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國以來中美之間有那些摩擦?
中美兩國至1949年以來,關系發展大致經過一下四個階段:(一、)隔絕與對峙時期)(1949——1971此文對此不做探討)(二)破冰與建交時期(1972 ——1978)(三)中美雙邊關系全面發展時期(1979——1989)(四) 中美關系在曲折中前進(1990至今)。
中美關系在建交後的三十年裡,得到的發展有目共睹。而在奧巴馬繼任後,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打背景下,雙方關系被歷史性、第一次推上歷史的前台。可以說中美關系的走向牽動著全球的神經,在國際政治這個詭計多變的環境中,這一問題更顯的撲朔迷離。也正是如此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也可謂人言言殊。我認為中美關系在歷經三十年的風雨後,在各方面關系發展日益成熟時,互相間的不信任也在增大。換句話說,中美兩國在一系列廣泛問題上變得不成熟時,雙方對對方長期意圖的更本性不信任卻在增大。
中美關系發展歷程回顧
1971年雙方以乒乓外交拉開了兩國建交的序幕。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中美開始實質意義上的雙邊關系。1986年十一月,美國太平洋艦隊訪問中國青島,中美雙邊關系有政治、經濟領域向軍事領域延伸。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雙邊關系向戰略高度發展。2009年美國信任總統奧巴馬上任不久,新任國務卿希拉里訪問中國,以密切同中國的聯系。此舉本外界普遍認為是中美關系新發展階段到來的前奏。
從以上發展歷程來看,中美雙邊關系發展的總趨勢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所以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雙方的合作還會更加密切。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會不可避免的被美方認為侵害美國利益或將中國視為潛在的最大威脅。這顯然與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有直接關系。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看,以後的一個時期里美國對中國的不信任將更加凸顯。美國對中國是「既愛又恨」,這似乎聽起來很矛盾,可如果你仔細的研究一下美國的對華政策後,就不會再感到驚訝了。事實上,美國對華的大政策沒變,可中國卻是在不斷的變化著,變得日益強大了,而中國的強大無論以何種方式展現出來,都會不可避免的「侵害」美國利益。但另一個方面,美國和中國的依存度,以及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讓美國不敢採取過於激烈的措施。由於這種「蘿卜加大棒」的情況的存在,在暫時的時期內蘿卜被時局推到最前沿,但也應注意的是大棒也在悄然的逐漸強硬起來。這一切決定了中美關系必須在前進與曲折的二重奏里前行。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中美關系發展狀況及原因
一、戰略角度方面
美國是全球霸主這一現狀是美國制定自己戰略政策的基點,也就是全球霸權政策。其他的不說,就看看大家熟知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南聯盟大使館事件」還有近期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就會知道什麼叫囂張,什麼叫霸權!因而中國的崛起,讓多年沒有對手的」山姆大叔」很不習慣。畢竟歐盟、日本雖然很強,但是美國對他們還是自己感覺可以控制的,至少美國自己認為還是可以琢磨透他們的意圖的。可對於美國來說中國卻不是這樣的,盡管她的實力還遠不如歐盟和日本,但她的很多舉動確實有些讓美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有一點美國心裡很清楚:雖然很多事務上美國和中國有密切的合作,但更多重大事務的決策上北京絕不會按美國的意圖走,即使華盛頓向北京施加很大的壓力,特別是涉及到國家根本利益時。這一切讓習慣了「我是老大,聽我的」的美國很不適應,卻也有些奈何不得。畢竟美國自己明白,中國這個東方的「龐然大物」不是自己能一口氣吃得消的。這也就決定了美國對中國的防範的必然性。
在防範的同時,美國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這讓美國不防範中國更多的是與中國合作,當然共同利益是根本。而中國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也是讓美國意識到很多事情必須要有中國的參與。所以中美之間關系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
