.3億元,但在這飛漲的衛生費用構成中,政府衛生支出從36.2%下降至17.2%,社會衛生支出從42.6%下降至27.3%,個人衛生支出卻從21.2%劇增至55.5%,甚至在2001年一度達到60.0%。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系教授王紹光研究發現,2000年,發達國家的政府負擔了衛生總費用的73%,轉型國家的政府負擔了70%,最不發達國家的政府負擔了59.3%,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政府負擔了57.2%,中國只負擔了39.4%。

  課題組的研究指出:「中國的衛生系統的公共投入不足是事實,但是,我們認為,中國衛生效率和公平問題根源主要不在於缺少公共資金,而在於缺少社會公正的價值觀和有效的政府管理。」

5、中國未來醫療健康產業五大趨勢

一、 醫院股份制改造與社區衛生機構建設並重。
二、 醫療機構的競爭和醫師之間的專競爭更加明屬顯。
三、 醫療人力資源的相對過剩。
四、 由於當前醫療衛生保健行業誠信度低,醫療健康咨詢產業將越來越受民眾喜愛,這一行業可能會出現爆發性增長的局面。
五、醫療、健康咨詢行業將成為未來醫療衛生領域發展最快的產業。

6、未來的醫改的發展趨勢?

新醫改也來是針對我國人口自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區域差距大,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的情況下提出來的。這部醫改將逐步改善我國的醫葯衛生體制,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遠大目標。實施新醫改後,隨著國家基本用葯制度、葯品購銷差別加價、葯事服務費等政策實施設立,醫葯費將不再是醫院收入的主要部分,為標志著「以葯養醫」時代的結束;推行「優勞優得」,但改埋技術和提高服務質量都將增加成本;另一方面,新醫改方案顯著特點之一是更加強調政府在醫療衛生領域的責任,這既符合醫療衛生領域的基本屬性和固有特點,又體現了衛生工作者追求社會公平的重要原則,國家將於3年內投資8500億元用於實施衛生領域的重大改革,70%用於補貼需方,30%用於補貼供給,但主要補貼縣級以下的醫療機構。

7、中國未來醫療健康行業趨勢

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對醫療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療衛生改革遭遇「瓶頸」,這個「瓶頸」是醫療衛生體制僵化與民眾健康要求多樣化的激烈沖突,衛生事業的全面改革已經刻不容緩。筆者認為未來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將形成五大趨勢。

一、醫院股份制改造與社區衛生機構建設並重。保障國民身體健康一靠機制、二靠財力,而目前的情況是,機制不靈活、財力不充分,主要表現在:
1、醫院建設靠患者。全國醫院的門診大樓、住院大樓九成以上均靠銀行貸款來建設,還貸責任全部由患者買單,患者出錢讓公立醫院職工成了醫院「准股東」,公立醫院職工成了醫院不斷擴大規模的唯一受益者,而患者的負擔在逐年增長,醫院還美其名「非盈利」。
2、「公益醫院」由患者來養,其實醫院早就並非公益,全國公立醫院職工工資獎金九成以上靠醫院盈利支付,而非財政撥款,其性質與西方私家醫院並無本質區別,患者多年來一直承受著「高醫療費」的事實,而公立醫院職工多年來卻一直在吶喊「貧窮」、「受壓迫」,這一矛盾至今無法化解。
3、目前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核心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收支平衡」。醫療費的實際支付財政撥款部分並不多,其實質與商業醫療保險無太大區別,長此以往,老百姓的醫療保險費支付金額會越來越高,最後可能會是連「強迫購買」都不願意了;建立一個由稅收作為基本醫療主要支付來源的體系,符合社會主義特色的衛生制度。
4、加強社區衛生機構建設,直接由財政投入服務體系,是降低老百姓醫療服務成本的有效辦法。
5、將七成以上現有公有制醫院改制,認購公立醫院股權的資金用來補充醫保基金,股份制醫院作為贏利性醫院的專項稅收投入醫保基金,這是持之有效的辦法,公立醫院的股份制改造勢在必行。

