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級的:最有意義的一次活動要求:時間、地點、什麼人物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產生原因 1)太平天國運動和外國侵略沖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2)洋務派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維護清王朝統治
3)頑固派因循守舊,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4)總理衙門設立後,以慈禧為首的滿清統治者.暫時支持了後實力且受外國侵略者賞識的洋務派
5)工業革命的擴張,「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為洋務運動的開展提供了可能編輯本段|回到頂部持續時間 1861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產生過程 1860年12月曾國藩上奏摺說,目前借外國力量助剿、運糧,可減少暫時的憂慮;將來學習外國技藝,造炮製船,還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對上述看法加以發揮,主張購外國船炮,訪求能人巧匠,先演習,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成為官民通行之物,那時可以剿發(指太平軍)、捻(捻軍),勤遠略,這是救時第一要務(《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頁)。1862年李鴻章到上海後,得到外國侵略者幫助訓練洋炮隊、設洋炮局。他認為,清軍作戰往往數倍於外敵,仍不能勝,原因在武器不行,槍炮寙(yǔ)濫,如能使火器與西洋相埒,則「平中國有餘,敵外國亦無不足」,今起重視,最後可達自主 (《李文忠公全書》朋僚函稿,第3卷)。奕欣看到曾李兩人學造外國船炮,決定派員前往學習,在奏摺中說,治國要做到自強,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我能自強,可以彼此相安」《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
奕?等人認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進一些西洋先進技術,可以鎮壓人民,可以自主自強,封建統治便可長治久安,並認為籌辦洋務,必定能得到列強的支持。
以大學士倭仁為首的頑固派,高唱「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主張「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干櫓」,抵禦外侮。他們攻擊洋務派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是「陳甚高,持論甚正」,然而「以禮義為干櫓,以忠信為甲胄,無益於自強實際。二三十年來,中外臣僚正由於未得制敵之要,徒以空言塞責,以致釀成庚申之變」。洋務派與頑固派互相攻擊,斗爭十分激烈。總理衙門是推動洋務運動的中央機構。但洋務派勢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實權的總督和巡撫。慈禧明白,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要保持清朝的統治地位,必須依靠擁有實力並得到外國侵略者賞識的洋務派。所以她暫採取了支持洋務派的策略。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中央及地方代表勢力 在中央,不久前成立的總理衙門辦事大臣,恭親王奕?成為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勢力。
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中,多數與曾國藩有關:
奕?(1832-1898年),愛新覺羅氏。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異母弟,1851年(咸豐元年)封為恭親王。1860年9月,咸豐帝於英法聯軍攻陷通州八里橋後逃往熱河,令奕?留守北京,「督辦和局」。10月24日、25日,奕?先後與英、法代表交換《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北京條約》。1861年1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奕?、桂良、文祥受命為總署大臣。8月,咸豐帝在熱河病死。11月,奕?聯合慈禧,利用領有重兵駐扎北京一帶的勝保,發動政變,摘掉了當權的以肅順為核心的贊襄政務八大臣。從此,慈禧垂簾聽政,奕?為議政王,掌管軍機處及總理衙門。奕?力主「借洋兵助剿」,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支持地方實力派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舉辦近代軍事工業,開展洋務活動,成為清廷中樞主持洋務的首腦人物。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罷去議政王職務。1884年中法戰爭中,被免去一切職務。1894年,重新起用為總理衙門大臣,後又受命督辦軍務。1898年戊戌變法之初病死。
曾國藩(1811—1872年),湖南湘鄉人,出身於地主家庭。1838年中進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學。1853年,咸豐帝任命他為幫辦團練大臣,在湖南督辦地主武裝團練。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裝,兵勇及其將領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稱為「湘軍」或「湘勇」。湘軍以地域的、封建的關系為紐帶來鞏固內部;以程朱理學作為思想武裝;以搶劫擄掠和官爵鼓舞士氣;將領大多數選自所謂「宿儒」、「生員」等地主知識分子。1854年2月,湘軍練成水陸兩軍約一萬七千人。
江南大營潰散以後,清政府升任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節制浙、蘇、皖、贛四省軍務。曾國藩提倡「捕人要多,殺人要快」。這個殺人如麻的劊子手被稱為「曾剃頭」。他舉辦洋務,建立新式軍火工業,製造武器,武裝湘軍。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曾國藩為首的湘系成為地方上勢力最大的實力派。不久,他就病死了。