二、政治方面:
發展中美關系的最大障礙是台海關系,而美國一直把台灣問題視為牽制中國的一張「王牌」。美國在太灣問題的作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台海之間的局勢,這也是三十年來中美關系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同時這一問題也成為中美最易出現摩擦的敏感問題。美製定的安全戰略特別是亞太安全部署,更是吧「圍剿中國」視為第一要務。中國毫無爭議的成為了美國最大的潛在對手。隨著「太平洋第一島鏈」的形成,美國對中國新一輪海上封鎖實際上已經形成,這難免給中美關系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另一方面,中國「和平崛起」戰略的提出和成功應用,使美國在亞太地區所作的安全戰略布署很大程度上成為徒勞。國民黨在台灣「大選」中獲勝後種種想緩和兩岸關系的舉動,又使台灣問題暫時性的緩和下來。中國在西北地區的戰略部署更是讓美國「完全封殺」戰略化為了泡影。因此從這些層面看,中美發生大摩擦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至少近期是不可能的。所以說中美關系近期不會有太大的波折。
三、處理國際事務方面:
美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毫無疑問仍是絕對的「老大哥」,但如果理解成對國際事務的絕對話語權,卻也是不合理的。在朝核問題上,中國成為美朝雙方斡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協商的平台,雖然朝鮮近日宣布成功進行了核爆實驗,但中國與美國的密切合作對六方會談的巨大促進作用,也是國際公認的。在反恐方面,中美之間也在積極尋求相互間的合作。「天劍行動」毫無爭議的昭示了中國在反恐事務中的態度和地位。在伊朗核問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方面以及對全球變暖和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機上,中美雙方大都有這密切而有效地合作。
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似乎和美國是一個步調,但卻也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國的第一要務,而在現在這個有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中國無疑也是最大受益者之一。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根本沒實力、更沒必要去試圖改變這種國際秩序。換句話說,中國現在沒必要、也沒資本和美國公開的一對一叫板。所以呢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中美之間的合作是大於競爭的,至少近期內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四、經濟方面: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不僅成功融入世界經濟,更是在2006年實現對世界經濟貢獻額度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新的火車頭。並成功的坐上了「世界工廠」的寶座,與世界經濟高度影響力。也正是這些才使西方經濟學家稱:我們害怕中國失敗遠勝於害怕中國成功!特別在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的上佳表現更讓許多美國經濟人士呼籲應給予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更大話語權。更有人批評美國和西方說:「如果你不改變對中國的態度,你們最終會明白你們開出的葯方遠比問題本身更嚴重。」於是乎又出現了讓中國人都大跌眼鏡的「G2"理論。這些都讀不免有恭維之嫌,畢竟中國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家底」,畢竟現在中國正處在時代的岔路口,更需要冷靜,最忌飄飄然。但從中也可以看出國際對中國的重視,更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的重視。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美合作對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重要程度。