二、醫療機構的競爭和醫師之間的競爭更加明顯。沒有壓力、沒有競爭,無法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而目前的情況是,優質資源效果不優,用三甲醫院的資源去滿足基本醫療服務本身就是「高消費」和「極度浪費」,這和當前國力極不相符。
1、未來的醫療行業,更多的醫療機構不是靠「人民醫院」這塊招牌吃飯,而是靠技術和服務來保證競爭優勢,每一個競爭者要保持優勢,都需要一個推廣平台,醫學百事通的出現恰好迎合了這一需求。
2、目前醫師的勞動報酬有兩種表現:一是干好乾壞一個樣,二是靠吃回扣,收紅包體現價值。其實就醫師而言,他們都不願如此。今後更多股份制醫院的出現,醫師真正實現多點執業,醫師們就有了更多的執業選擇空間。一個醫師要想體現自身價值,可以通過兩個方面去實現,一是成為知名醫師,實行價格開放,二是多看病人,為更多患者服務。醫師們想迅速做到這一點,必須藉助一個老百姓願意接受的快速推廣平台,自吹自擂的宣傳顯然不是最好辦法。

三、醫療人力資源的相對過剩。
近年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醫療機構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將進入一個緩慢期,與此同時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卻在不斷增長,新畢業醫學生除了考研和選擇去社區衛生機構外,似乎很少有其他選擇(醫葯代表由於政策的打擊也顯過剩),醫院外的服務和醫療健康咨詢將會逐漸興起,醫學咨詢是這一行業必將成為醫學生就業的熱門選擇。

四、由於當前醫療衛生保健行業誠信度低,醫療健康咨詢產業將越來越受民眾喜愛,這一行業可能會出現爆發性增長的局面。
1、民眾對醫療、衛生、保健行業的誠信越來越質疑,老百姓想了解這些行業的信息渠道不多,目前能夠了解的渠道主要有①書籍:購買和查閱費時,而且難以看懂;②網路服務:受到時間、地點、人群影響,服務效率低率、真實性也魚龍混雜;③報刊雜志:對個人針對性不強,時效性差。
2、民眾越發需要在醫療、衛生(公共衛生、食品衛生)、保健方面得到快捷、公正(有公信力)、高質的信息咨詢,但目前這種需求還無法得到滿意的保證,也沒有一個平台能提供高效、高質、公正的醫療信息咨詢服務,醫學百事通的出現會使這一局面得到改變。
3、由於家庭的進一步分解,交友環境進一步縮小,民眾很難結交懂醫的人士或者從父母親友那裡獲傳統的衛生知識,所以年輕一代對醫療、保健、衛生咨詢平台的渴求越來越大。
4、未來醫療健康咨詢業特點:由於民眾健康意識的增加,不僅僅是針對求醫,在食品安全、個體保健、公共衛生方面的需求也顯得越來越強,這就意味著民眾健康咨詢的范圍將更廣泛、內容更普通。

五、醫療、健康咨詢行業將成為未來醫療衛生領域發展最快的產業。
為了推動這一產業的發展,我們首先應積極推動醫學咨詢師認證,通過政府相關部門對醫學咨詢師的認證制度,來推進醫學咨詢師行業的確立。有了醫學咨詢師職業的產生,才會推動行業的發展;有了行業的發展,才回真正形成一個產業。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國家衛生行政部門為了實施管辦分離,把醫療糾紛調解和醫療事故鑒定的相關事物委託第三方來實施,醫療健康咨詢業很有可能獲得醫療糾紛調解處理權、醫療事故鑒定的組織權。醫療咨詢行業得到政府認可的前提下,醫療咨詢產業(我們俗稱為醫療界第三產業)必將迎來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機,每個中國人擁有健康顧問(私人醫學顧問)的時代來臨了。(一名資深醫療工作者)