李鴻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務派地方代表。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1853年,在籍辦團練,協助鎮壓太平軍,屢遭失敗,投靠曾國藩當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軍編制,組織淮軍。1862年4月,李鴻章和他的淮軍調赴上海。4月25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代理江蘇巡撫。在上海,李鴻章僱用外國侵略軍頭目訓練淮軍,招募外國工匠製造軍火,加強了淮軍的反動力量。1862年,淮軍配合「常勝軍」在江浙地區屠殺太平軍。186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任兩江總督。第二年11月,他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去鎮壓捻軍。鎮壓捻軍起義以後,淮軍勢力越來越大,大批淮軍盤踞在長江中游,另一部分淮軍駐扎在直隸、山東等地。李鴻章的勢力遍及了長江和黃河一帶。1870年,在曾國藩推薦下,李鴻章代替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管軍事、經濟、外交等大權,成為反動統治階級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從70年代開始,他陸續開辦軍火工廠和籌建北洋海軍,同時,又開辦一些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天津電報局、津榆鐵路、上海織布局等。對於外國侵略,他一貫妥協退讓,投降賣國。從19世紀70年代起到他臨死前,清政府同外國侵略者簽訂的一系列喪權賣國條約,大多是他直接參與或親手簽訂的。
左宗棠(1812—1885年),清末大臣,洋務派地方代表。字季高,湖南湘陰人。1860年為曾國藩推薦,統領部分湘軍,曾自募約五千人,組成「楚軍」,左系湘軍形成。1862年初,經曾國藩舉薦,升任浙江巡撫,與法國組織「常捷軍」,陷寧波、紹興等地。1866年以閩浙總督身份創辦福州船政局。次年調任陝甘總督,「身雖西去,心猶東注」。督陝甘期間,曾辦蘭州製造局,因西北盛產羊毛,又辦蘭州織呢局。1875年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次年率軍入疆,進攻阿古柏反動政權。1878年收復除伊犁以外新疆全境,建議設立新疆行省,開發新疆。1881年升軍機大臣,調兩江總督。1884年中法戰爭中是主戰派,督福建軍務。次年因病退職死。他創辦的福州船政局,在70年代以後裁撤洋員,與李鴻章的江南製造總局的「非洋人洋匠不可」 的情形有所不同,反映了他具有一定的自力更生辦洋務的思想特點。
張之洞(1837—1909年)字孝達,號香濤,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成進士,先後任湖北學政,四川學政,翰林院侍講學士等職,1882年任山西巡撫。中法戰爭爆發,張之洞力主與法決戰,清廷授以兩廣總督之職,張捐銀三千兩獎給抗法將領劉永福,並奏請起用前廣西提督馮子材督師。馮子材在鎮南關、諒山大敗法軍,張之洞名聲大增。他於1889年任湖廣總督,在湖北建成湖北織布局,漢陽煉鐵廠,漢陽兵工廠等,成為與李鴻章齊名的洋務要人。在維新運動中,張之洞加入「強學會」,當獲知慈禧太後反對變法時,張之洞便退出「強學會」。並下令禁查上海《強學報》壓制湖南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興起後,張之洞力主痛剿。清庭發布宣戰諭旨後,張之洞與兩江總督劉坤一等人同英國等訂立所謂「東南互保」 的章程。1908年,張之洞受命督辦粵漢鐵路和湖北境內的川漢鐵路,次年10月病死。謚號「文襄」,其文稿輯為《張文襄公全集》。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實踐過程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任用中國工匠,仿製西式槍炮,是中國最早的近代軍事工業。從1862年起,用三年時間研製成功的我國第一艘輪船「黃鵠」號。
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
下面的這份時間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洋務運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內容:
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是清政府新設立的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務事宜的中央機構。
1862年,在北京設立專門培養翻譯翻譯人員的「同文館」,這是清代最早的「洋務學堂」(1902年
並入京師大學堂)。
1863年,在上海設立「廣方言館」;第二年又在廣州設立一個「廣方言館」。「廣方言館」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於培養通曉外語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內設翻譯館、機械學堂、操炮學堂等新式學校;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機器製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福州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軍火機器總局(後改名為天津北洋機器製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輪船招商局;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出洋,由容閎指導選派。
1875年,建議在各省設立洋學堂;創立科舉考試中「洋務進取」一項。
1878年,在蘭州建立蘭州織呢局,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家機器毛紡織廠。
1880年,在上海建立機器織布局,這是中國最早的機器棉紡織廠;同年,在天津設立京師學堂,購置軍艦;設立南北電報局。
1881年,設立開平礦務局。
1882年,建立旅順軍港。
1885年,清政府新設立了海軍衙門;在天津設陸軍武備學堂。
1890年,在漢陽建立湖北槍炮廠;在湖北,江西設立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
以上這些當然不是完整的洋務運動內容,而僅是列舉了一些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內容,實際上當時小一點的廠礦企業還有不少。