在貿易逆差方面,對於其真實原因美國高層更是心中肚明。中美兩國分屬兩個不同鏈條斷,一個是上游,一個可以說是絕對的下游。美國如果想改變貿易逆差的現象,只要放鬆一下對華貿易限制,就不存在所謂貿易逆差問題了。說白了,貿易逆差問題就是為了政治的需要而已,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美一直向中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全球經濟形式帶動了人民幣升值,可人民幣剛升值美有望指責中國操縱匯率。這一問題也就等於挑明了,就是一個政治游戲,沒有現實價值。
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清楚的知道巨額外匯對中國所意味的風險,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而這一切的「元兇」就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但無奈的是中國必須和全世界一起為美國買單——不得不繼續買入美國國債,特別是中國!因為美國國債是現在相對最好的避風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容下2萬億美元這個近乎可以成為「巨無霸」的外匯儲備。盡管美元貶值的話,外匯會巨額縮水,可也沒有更多的選擇。如果不買進美國國債,美國經濟可能會很快崩盤,這樣對外匯以美元為主的中國來說損失會更大。也許有人會說,拋售美國國債或用美元資產到國外並購來減少外匯不就行了。可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敢賣出美國國債誰能買、誰敢買?再者說你這個最大債權國都急著拋售美國國債,那其他的國家不就更急著拋售出去嗎?這只會更快的加速經濟的衰退!還有,買入別國資產,可對於如此大塊的外匯湧入,別的不說,單就國家經濟安全考慮也沒有國家敢接啊。所以對中國來說這更多是一個無奈之舉,中不想美經濟崩盤,以減少損失,美國更不想了。所以美中形成了一個「金融恐怖平衡」,把雙方結實的困在了一起。
其他一些方面,中國的快速發展,提高了中國模式是合法性和親和力,相應的美國對中的體制壓力會有很大的減弱。這向西方發起的沖擊,不可避免的會削弱美國的「軟實力」。勢必會引起美國方面更多的「戒心」,這也是影響中美關系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因素。
結 語
總之,中美雙邊關系的不斷想前發展是必然的,爭端與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鑒於雙方的現實狀況和國際的大背景,相當的一段時期內不可能有大的沖突。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美國自認為可以控制、可以容忍中國的前提下。當然也是出於這樣一種認知:中國以維護國家統一和維護國家利益為第一原則,其次才是發展對外勢力意圖民族崛起。事實上中國也就是在這個層次沒發展著,這也就成了現在中美關系合理的一個狀況原因。所以說,中美關系在可預見的時期內總趨勢是好的。也就是說,在短期的可見對方意圖的時段內在更為廣泛和深入的問題上雙邊關系會變得愈發成熟,而對對方長期政略意圖的更本性不信任卻在不斷增長。
2、中美來打誰會幫中國,勝利幾率多大
我們中國萬縱一心,團結一致,從來沒有怕過誰!中美打仗,中國軍隊說到打仗開心的很!美國軍隊說和中國打仗!美國軍隊不打,在抗美援朝中,也知道中國軍隊戰鬥力,他認輸了。所以讓小國出錢幫他養軍隊!養航母!掙錢才是美國人想要的,
3、-如果中美爆發大戰,雖然是全面大戰,但中國沒什麼盟友,實際是世界列強群毆中國,這樣算不算世界大戰?
親愛的網友,您低估自己的國家了!中國的軍事實力一向保密,但發展速度之驚人,是外國人始料不及的。美國才不敢輕舉妄動。應為他是比較全面考慮的。不像有些小貓貓國不知天高地厚,時而想挑逗一下中國,因為他們不但年輕而且幼稚。中國的外交也不像您想像的那樣。放心吧!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只有六個國家,之一是中國!這樣的地位還差嗎?
4、中美打起來!俄羅斯會幫誰?
從俄羅斯的歷史看,他會幫助強的一方,取得盡可能多的利益。
5、中美摩擦的主要矛盾在那個方面。
中美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中國產業升級和美國新興產業青黃不接造成的中美關系是錯綜復雜的,但是歸根結底是兩個大國為自身利益和自身世界定位而進行的博奕,美國是現今唯一的超級大國,而中國的國土面積、人口、歷史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做一個無足輕重的一般國家,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矛盾的時間和烈度是可控的。
最近一個周期中美矛盾迅速升級,美國從貿易爭端、互聯網自由、對台軍售、涉藏問題、涉港事務等方面不斷出牌,最後直指人民幣匯率問題對中國強硬表態。個人認為,目前是中美關系自大使館被炸事件後最嚴峻的時期,雖然中美力量對比有了很大的變化,類似大使館被炸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減小了,但並不能排除。