8、醫學專業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現代化醫院的質量管理是突破單純醫療技術和生物醫學效應的質控,而成為與經營管理、科技管理、醫療業務管理有機結合的全方位質量管理,從而使質量管理提高到醫院發展戰略。由於醫院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最終要通過醫療質量體現出來,所以,加強醫療質量管理,保證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是醫院的首要任務。1 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的措施1.1 建立質量管理考評體系是醫療質量管理的基本途徑 制定出一套科學、規范、嚴謹、符合實際的醫療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直接關繫到醫療質量管理的效果。這套考評體系應結合個別質量控制、科室質量控制、院級質量控制及綜合質量控制來制定,並把全程式控制制和重點控制相結合,個體控制和組織控制相結合,科內控制和科間控制相結合,最後精心組織考評工作,確保考評不流於形式[1]。運用以病例為質量單元的管理評價方式,建立具有選擇性、實用性、即時性、可操作性的病例分型指標模式,將效果和過程、質量和費用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綜合科學地評價。實行「臨床醫師綜合評價」法,內容包括醫德醫風、工作態度、工作數量、工作質量、業務能力、技術水平等8項內容,每名被評價的醫師最終都有一個綜合得分,在科室內部和全院相同職務范圍內進行排序,讓每個人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定位。1.2 合格的管理人才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點 醫院應有專業化的醫療技術管理者和專業化的行政管理者。醫療技術管理者要把握所在醫院的醫療技術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行政管理者要負責做好醫院內部行政、後勤等各項管理,做好保障工作。面對市場經濟、知識經濟、全球經濟等新經濟理念和格局,面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引入強大競爭,面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醫院文化內涵建設,面對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人員政策、技術、協作、商業、控制等綜合能力提出的特殊要求,而我國現行的醫院管理者非職業化的現狀難以勝任。醫院管理者的素質已不單純只是決定醫院的質量水平,而是決定醫院的生死存亡,決定我國衛生事業改革成敗和現代化進程。所以,盡快實現醫院管理者職業化勢在必行[2]。1.3 優化的醫療服務流程是醫院競爭的手段 醫院要適應市場變化,對社會需求高的項目要擴展、強化;對社會需求少,正在萎縮的項目,要堅決壓縮、合並;要結合實際,開展具有特色專科、專病門診或新技術、新項目,以特色吸引病人,以特色培育新的增長點,激發醫院生存的活力。醫院要在不增加病房、人員的基礎上,優化的醫療服務流程決定了醫院的成本和競爭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醫院的長期生存能力。要實現此目標,醫院必須對可用資源進行高效配置,及時發現潛在的瓶頸,並通過平衡流程中各組成部分來減少重復和浪費,使醫院現有硬體和軟體達到較大的利用率和較好的利用水平,盡可能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滿足病人的需求,取得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3]。同時,要實行醫療服務流程的動態分析和管理,使醫療服務處於動態的適應醫療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中,可以在低谷時不浪費醫療服務供給,在高峰時增加服務的提供量,構建高效、精幹並充滿活力的新型醫療機構模型。1.4 健全的制度和機制是醫療質量管理的基礎 目前,我國已出台了《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20多部衛生法規,數百部衛生法規和規章,這些法律法規規范了醫療服務行為,強化了對醫院的質量監管,保證了患者利益。要嚴格執行醫療技術服務標准,確保醫療服務質量,體現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內涵,使醫療服務質量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的需求。衛生法律手段為衛生法制建設,為醫療質量管理提供了法律武器,為醫院和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競爭的公平環境。同時,還需要加強醫療服務監督機制的建設和完善,建立醫療機構和專業技術人員通行的准入和退出標准,凈化醫療機構隊伍,塑造衛生系統良好形象[4]。1.5 實施全面監控是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的保障 (1)全員監控:人人都是監控接受者,人人又都是監控實施者,使醫務人員始終處在認真自控和自覺互控之中。(2)全崗監控:門診、臨床、醫技科室,以及醫療行政職能部門,都有明確的質量指標和具體的監控措施。使醫院各個崗位的工作都在嚴密監控之中正常運行。(3)全項監控:檢診、治療、護理工作中各項質量達標情況,基礎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所有質量項目都在監控之列。(4)全日制監控:對醫療質量實行24h跟蹤監控,全天候監控。在醫療質量監控上沒有節假日;不論上級檢查或檢查過後,質控工作都不放鬆;不論總結評比或平時,質控工作都無空檔[5]。