安慶內軍械所
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創設的製造近代武器的軍事工業,也是洋務派創辦的仿製西式武器的第一個軍事工業。主要製造子彈、火葯、炸炮等。「內」,表示這個軍械所屬於安慶軍內的設置。1864年,湘軍攻陷南京後,該廠由安慶遷到南京,改名為金陵機械製造局。
江南製造總局
又稱江南製造局,1865年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1867年,由虹口遷至高昌廟,經過不斷擴充成為清政府最大的軍事工業。該廠技術和機械設備主要依靠外國,除製造槍炮彈葯外,也製造機器和修造輪船。1905年造船部分獨立,稱「江南船塢」,兵工廠部分人稱製造局。後分別改稱「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廠」。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經營的設備最齊全的新式造船廠。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聘用外國人擔任技師。主要由鐵場、船場和學堂三部分組成,1884年馬尾海戰中遭到嚴重破壞。後雖經恢復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後,改稱海軍造船所。
漢陽鐵廠
1889年春,兩廣總督張之洞籌劃在廣州建立煉鐵廠,同年他調任湖廣總督,籌辦的煉鐵廠也隨遷漢陽,1890年在大別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漢陽鐵廠基本完工,共有六個大廠,四個小廠,煉鐵爐兩座。1894年投產,開始均為官辦,從籌辦起至1895年,共用經費五百八十餘萬兩。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因無力籌措經費,於1896年改為「官督商辦」。辛亥革命前夕,漢陽鐵廠工人約三千人,每年出鋼七萬噸。抗日戰爭時期,漢陽鐵廠部分設備被國民黨政府遷往重慶成立大渡口鋼鐵廠。解放後收歸人民所有。
輪船招商局
簡稱「招商局」。中國最早設立的輪船航運企業。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鴻章招商籌辦。1873年1月成立。總局設上海,分局設煙台、漢口、天津、福州、廣州、香港以及橫濱、神戶、呂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緒十一年)改為官督商辦。1909年(宣統元年)歸郵傳部管轄。1912年改為商辦,更名商辦招商局輪船公司,後又改稱商辦招商輪船有限公司。1932年國民黨政府收歸國營,更名國營招商局,歸屬交通部。抗日戰爭期間,總局先遷香港,後移重慶。戰後遷回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萬余噸。1948年成立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稱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香港仍沿舊稱。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公司,也是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它成立時買輪船3艘,到1877年收買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擁有輪船30多艘,形成一支實力較強的商船隊。
中國海軍新式軍艦「南琛」號
北洋海軍實力最為雄厚。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組成,擁有軍艦25艘,官兵4000多人,由淮軍將領丁汝昌任海軍提督。與此同時,旅順口和威海衛兩個海軍基地竣工,整個北洋海防體系的建設宣告完成。李鴻章得意地說:北洋海軍「聲勢已壯……入可以駐守遼渤,出可以援應他處,輔以各炮台陸軍駐守,良足拱衛京畿。」
為適應洋務運動的需要,洋務派還舉辦了京師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一些新式學堂,培養翻譯人材、軍事人材和科技人材;又先派幾批留學生出國深造。
同文館的建立
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人從事翻譯工作,但正式設立外語學校卻晚至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同文館。在清政府與外國訂立《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時,竟連一個懂得外文的中國人都找不到,任憑侵略者的蒙騙。
1861年奕?奏請設立外語學校,培養外語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師同文館」。學員學習漢文外,主要學習外文。聘有外籍教師英國人包爾騰,法國人司默靈、畢利干,俄人柏林,美國人丁韙良、傅蘭雅、海靈敦等先後任教。丁韙良從1869年任總教習,總管教務達30年。總稅務司赫德兼任監察官,實際控制了經費和人事大權。
同文館完全按正規學校來辦,陸續開設英文館、俄文館、德文館和東文(日文)館。只招收13、14歲以下八旗子弟,後又招收15—25歲的滿漢學員,也招收不限年齡的滿漢學員。學習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為兩種: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學、測地等科的學生學制8年;一是年齡稍大、僅借中文譯本學習天文、化學、測地等科的學生,學制5年。1867年時增設算學、化學、萬國公法、醫學生理、天文、物理、外國史地等。學生最多時達120人。畢業生大多任清政府譯員、外交官員和其他洋務機構官員。設有印刷所,翻譯印《萬國公法》及數理化和文史等方面書籍。1902年同文館並入京師大學堂。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結局影響及原因 失敗原因 :
洋務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其失敗命運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第二,洋務派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必定導致洋務企業的失敗。第三,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是抵禦外侮,但洋務派在主持外交活動中,堅持「外須和戎」,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甲午戰爭,洋務派標榜的「求強」「求富」目標未能實現,洋務運動基本失敗。
