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羅摩衍那》對悉多的道德標准和荷馬史詩對海倫的要求有何差異
8月份翻過《羅摩衍那》的減縮譯本,還有些熟悉。當悉多被魔王擄走歷經磨難被救後,遭到丈夫羅摩的猜忌--在魔王那裡那麼多年是否失貞,不得不投身大火以求證明,所幸為火神所救;當悉多回到王宮,遭到民眾的質疑時,羅摩不是保護她,而是將她發配森林,連懷有身孕都來不及相告;當悉多被發配森林,獨自撫養王子成人,父子相認後,仍舊要遭到丈夫的猜忌--這么多年來是否不忠,使得悉多不得不投身大地母親。這些都反映了東方文化中對女子從一而終的道德要求,在夫權社會中,女子沒有作為人的權利,僅僅是丈夫的依附。
而荷馬史詩中(看減縮譯本是小時候的事了,內容記得不太清楚了),完全沒有丈夫猜忌海倫的相關描述,似乎對於古希臘人來說,重要的是這個自己所愛所珍視的人是否活著、能否按照她自己的心願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用。
膝下有黃金,不要隨便跪求。
2、為什麼羅摩不惜削弱自己也想當saber
只為了遇見悉多
羅摩最強還是弓階Archer,如果羅摩以Archer現界,那悉多就無法以Archer現界了
所以為了能遇到悉多,羅摩選擇了以Saber的形式現界
不懂請追問,滿意請採納
動漫東東團隊為您服務
3、《羅摩衍那》中關於羅摩的故事是如何講述的?
《羅摩衍那抄》歌頌的是羅摩的故事。羅摩是十車王的大兒子,品德高尚,武藝超群,十車王准備立他為王儲。十車王的一個小王後受駝背侍女的諂言,定要國王立她的兒子為太子。因為國王以前受難時得到過她的幫助,還允諾過無論她提出兩個什麼樣的要求,他都會答應。現在小王後提出了要求,國王非常為難,但君無戲言,只好答應了小王後的要求。羅摩知道實情後不但不懷恨,反而勸慰父王,表示自己甘願到森林中去流放14年。他賢惠的妻子悉多自願同往,同甘共苦。不料,到森林後,悉多被十首魔王羅波那劫走。後來羅摩在神猴哈努曼的幫助下打敗了十首魔王,救出悉多。這時14年已滿,他們返回京城,並繼承了王位。
4、求一個西遊記的情節編成故事
哈奴曼(Hanuman),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風神和母猴所生之子。擁有四張臉和八隻手,解救阿逾陀國王子羅摩(Rama)之妻悉多(Sita),與羅剎惡魔羅波那(Ravana)大戰。 他聰明非凡,力能排山倒海,善於騰雲駕霧,變幻形象和大多次救助羅摩王子,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印度歷史悠久的偉大史詩《羅摩衍那》原以梵文寫成,以神猴「哈奴曼」為主角,其成書時間大約不會早於公元前300 年。內容說,「哈奴曼」幫助羅摩王子從魔王羅波那手中放出王妃悉多,燒毀魔王的楞伽城,飛到喜馬拉雅山取回葯草,救治羅摩的傷兵,等等。詩人滿懷熱情稱頌神猴的法力,謳歌神猴的慈悲,盛贊神猴的義勇。
胡適認為《西遊記》的美猴王孫悟空原型即取自哈奴曼,隨著佛教的東傳中國,《羅摩衍那》記載的「楞伽城大戰」(Battle of Lanka)中大鬧無憂園的情節,被編成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故事。陳寅恪與季羨林皆同意此說。
羅摩衍那裡的描述
第三篇《森林篇》 描繪羅摩等 3人在林中的生活。林子里到處是羅剎。他們行凶吃人,攪得大家惶惶不安。居住在林中的人們懇請羅摩除怪安民。楞伽城十首羅剎王羅波那的妹妹首哩薄那迦來到林中,愛上了羅摩。羅摩把她轉介紹給羅什曼那。羅什曼那一怒割掉了她的鼻子和耳朵。她先求救於弟弟伽羅。隨後又逃往楞伽城,慫恿羅波那來劫走悉多。羅波那命令小妖化作金鹿,引開羅摩,乘機劫走悉多。羅摩兄弟在林中到處尋找悉多蹤跡,遍詢樹木、小河、山丘、野獸,沒有得到確切的答復。他們倆後來遇到了金翅鳥王,才得知悉多下落:她已經被魔王羅波那劫至楞伽城。金翅鳥王力勸羅摩與猴王聯盟,共同營救悉多。