2 醫療質量管理的發展趨勢2.1 成立CQI(質量持續改進)小組 以臨床診療技術質控為重點質控方法研究,通過「臨床路徑」研究,按相同病種若干病例自始至終的檢查、診斷、治療(含處置、處方用葯、手術等)、護理、膳食等醫療全過程的技術和服務項目、醫療效果和服務滿意度進行登記、統計、分析、比較和評價,以確定病種醫療質量控制方案,促進醫療行為規范化,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醫療質量管理的責任不僅要由管理人員承擔,更主要是由醫護人員廣泛參與,組成超越學科界限的質量控制小組(QC),開展專題立項的質量改進研究。這種群眾性的研究改進活動,將與臨床科研工作同步進行,持續不斷地提高醫療質量,同時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推進醫葯科技發展[6]。醫院持續質量改進可以包括:評估現狀、建立改進目標,尋找、評價和實施解決方法,測量、驗評和分析結果。具體表現在對醫院考核指標的有效評估後,從而保證考核指標對醫院全面管理的改進與提高具有持續的指導意義。2.2 實行全程、全方位醫療質量管理 醫療質量全面質控,包括臨床各科、醫技科室和醫療功能達標、「三基」培訓、系統化整體護理等基礎質量管理;加強三級醫師查房、護理查房、手術、急救等醫療技術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及醫技專業的室內質控,狠抓單病種質量管理,採用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進行綜合評價,促進和帶動醫院各方面的工作質量。系統化整體護理與護理質量管理有機結合,將進一步完善護理質量體系。臨床葯學、醫學檢驗、病理、營養及麻醉等專業將普遍採用質控技術,並完善各專業質量體系。要以病人為中心,其中醫療技術質量是內在質量,優質服務則是醫療服務的外在質量。如果只有醫療技術的全面質控,而忽視醫療服務作風、服務態度的重要性,是不能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辦院宗旨的。保證醫療安全、防範差錯事故、減少糾紛是醫院全方位質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醫院經營必須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准則,杜絕片面追求醫院自己的經濟效益,而忽視質量效益和社會效益,否則醫療服務質量必然全面滑坡。控制醫療成本,就是在確保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降低醫療消耗和醫療費用,用較少的醫療費用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7,8]。2.3 加大人員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的力度 堅持不懈地抓好人才培養,抓好學歷教育、在職教育及崗前培訓,提高全員素質。要根據各專業的需求,對中級職稱以上人員要不斷地派往國內外各大醫院進修學習,充實和吸取先進技術,支持他們把所學到的知識用於醫療工作。強化基礎訓練,定期開展理論講座,普及危重病搶救知識;堅持以自學為主的原則,激發醫務人員學習的主動性;邀請國內外專家來院進行學術講座,促進雙向交流。分階段組織考評小組,進行授課後的理論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其評分將與年終醫療綜合水平考核評估掛鉤,促使醫務人員的學科知識逐步走向系統化、制度化和規范化[9]。2.4 加大醫療質量分級督導工作的力度 各級衛生主管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盡快加大醫療質量監督的力度和頻率,督導醫院加強質量管理,逐步形成質量-效益型的醫院發展模式。對有明顯醫療質量或質量管理問題的醫院要進行通報批評,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力,有嚴重醫療質量問題或質量管理問題的醫院要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規定嚴肅處理,切實履行醫療質量監督管理的職責。要把質量管理細則規定的質控措施,逐級公解、責任到人,及時進行公正嚴明地獎優罰劣,視醫療質量的優劣,在獎罰當事人的同時,連同有關領導一並獎罰。對醫療質量優勝單位,重獎員工,更重獎領導;對質量差的科室在批評處罰當事人的同時,加倍處罰科室主要領導。2.5 加大醫院質量管理社會監督制約的力度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國家將針對工業產品和服務行業的質量問題建立社會監督制約機制,醫療服務也不例外。這種監督制約將逐漸從軟制約(群眾監督、新聞媒體監督)向硬性制約發展(法律和經濟制約),從而使這一社會制約層次具有群眾性、法制性和經濟賠償的性質[10]。2 趙寧志,郭愛勇,趙仲坤.醫院管理者職業化勢在必行.衛生政策,2005;(1):27-28.3 趙寧志,郭愛勇.軍隊醫院生存與發展策略.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4;11(4):315-316.4 雷志勇,鄭靜晨,王發強,等.目前醫療質量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0;16(10):604-605.5 尹曦華,李爭,翟鴻雁.加強醫療質量監控 提高醫療服務效益.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4):279.6 何招,朱君亞,羅啟萊.美國醫院質量管理概況與借鑒.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1):12-13.7 段蘊鈾,楊千湖,錢陽明,等.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的探索.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3;10(3):207-209.8 顏雨春,高世明,王衡,等.構建醫療質量全程監控體系的探索.中國醫院,2003;7(7):23-25.9 趙寧志,郭愛勇.新時期醫療糾紛的成因與防範對策.衛生政策,2003;(10):144-145.10 趙寧志,郭愛勇,趙仲坤.軍隊醫院生存與發展策略.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4;11(4):315-316.(1.解放軍第73841部隊衛生處,江蘇南京 210003;2.解放軍第81醫院,江蘇南京 210002;