洋務派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希望利用先進的技術維護封建統治,改革不觸動封建制度。
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但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未能挽救在對外戰爭中失敗的命運和阻止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但是,它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工業,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製作用,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洋務運動的性質是:自上而下的統治階級自救運動。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評價 洋務派興辦近代工業初時是把「平中國」 和「敵外國」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國內階級矛盾,後者反映了清朝統治者同外國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統治者處在「內憂」 與「外患」頻仍之時,洋務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強,共同鎮壓人民,才能維持其搖搖欲墜的政權。所以洋務運動實踐的結果必然否定了「敵外國」。如果說洋務運動是一場改革,那麼它只能是沿著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這一點在所有列強都願意支持辦洋務的事實上得到證明。李鴻章說淮軍遇到「內地賊匪」,自信能取勝,遇到外國進攻,「勝負即不可知」。洋務大員丁日昌說,他的船炮「可以靖內匪,不能御外侮」。洋務運動進行了30年,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卻在「自強」「求富」 的口號下,養肥了我國第一代軍閥集團。
洋務派主觀上並不希望中國出現資本主義,甚至在其創辦民用工業之時,一再表示不允許私人創辦同類企業,對資本主義的產生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但由於洋務派在中國封建制度下,引進了同封建生產關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產力——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必然在客觀上加速了封建生產關系的瓦解,從而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這是不以洋務派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洋務派辦民用工業,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採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方式,吸收私人資本。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資本主義因素。從70年代開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資於近代民用工業,終於使中國有了一點先進的生產能力,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也就促進了資產階級的出現和無產階級隊伍的擴大。實際上,洋務運動是一次徹底失敗的運動,他沒有能讓中國走向資本主義,僅僅是為了維護搖搖欲墜的滿清政府的腐敗統治,正因為這種階級局限性,而讓洋務運動最終成為了一次徹底失敗的運動。
此外,洋務派同頑固派的論爭及其對頑固派的不徹底的批判,多少動搖了恪守祖訓的傳統及綱常名教的絕對權威地位,對於學習西方,開了好的風氣。又由於洋務派組織翻譯了不少外國科技書籍,派遣不同年齡和資歷的留學生,因而培養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紹西方社會科學知識,對於促進民主思想的傳播,也起到開一代風氣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礎上,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從洋務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
最後,洋務民用工業的興辦,部分地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如 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三年多時間,外輪損失一千三百多萬兩,美國旗昌行因不堪賠累,被招商局歸井。湖北官織布局開織後,江漢關進口洋布每年減少十萬多匹。中國資本能挫敗洋商,這在當時曾被視為「創見之事」。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爭論的焦點是,洋務運動對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是起促進作用還是起延緩作用,由此,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兩種意見。
1.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持此論者有祁龍威(當時署名「漢聲」)、牟安世等人。
祁龍威認為:洋務運動「促進中國社會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依據有二:首先,「洋務運動所練的軍隊及所舉辦的軍事工業,都具有半殖民地化的特徵。第一,受外國侵略者所控制,成為西方資產階級銷售過剩軍用器材,吮吸中國人民脂膏的『好場所』;第二,只能夠用以鎮壓國內人民革命,而不能夠用以抵抗外國侵略」。其次,「洋務派發展的經濟企業,先是『官辦』,後有『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經營管理之權,操之於『官』,直接與封建政權相聯系,為封建統治服務。這些企業在經濟上和技術上都對外國資本有緊密的依附關系,為西方資產階級對中國的經濟掠奪,增開了『方便之門』。這就決定了它們的性質,乃是具有封建性、買辦性的官僚資本主義」。