本貼探討的是中美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由中國產業升級和美國新興產業青黃不接造成的。而現階段矛盾的爆發點在哪裡呢?就在美國08年底爆發的金融危機。
眾所周知此次金融危機是以次貸危機的形式爆發的,次級債權是哪裡來的呢?主要是美國的兩個房地產貸款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這兩個公司就是美國政府為高喊買不起房的美國FQ提供貸款和貸款擔保的半福利性質機構。所謂次級貸款就是相對於優質貸款而言的,兩房給沒有穩定收入的美國FQ貸款的風險遠大於給美國律師、醫生、工程師、公物猿等JY階層貸款的風險。因此為降低風險兩房就把這些風險以債券的形式轉嫁到全美乃至全球金融機構。
沒有穩定收入的美國FQ中很大一部份是產業工人和中低端服務行業從業者。而美國資本家為攫取最大的利益將本國的產業轉移到國外以尋求更低的成本並獲得更大的利潤。中國剛好迎合了這種趨勢,迅速完成了農業化國家向工業化國家轉化的過程,承接了國際產業再分工中最大的產業轉移份額。美國FQ中的產業工人大量失業了,為這些產業工人服務的中底端服務行業也大量萎縮並開始裁員。失業的美國FQ當然沒辦法繼續繳按揭了,次級債券的危機就產生了。
本來中國是做低端產業的,貿易爭端也都集中在紡織品、小商品等低附加值產品。但咱中國人有志氣,心中有個復興民族的偉大夢想,當然也不可能永遠徘徊在低端產業。咱就開始從低端產業開始向上吃,吃到了就咬住青山不放手,並逐漸取得了在該產業中的優勢地位。現在已經形成了從低端日用品到中高端電子、機械產品的品類比較齊全的產業體系並形成了一定的開發能力,開始挑戰高端產品和產業規則。
美國資本家通過控制專利、標准、研發資源來控制產業的制高點獲取最豐厚的利潤。但是在現有產業的技術基礎上向上發展並形成新的產業比如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生物產業之前需要的是高精尖的研發人員並不能解決產業工人和中低端服務行業就業的問題。短期內美國的失業率和產業結構問題沒有完全解決的辦法。一定要解決的話就要降低競爭對手的競爭力讓工人回到工廠。具體辦法就是逼中國提高匯率,造成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上升,競爭力下降(估計美國內壓力比較大,不單對中國動手,最近針對日本汽車製造業的召回事件也是在爭取底特律的工人回到工廠,緩解對三大車企產業工人救援的壓力)。
現在人民幣匯率是我們的死穴,放開了匯率中國現有的經濟增長方式就無以為繼了。現在要解決這個矛盾無非兩條路:一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二是跟美國搶新興產業標准權。不要說這兩條路不是一朝一夕能走得通的,即便走通了,中美現階段的主要矛盾解決了,中美的根本矛盾還是沒有解決,因為中國的繼續發展是對美國在世界范圍內一超獨霸地位的重大沖擊。
6、特朗普說德國人非常壞,如果現在發生俄德大戰,特朗普這個德裔美國總統會下令幫誰打?
美國會樂得合不攏嘴,等俄羅斯和歐盟都打到山窮水盡,美國就可以輕易控制這些地區了
7、如果中美爆發大戰,雖然是全面大戰,但中國沒什麼盟友,實際是世界列強群毆中國,這樣算不算世界大戰?
首先是中美發生全面戰爭的幾率近乎為零,因為中美之間雖然有很多利益摩擦,但是沒有可以全面開戰的誘因,而且開戰也不符合雙方的利益。
第二,即使中美開打,也很難演化成全面戰爭,因為雙方的普遍民意都是希望和平的,兩國領導人不可能不去考慮民眾的看法。
第三,即使全面開展也很難形成世界大戰,現在的北約看似鐵板一塊,其實不然。英國想要重新恢復大英帝國往日的榮耀,法國對於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沒什麼興趣,德國則純粹是和美國貌合神離,沒有了利益的誘惑,誰都不會干虧本的買賣。更何況中美開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歐洲那些政客們可不會干這種沒把握的買賣。
第四,誰說中國沒有盟友?俄羅斯就是中國最大的盟友(隱性),為什麼這么說呢?俄羅斯早就對美國的世界霸權不滿了,而美國則從二戰後就對這個國家(前蘇聯)實行敵對政策。俄羅斯絕對不會允許美國在自己身邊扶植起一個親美的國家的,這是對俄羅斯自身的一種直接威脅,更何況唇亡齒寒,中國倒了,下一個就該是俄羅斯了。
第五,如果美國不能解決中國的核潛艇和核武器,那麼美國是絕對不會和中國進行戰爭的。美國的國家體制決定了這一切。一旦中國被打急了眼,只要有一艘攜帶核武器的核潛艇潛入大西洋沿岸,那麼美國就絕對要承受一場他承受不起的災難。紐約和華盛頓絕對是核武器最好的釋放地點。
最後,中國在短時間內(在我看來根本不可能)不會向美國發出挑釁,而注重與發展自身的中國也不太可能向其他國家發起戰爭。那麼美國如果想打中國就必須有一個合理的理由,如果沒有,不要說世界輿論或者是美國的盟友如何,美國民眾就會把政府趕下台的。這一點,美國國會兩黨都很清楚,他們根本沒有勇氣挑起一場世界大戰。
8、誰幫助德國發動了二戰呢?