第四篇《猴國篇》 主要講羅摩與猴王結盟的故事。羅摩同羅什曼那來到般波湖。爛漫的春光逗引起羅摩思妻之情。他們兄弟倆在這里碰到神猴哈奴曼,並在哈奴曼力勸之下同猴王須羯哩婆結盟,互相約定:羅摩助猴王殺死其兄波林,奪回王位;猴王則幫助羅摩尋找妻子。正在此時,波林來同猴王搏鬥。羅摩隱身樹後,用暗箭射死波林。接著就給猴王舉行灌頂(加冕)禮。但猴王復國以後,沉湎於酒色之中。羅什曼那罵上門來,他才翻然憬悟,立即派出猴兵猴將,到大地各處搜尋悉多蹤跡。哈奴曼被派往南方,他在途中遇到金翅鳥王的弟弟僧婆底。僧婆底告訴他親眼看到羅波那把悉多劫往楞伽城,羅摩於是率猴兵來到海邊。他派哈奴曼過海去偵察。哈奴曼一躍過海。
第五篇《美妙篇》 哈奴曼跳過大海以後,來到楞伽城。他變成一隻貓,潛入城內,到處探視。最後來到王宮的御花園,發現了被魔王囚禁的悉多,並親眼看到悉多堅貞不屈、抗拒魔王引誘的情景。他乘看守悉多的羅剎女離開的時機走到她跟前,把羅摩的表記交給她。為了想試一試魔王的威力,他大鬧楞伽城。最後他被魔王擒住,尾巴被繫上了燃燒著的東西。他伺機逃脫,所到之處,烈炎隨之,火燒了楞伽城,然後縱身跳過大海,向羅摩復命。
第六篇《戰斗篇》 是全書最長的一篇,描繪羅摩率猴兵與魔兵搏鬥的情景。聽說羅摩率領猴子大軍來到大海對岸,魔王羅波那就召開軍事會議。他弟弟維毗沙那主張交出悉多,與羅摩和好。魔王大怒,把他趕走。他過海投奔羅摩。羅摩得海神之助,派那羅跨海造橋。猴子大軍渡海,把楞伽城團團圍住。接著就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羅摩兄弟都受了重傷。神猴哈奴曼奉派到北方神山吉羅娑山去採集仙草,給羅摩兄弟治傷。但是仙草卻隱藏了起來。哈奴曼於是把整座吉羅娑山托在手中,來到兩軍陣前,用仙草治癒了羅摩兄弟的傷,又把神山托回原處。最後羅波那和幾個兒子都陣亡了。羅摩立維毗沙那為楞伽王。悉多投火自明,夫妻團圓。此時14年流放期滿,羅摩得勝回國。
第七篇《後篇》 是全書最後一篇,從內容上看是後加的。這一篇結構龐雜,約略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追述羅剎的來源和羅波那與哈奴曼的歷史,美化神猴;二是講羅摩與悉多的第二次離合。在這里,羅摩從一個被迫害的受難者一變而為封建專制暴君。他懷疑悉多不貞,命羅什曼那將懷孕的悉多遺棄於野林中。蟻垤仙人收養了她。她生了兩個兒子。蟻垤寫成《羅摩衍那》,教二子演唱。後來到了羅摩朝廷上,覲父認子。蟻垤把悉多領來,證明了她的貞操。羅摩仍不相信,悉多呼救於地母,大地開裂,她一躍而入。最後是全家在天堂重聚
5、求一張圖,fgo羅摩雙馬尾
<
6、《羅摩衍那》與《摩訶婆羅多》中的人物有哪些特點?
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羅摩成為德行、勇武的化身,理想國王的代表;悉多是印度婦女的典範。哈奴曼智勇雙全,神通廣大,可與孫悟空相比。
史詩共7篇,約2400頌,寫的是阿逾陀城國王有4子,都是毗濕奴的化身。國王想立長子羅摩為大子,遭到小王後嫉恨,她脅迫國王廢長立幼,流放羅摩。羅摩攜妻子悉多、弟弟羅什曼那前往森林苦行。十首魔王波那劫走悉多,羅摩在神猴哈奴曼的幫助下,經多方激戰,救出悉多。悉多經受住火的考驗,以示清白。流放期滿,羅摩回國繼位。因聽信流言,懷疑妻子失貞,悉多投入大地的懷抱。天神預示:他們將在仙界團圓。後4兄弟升天,恢復毗濕奴本體。
史詩反映了奴隸社會初期的王權問題,譴責了在王位繼承問題上爭權奪利的行徑,表明人民希望開明君主實行仁政的理想。歌頌了正義戰爭,宣揚一夫一妻制,具有進步傾向。但也流露出剝削階級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
史詩具有古代印度長篇敘事詩必不可少的4種因素:政治、愛情、戰斗、風景。善於在矛盾斗爭中展開情節,突出主題。
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羅摩成為德行、勇武的化身,理想國王的代表;悉多是印度婦女的典範。哈奴曼智勇雙全,神通廣大,可與孫悟空相比。景物描寫與人物心境和諧一致,具有濃郁的抒情氣息。史詩被印度稱作「最初的詩」,對世界文學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