牟安世認為:洋務運動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過程。首先,「在洋務運動時期,商埠由五口通商發展到三十六口通商。他們遍布中國沿海和邊疆,並在不同程度上深入到中國內地」。這「實際上說明了不平等條約的網羅的擴大和中國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其次,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在這期間加強了他控制中國財政大權,洋務派在這個時期的外交活動也處處依賴洋人,執行賣國投降政策」。再次,「進出口貿易在不等價交換條件下逆差越來越大」,嚴重影響了國計民生。總之,「洋務運動時期乃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洋務運動並沒有延緩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而是加速了它」。
2.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此說以孔令仁、李時岳、胡濱為代表。
孔令仁認為:洋務運動對中國半殖民地化起了延緩的作用。因為:中國之所以會淪為半殖民地,「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打進中國的外來侵略者勢力太強了,另一是中國太落後」。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認為淪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在這種厄運面前,各階級都有自己的態度」。「洋務派在抵抗態度上沒有廣大人民堅決,但他們搞洋務,發展資本主義,講求富強之術,改良軍備,從長遠觀點來看,實在是抵抗外國侵略的有效方法,根本方法」,雖然由於各方面原因「大大削弱了它的成績。但通過洋務運動,中國畢竟建立了一支新式軍隊,出現了一批近代企業,這支軍隊在抵抗外國軍事侵略上是出過一些力的,這些近代企業在抵抗外國經濟侵略上也起過一些積極作用。所以,我認為洋務派對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作用,不是像清政府及頑固派那樣起了推進作用,而是像廣大人民那樣起了延緩的作用」。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人物 中心
愛新覺羅·奕60
地方
李鴻章 江南製造總局 輪船招商局 (江南製造總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曾國藩 安慶內機械所 江南製造總局
張之洞 漢陽鐵廠 湖北織布局
等
以自強,求富為口號 建輪船招商局 安慶內機械所 江南製造總局 漢陽鐵廠 湖北織布局 福州船政局 建新式海軍(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是不觸動封建根基的維護清統治的自強運動
失敗標志:1895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戰敗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與戊戌變法的異同點 1)從性質來看:洋務運動是清朝封建地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而實行的一場自救改革運動;戊戌變法既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又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也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從目的來看:洋務派創辦洋務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維新派的根本目的是:發展資本主義。
(3)從主張來看:都主張學習西方,但前者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後者還學習政治制度,發展資本主義。
(4)從活動方面來看: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維新派掀起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貢獻 洋務運動是清朝封建地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而實行的一場自救改革運動。戊戌變法既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又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也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從目的來看:洋務派創辦洋務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維新派的根本目的是:發展資本主義。
(3)從主張來看:都主張學習西方,但前者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後者還學習政治制度,發展資本主義。
(4)從活動方面來看: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維新派掀起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1)外國資本主義並不想讓中國真正富強,不會交給中國真正的先進技術。
(2)本國頑固派的阻撓,妨礙了洋務運動的發展。
(3)在中央沒有一個健全、有力的領導核心,單憑幾個地方上的官員,無法成功。
(4)只學技術不學制度,不徹底的變更封建制度,無法讓中國走上一條真正富強的道路
2、福建福州馬尾區有幾所航運學校?是私立的還是公立的?畢業後有分配工作嗎?
單位名稱: 福州海員學校(福建航運中專)
地 址: 福州馬尾新民村35號
所 在 地: 福建 >> 福州市 >>
法人代表: 鄭鍾文 聯 系 人: 黃兆權
所屬行業: 教育事業 郵政編碼: 350015
簡 介
學校簡介:
福州海員學校(福建航運中專)創辦於1978年,開辦中專、技校兩個層次教育,是福建省示範性成人中專學校,學校開設航海水手、船舶機工、製冷與空調、計算機應用、機電一體化等專業,學制3年,學校設施完善、環境優美,長期與海軍部隊開展共建,學生實行半軍事管理,是福建交通系統先進單位。
學校是國家海事局批準的船員定點培訓機構,常年開展各級各類在職船員培訓,定期開班,歡迎來人來涵聯系。
學校地址:福州馬尾新民村35號
聯系電話:3682544 傳真:3682131
畢業後我想學校可以推薦工作單位,不包分配吧!
