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尾船政局的創辦歷史
馬尾船政局是晚清政府經營的製造兵船、炮艦的新式造船企業。亦稱福州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1812~1885)任閩浙總督時創建,稍後由沈葆楨(1820~1879)主持。任用法國人日意格(1835~1886)、德克碑(1831~1875)為正副監督,總攬一切船政事務。船政局主要由鐵廠、船廠和船政學堂三部分組成。1869年 6月10日,船局製造的第一艘輪船萬年清號下水。船政學堂(求是堂藝局)設製造、航海兩班,要求學員分別達到能按圖造船和任船長的能力;並派員留學英、法,學習駕駛和造船技術。
馬尾船政局是1866 年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創辦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製造輪船的專業工廠。它的產生和建成是有其歷史必然性的。 清政府在鴉片戰爭和英法聯軍入侵的戰爭中,親身體驗到西洋堅船利炮的威力,朝野上下紛紛講求造炮製船「師夷長技」。這不僅成為一種思潮,且也已有具體實踐。
例如,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福建晉江丁拱辰不僅輯有《演炮圖說》,且試造了蒸汽作動力的實驗性的小火輪船,「惟質小氣薄,不能遠行」。進入19世紀60 年代後,除曾國藩試造輪船於安慶內軍械所外,左宗棠亦於1864 年試造成小火輪一艘,駛行於西湖之上。這些造火輪船的思想和實踐,主要是為了抵禦外侮,同時也有防海盜和鎮壓人民起義的目的。
2、船政學堂在什麼歷史背景中創立的
背景和過程:1856年,英法聯軍就聯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並且最終殺入北京,咸豐皇帝倉皇出逃承德,並且再沒能回去,最終病死在承德避暑山莊。"康乾盛世"的落日余輝終於隱退在漫漫的長夜悲歌之中。此後,在與曾被我們嘲諷的"外夷"的幾次"會師"中,無不是以天朝上國顏面掃地而告終。從此外國公使駐京,總理衙門設立,洋務運動興起,福建船政創立,乾隆皇帝主動關閉的國門在百餘年後重新進行了開放,不過這次卻是備含艱辛與屈辱的被迫進行的"改革開放"。
船政局創辦經費47萬兩,由提解部庫之四成結款內撥用,常年經費自1866年11月起由閩海關月撥五萬兩,養船經費則由福建省稅厘局提供。1873年經總理衙門批准,另從茶稅項下每月增撥二萬兩。19世紀70年代初,由於經費困難,船政局一度擬製造商船供商人雇領租用,但被總理衙門禁租。
1866年,左宗棠設立福州船政局。這是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用以製造和修理水師武器裝備。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國掀起了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機器製造總局。左宗棠的建造船廠,醞釀較早。1864年,他曾在杭州製成一艘小輪船,"試之西湖,行駛不速"。1866年,鎮壓了太平軍余部以後,著手籌建船廠。他奏稱:"自海上用兵以來,泰西各國火輪兵船直達天津,藩籬竟同虛設。""臣愚以為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同時指出:"輪船成則漕政興,軍政舉,商民之困紓,海關之稅旺,一時之費,數世之利也。"顯然,他把建設船廠看成是富國強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務。經清廷批准,他便同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商訂合同,議定自鐵廠開工之日起,五年內由他們監造大小輪船16艘,並訓練中國學生和工人。廠址設在福州馬尾羅星塔地方。除開鐵廠和船廠之外,船政局還設立船政學堂(又稱"求是堂藝局"),分前後兩堂,前堂學習法文,以培養造船人才為主;後堂學習英文,以培養駕駛人才為主。
1884年中法戰爭中,福州船政局遭法軍嚴重破壞。戰後雖力圖恢復,但生產能力大不如前。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更見衰敝。總計從1866~1907年,船局共造成各種船舶40艘。其中在日意格任監督期間(1866~1874)造成15艘大小不同的木質輪船。1874年起,造船業務改由自己培養的技術人員主持,到1895年繼續造成船隻19艘,其中有鐵脅兵船和鐵脅巡海快船,並自造復式輪機,船局的技術水平顯見提高。甲午戰爭後到1907年又先後造成7艘。
辛亥革命後,船政局歸海軍部管轄,規定船政經費每月三萬元,從福建省財政廳上繳中央的國稅項下撥用。中華民國初期政局動盪,經費不繼,船局主持人屢易,製造業務無所建樹。1928年改稱海軍造船所。抗日戰爭期間,船廠屢遭日機轟炸,損失嚴重。1949年,國民黨政府逃離大陸時,又拆遷走大部分機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由人民政府接管。