第一世界大戰是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我們的阿里巴巴集團所定的雙11是否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日子?那就不得而知了,說笑的。我來講下一戰對那些響影比較大的,一戰屬於非正義之戰,是帝國之間爭奪利益的戰爭,導致全世界人民,為此付出慘重代價,一戰時期武器科研邁向新一台階,包括世界各國政治、文化、經濟、科技、軍事等各種方面都比戰前加強了,戰後加快了人權實現的步伐,這是一戰對各國的影響。(第一世界大戰)
我來說下是誰幫助德國發動了二戰,一戰後期,德國被各國列入了戰敗國名單,同時被英國、法國、美國進行瓜分,還要背上沉重的戰爭賠款。1930年,全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此時德國本來是戰敗國,可以說雪上加霜,但憑借堅挺的日耳曼人,依然沒有倒下,1931年,希特勒任職總統,此時,由於德國新政策,才幾年的時間,讓德國經濟得到了重生,希特勒剛上任時,曾經向民眾承諾過,讓德國民眾過上像美國民眾的生活。(希特勒)
由此可見,美國、英國、法國都想德國有能力還上戰爭賠款,於是,三國經過深思熟慮,追步向德國放出貸款,剛開始貸款不大,但嘗到甜頭之後,開始大量貸款流入德國,讓德國各行各業得到充實的資金,由其是德國工業得質的飛躍,德國背後真正金主是美國華爾街,雖然法國和英國都有放出貸款,但沒有華爾街那麼多,之後,德國得到數年的發展,讓德國經濟在歐洲成為了一獨秀,到了1938年,德國和美國就貸款問題進行磋商,美國同意德國推遲償還貸款,於是希特勒將這一筆資金分成兩個用途,一半資金用於擴充武器庫,另外一部分投入國內建設,就這樣進入了循環式,讓納粹得到各種先進武器,除了購買美國軍火,德國自身也研發新式武器。
1935年9月反猶太人法案開始實施,希特勒在猶太人手上奪取約80億馬克,同時猶太人被驅趕、資產被凍結,希特勒甚至婉轉提出無能償還債務,其實德國目的,是再次發動戰爭而做准備,真正幫助德國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是美國,於是有了1939年,德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9、如果中美大戰爆發,就會引起第3次世界大戰,很多國家多會跟著打起來,多是那些國家?多是誰打誰?誰幫誰?
中美不會發生大戰的。即使打起來,雖然有國家會摻和,但這些國家不會真正落力去幫的。
打仗是為了什麼?——為了利益。你結合這個前提就可知道了。
美國的最大利益不在中國。相反,中美打起來,日本、韓國、越南等周邊國家才是最大受益者。這些國家早就想中國衰弱,然後瓜分中國的東海啊、南海啊的。
10、德國,美國誰對中國抗戰幫助大?
1937年夏季中國全面抗戰爆發裝備的是清一色的德式武器,中國主要的兵工企業依靠德國設備進行生產,甚至連中國的防禦計劃也是由德國軍事顧問制訂的。開戰後的第一場重大戰役八·一三淞滬抗戰,有大約70名德國軍事顧問參與,以致一些西方人和日本人將這一仗直呼為「德國戰爭」。
我個人認為
德國
對中國抗戰幫助大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