3、集美大學航海學院的學院沿革---
1920年2月 陳嘉庚在集美學校創辦水產科,招收舊制小學畢業生,學制四年,漁航兼學。
1921年2月 「福建私立集美學校」總校名定立,內分中實部(包括中學、水產科、商科),師范部,女師部,小學,幼兒園。
1921年9月 水產科與商科合稱為「集美學校實業部」。
1924年1月 水產科改稱為「集美學校水產部」。
1925年1月 水產部改為「集美學校高級水產航海部」,招收初中一年肄業學生,學制五年,漁航兼學。
1926年5月 陳嘉庚從法國購進一艘載重為274噸的拖網漁輪,定名為「集美二號」。該輪為中國第一艘拖網漁輪,也是當時全國最大的漁輪。
1927年3月 改部為校,定校名為「私立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校」。
1932年9月 增辦新學制,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三年,開始編高一組。
1935年春 校名改為「私立集美高級水產航海職業學校」。
1937年12月 因日寇入侵,學校遷往安溪縣官橋鄉。
1938年1月 集美各中等學校全部遷入安溪文廟,合並辦學,定名為「福建私立集美聯合中學」,水產航海職業學校改為水產航海科。
1939年2月 水產航海、商業、農林等三科脫離「聯合中學」,定名為「福建私立集美職業學校」,移往大田縣城關。
1939年10月 因日寇飛機轟炸,職業學校疏散到大田城外玉田村上課。
1941年8月 獨立為校,恢復原名「私立集美高級水產航海職業學校」(簡稱「集美高水」)。
1942年8月 為便於閩南沿海各縣學生入學,「集美高水」遷到安溪縣城南街王田祖神祠。
1944年2月 福建教育廳因「集美高水」設備完善,將省立水產職業學校委託「集美高水」代管(該校至1946年3 月遷至莆田縣。)
1945年8月 抗戰勝利,學校由安溪遷回集美原址,但原校舍被日寇飛機轟炸破壞嚴重,學校逐步修復校舍。
1947年9月 學校分設漁撈科、航海科兩個專業,但漁撈科只招收一屆就停辦了,學校主要辦航海科。
1949年9月23日 集美解放。
11月28日 國民黨軍隊飛機轟炸集美,校舍遭到嚴重破壞。學校遷到後溪下店圩借民房續辦。
1950年6月 學校遷回集美原址。
1951年1月 國家教育部電准成立「福建私立集美水產商船專科學校」(簡稱「集美水專」),由「集美高水」負責辦理,招收高中畢業生,開設駕駛專業,學制為三年。
1951年8月 「集美水專」獨立辦校。
設在惠安崇武的「福建省立水產職業學校」並入「集美高水」。
1952年9月 經教育部批准,「集美水專」與廈門大學航務專修科合並成立「國立福建航海專科學校」(簡稱「福建航專」),校址設在集美。
設在福州馬尾的「福建省高級航空機械商船職業學校」航海科並入「集美高水」。
新辦養殖科,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為三年;並增辦了「航海科工人子弟速成班」(簡稱「航速班」),因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學制定為四年。航海專業新生停招。
1952年12月 經福建省教育廳批准,校名改為「福建省同安私立集美水產航海學校」。
1953年11月 「福建航專」並入由上海航務學院和東北航海學院合並成立的大連海運學院。
1954年9月 增設輪機專業,培養目標是漁業輪機技術員,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為三年。
1955年2月22日 農業部、高教部、交通部聯合下文,決定集美水產航海學校仍保持私立,漁撈、養殖、輪機三個專業由農業部負責指導,並分配畢業生;航海專業由交通部負責指導,並分配畢業生。
1955年6月30日 經福建省教育廳批准,校名改為「福建省廈門市私立集美水產航海學校」。
1955年秋季 恢復航海專業招生,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改為四年。
1956年 學校經費開始全部由國家負責(解放初幾年學校經費主要由陳嘉庚負責,部分由國家補助)。
1957年1月 集美水產航海學校歸劃水產部、交通部領導。
1957年秋季 全校四個專業共有27個班級,在校生數達1196人,為建校以來學生數最多的一年。