3、馬尾船政局創立的背景和過程如何?有什麼重要作用
馬尾船政局(又名福州船政局,福建船政局),是1866 年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創辦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製造輪船的專業工廠,前後學堂由左宗棠創辦,數月後左宗棠奉調西北,由船政大臣沈葆楨(林則徐之胥)主持。
背景和過程:1856年,英法聯軍就聯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並且最終殺入北京,咸豐皇帝倉皇出逃承德,並且再沒能回去,最終病死在承德避暑山莊。"康乾盛世"的落日余輝終於隱退在漫漫的長夜悲歌之中。此後,在與曾被我們嘲諷的"外夷"的幾次"會師"中,無不是以天朝上國顏面掃地而告終。從此外國公使駐京,總理衙門設立,洋務運動興起,福建船政創立,乾隆皇帝主動關閉的國門在百餘年後重新進行了開放,不過這次卻是備含艱辛與屈辱的被迫進行的"改革開放"。
船政局創辦經費47萬兩,由提解部庫之四成結款內撥用,常年經費自1866年11月起由閩海關月撥五萬兩,養船經費則由福建省稅厘局提供。1873年經總理衙門批准,另從茶稅項下每月增撥二萬兩。19世紀70年代初,由於經費困難,船政局一度擬製造商船供商人雇領租用,但被總理衙門禁租。
1866年,左宗棠設立福州船政局。這是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用以製造和修理水師武器裝備。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國掀起了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機器製造總局。左宗棠的建造船廠,醞釀較早。1864年,他曾在杭州製成一艘小輪船,"試之西湖,行駛不速"。1866年,鎮壓了太平軍余部以後,著手籌建船廠。他奏稱:"自海上用兵以來,泰西各國火輪兵船直達天津,藩籬竟同虛設。""臣愚以為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同時指出:"輪船成則漕政興,軍政舉,商民之困紓,海關之稅旺,一時之費,數世之利也。"顯然,他把建設船廠看成是富國強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務。經清廷批准,他便同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商訂合同,議定自鐵廠開工之日起,五年內由他們監造大小輪船16艘,並訓練中國學生和工人。廠址設在福州馬尾羅星塔地方。除開鐵廠和船廠之外,船政局還設立船政學堂(又稱"求是堂藝局"),分前後兩堂,前堂學習法文,以培養造船人才為主;後堂學習英文,以培養駕駛人才為主。
1884年中法戰爭中,福州船政局遭法軍嚴重破壞。戰後雖力圖恢復,但生產能力大不如前。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更見衰敝。總計從1866~1907年,船局共造成各種船舶40艘。其中在日意格任監督期間(1866~1874)造成15艘大小不同的木質輪船。1874年起,造船業務改由自己培養的技術人員主持,到1895年繼續造成船隻19艘,其中有鐵脅兵船和鐵脅巡海快船,並自造復式輪機,船局的技術水平顯見提高。甲午戰爭後到1907年又先後造成7艘。
辛亥革命後,船政局歸海軍部管轄,規定船政經費每月三萬元,從福建省財政廳上繳中央的國稅項下撥用。中華民國初期政局動盪,經費不繼,船局主持人屢易,製造業務無所建樹。1928年改稱海軍造船所。抗日戰爭期間,船廠屢遭日機轟炸,損失嚴重。1949年,國民黨政府逃離大陸時,又拆遷走大部分機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由人民政府接管。
重要作用:
尾船政局(亦稱福州船政局)是洋務運動時期創辦的重要企業之一。這個造船廠從1866年創設到1907年停辦,經營達四十年之久(後來又曾恢復生產)。無論從投資、規模和成效來看,它在當時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同治六年(1867)十二月,第一座船台竣工,並正式開始造船,同治八年五月,第一艘木質輪船"萬年青"號下水。同治十年第五號輪船"安瀾"號(排水量1258噸,馬力580匹)下水,配備了第-台國產蒸汽機(仿造),這在我國造船史和機械製造史上都有重要意義。光緒二年,船政局建成鐵脅廠,第一號鐵脅輪船(木殼護以鐵板)安上龍骨下水。使我國近代造船開始擺脫木船時代。光緒七年,又開始試制兩千噸級巡洋艦,馬力達2400匹。光緒十五年,造成雙機鋼甲戰艦"龍威"號。