9、醫學類護理未來趨勢怎樣

醫學類護理未來趨勢分析
1、護理人員將成為衛生保健的重要力量
當前世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趨勢,已由以醫療為主轉變為更加重視預防和保健工作。在「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逐步實現的世紀之交,WHO針對亞太地區又提出了21世紀的目標——健康新地平線。世界銀行在1993年的世界發展狀況報告中指出「大部分初級衛生保健工作應該由護士和助產士承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這種趨勢將逐漸擴大……」。由此可見,護士是衛生保健工作的主要力量。護理人員已經開始走出醫院,面向社會,關注每個人和每個人群的健康狀況,圍繞健康的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開展工作,為社區老人、婦女、兒童、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提供諸如中老年人保健、婦幼保健、青少年保健、慢性病護理、職業病防治、疾病普查、心理咨詢等健康保健服務,並開放家庭病床、滿足院外患者的基本治療和護理需求;護理人員還要與醫生、社區公共人員、社會性工作者共同合作,開展社會衛生服務。護理工作在醫療保健方面日益顯示其特有的作用。由此可見,護理的職能從單純的護理病人延伸到預防疾病、維持健康的更廣闊的領域,這既是時代的挑戰,也是護理專業本身發展的要求。
2、護士將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進人們自覺地採用利於健康的行為,消除或降低危險因素,降低發病率、傷殘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並對教育效果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減少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全民健康,健康教育先行。在國外,近幾十年來健康教育被認為是衛生保健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而受到高度重視,並得到很快發展,不少國家成立了專門的健康教育機構。許多發達國家都把健康教育作為護士的一項基本職業要求。美國要求注冊護士把為病人提供必要的醫療知識、指導其促進康復作為主要工作任務之一;英國把培養護士健康教育技能作為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日本更重視把病人對保健服務的滿意率作為評價護理質量的標准。健康教育在我國傳播和應用的歷史並不長,目前護理專業開展健康教育主要是在醫院,少量在社區,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的不斷壯大,護士在健康教育中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3、護士將成為醫生和其他保健人員平等的合作者
現代護理已不再是一項附屬於醫療的技術性職業,護理專業成為健康服務系統的一個獨立的分支,平行於醫療專業及其他健康服務專業。因而,護士成為健康服務系統中的重要一員,成為醫生的合作夥伴,健康服務的參與者。在為服務對象提供健康服務時,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因此,護士是醫生和其他保健人員平等的合作者。
4、護理人員將為危重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技術的護理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應用於醫學和護理,促使醫學及護理學向微細、快速、精細和高效能發展,促進臨床護理向現代化方向發展。護理崗位的知識技術含量大大增加,如各種電子監護儀的使用、ICU的發展,使臨床病情觀察和危重病人的監護技術向微細、精確的方向發展,從而使護理工作能及時准確地為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依據。為危重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技術護理仍是護士的重要任務。
5、具有高學歷、多學科知識和較強技能的護士,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運用到了護理領域,大大豐富了護理學的內容,加速了護理事業的發展。時代要求護理人員無論在知識上、技術上還是個人修養上都具有更高的素質。高素質護理人才應具備的條件:處理復雜臨床問題的能力;健康指導能力;與人有效合作的能力;文明舉止、與人溝通的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獲得信息和自學的能力;一定的科研能力。
6、護理管理者要具有科學管理知識和能力
護理管理的科學化程度越來越高,護理的標准化管理將逐步取代經驗管理。這就要求現代護理管理者應具有更高的文化層次。要求護理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應是「T」字形,這種「T」型模式包括縱向知識結構與橫向知識結構。縱向知識結構,指的是管理學知識,如護理管理學、行為科學、電子計算機理論、系統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知識結構,指的是管理所涉及的有關知識,如醫學、社會科學、政治經濟學、衛生經濟學、心理學、倫理學等。人文科學如文學、美學、外文等,以及其他如:環境科學等,尤其是人文科學及新興的交叉學科已成為現代管理者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護理管理者應具備雙學歷。對護理管理者主要的能力要求有組織能力、決策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指揮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等。
7、護理科研方向——更加突出專業
科研是保證知識更新及發展的手段,只有不斷地更新及發展才能保證專業的生命力。護理科研包括護理理論的探討、護理實踐的提高和改進,特別是運用可靠的科學證據來指導臨床護理工作。現代護理向著四個研究方向發展:從單純醫院內臨床護理研究向醫院外社區護理方向的研究發展;從單純的疾病觀察及護理的研究向預防保健方向的研究發展;從單純生理、病理角度護理的研究向心理治療及康復護理的研究發展;從單純疾病和病人護理向對病人整體和健康人護理的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