從同治八年(1869)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共造各種輪船34艘,總計排水量約4萬噸,這些船艦中的大部分編進了初具規模的福建、南洋、北洋等三支海軍。馬尾船政局船政下設捶鐵廠(鍛造車間) 、拉鐵廠(軋材車間) 、 水缸鑄銅廠(動力車間) 、 輪機廠(製造鍋爐車間) 、 合攏廠(安裝車間) 、 鑄鐵廠(翻砂車間) 、鍾表廠(製造儀表車間) 、打鐵廠(小鍛造車間)、 鋸廠(鋸木車間) 、造船廠(由3個船台組成) , 以及船政衙門、耐火磚廠等。船政局一經開創,即先後開辦了前後學堂,"藝童、藝徒和三百餘人","前學堂學製造,後學堂學駕駛、管輪",造就出了我國第一代近代海軍軍官。
4、福州船政局是在哪個歷史事件中創辦的
福州船政局是在「洋務運動」中創辦的
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馬尾船政局(今福州馬尾造船廠),清末由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李鴻章贊其為「開山之祖」。後在繼任船政大臣沈葆禎的苦心經營下,船政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
5、關於福州馬尾船政的背景
馬尾地處福建閩江下游出海口,與台灣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門戶,近代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1985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楨在這里創辦福建船政,這是近代中國創辦的第一家專業機器造船廠,由此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富國強兵」活動,培養和造就了嚴復、詹天佑、薩鎮冰、鄧世昌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的中國近代工業技術人才和傑出的海軍將士。同時,福建船政開風氣之先河,大膽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引進西方先進科技、傳播中西文化、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被稱為中國近代歷史的「活化石」,船政文化所涵蓋的 「馬江海戰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福建船政建築」分別於1996年、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弘揚船政文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加強閩台文化交流、促進旅遊經濟發展,自1998年,馬尾先後投資上億元,建造了船政文化博物館,修復船政遺址,開辟船政文化旅遊線路。2005年福州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被中宣部評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福州市馬尾區船政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馬尾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和近代海軍的搖籃,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包括羅星塔園、馬限山公園,公園內不但有中坡炮台、昭忠祠、馬江海戰烈士墓、聖教醫院、英國分領事館等大量船政相關古跡,還有新建成的大型船政群雕、船政精英館等。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為中國第一個以船政為主題的博物館,位於福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馬尾)昭忠路馬限山東麓。該館依山而建,為五層建築,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為兩艘乘風破浪的戰艦,氣勢磅礴,頗具現代建築風格。館內陳列分為序廳、船政概覽廳、 船政教育廳、 船政工業廳、海軍根基廳、船政名人堂。通過大量船政文物、歷史照片、圖表、壁雕等,立體地展現了中國船政的誕生、發展與以「精忠報國、自強不息」為主旨的船政文化。
馬尾船政文化主題公園游:船政文化廣場(參觀反映船政風采、海軍搖籃的大型雕塑)—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了解中國船政文化的發展歷程)—船政文化主題公園馬限山園(參觀梅園監獄、英國領事分館以及中坡炮台、觀摩船政雕塑)—中法馬江海戰紀念館(了解馬江海戰歷史)—馬江海戰烈士墓(悼念在馬江海戰中為英勇抗敵而犧牲的福建水師官兵)—馬尾造船廠(參觀廠史陳列館、輪機車間等文物古跡,了解船政發展中造船工業的興衰)—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