1958年3月 由陳嘉庚提議,並徵得中央和省里有關部門同意,集美水產航海學校分為兩個學校,分別定名為「福建省廈門市私立集美水產學校」(該校遷到新校址,歸水產部領導),「福建省廈門市私立集美航海學校」(仍在原址,歸交通部領導)。
1958年6月 交通部將集美航海學校下放給福建省交通廳領導。
1958年秋季 增設「輪機管理」(屬海船方面的)、「汽車技術使用與修理」、「公路與橋梁」三個新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均為四年。
1960年春季 經省委批准,省交通廳決定在集美航海學校的基礎上,籌建「福建交通專科學校」(簡稱「福建交專」),並開始招收「汽車技術使用與修理」、「公路與橋梁」兩個專業大專班,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為二年。
1960年8月 集美航海學校的汽車、公路兩個陸上專業劃給「福建交專」,一並遷往閩侯縣枕峰。
1960年秋季 集美航海學校增辦「船舶修造」、「海上水工建築」兩個新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為四年。 1961年1月 「海上水工建築」專業改為「船機修造」專業。
1961年10月27日 經省交通廳批准,校名改為「福建集美航海學校」。
1962年2 月 「福建交專」停辦,該校的中專2 個專業並入「集美航海學校」。全校共有6 個專業(駕駛、輪機、汽車、公路、船體修造,船機修造),學制均為四年,在校學生為851人。
1962年秋季 取消「船體修造」和「船機修造」兩個專業,並入輪機專業。公路專業停止招生(至1965年7月最後一屆學生畢業,該專業停辦)。
1963年8月 集美航海學校重歸交通部領導。
1964年1月 校名改為「集美航海學校」(一直延用到1978年12月改為大專為止)。
1964年秋季 汽車專業停止招生(至1967年7月最後一屆學生畢業,該專業停辦)。
1965年6月 交通部將集美航海學校下放給廣州海運局領導。
1965年秋季 廣州海校兩個班在集美航海學校附讀。
1966年6月 開始「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處於癱瘓狀態。
1968年9月 軍宣隊進駐學校。
1968年10月 工宣隊進駐學校。
1968年11月 成立集美航海學校「革命委員會」。
1970年5月20日 福建省革命委員會下文決定,撤銷集美航海學校,並入廈門大學。
1970年8月 原集美航海學校教職工,除34名留在廈門大學海洋系及各單位外,其餘一百多人都下放到市區和外地一些中小學及企事業單位。 1972年初 廈門大學海洋系航海專業遷到原集美航海學校校址,開始舉辦短訓班。
1973年2 月 在航海專業的基礎上,籌辦廈門大學航海系。
1973年7月17日 國務院科教組下文將廈門大學航海系改為「集美航海學校」。
1973年9月 集美航海學校復辦,歸交通部遠洋運輸總公司領導。
1973年秋季 進行復辦後第一次招生,招收工農兵學員,開設駕駛、輪機兩個專業,學制均為二年。
1974年秋季 增辦英語師資班,學制為二年。
1975年秋季 增辦「船舶電工」新專業,學制為二年。
1976年10月 全校師生慶祝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偉大勝利。
1978年12月28日 經國務院批准,集美航海學校升格為集美航海專科學校,仍歸交通部遠洋局領導。
1979年1月 開辦大專班,招收高中畢業生,開設駕駛、輪機、船電三個專業,學制均為三年。
1979年7月 開始參加全國高校統一招生。
1979年10月 交通部決定集美航海專科學校由交通部直接領導。
1980年7月 最後一屆中專生畢業,中專部分結束。
1983年8 月 專業科改為系,航海系設駕駛專業,輪機系設輪機、船電兩個專業。
1984年秋季 開始試辦招收初中畢業生的五年制專科班。
1986年8 月 成立船舶電氣工程系,原船電專業劃歸該系。
1986年9月 成立集美航專夜大學,設船舶電氣管理專業,學制為三年半。
1987年6月 成立「集美航海專科學校校友聯誼會」,組成第一屆理事會。
1987年秋季 在電氣系增設「海洋船舶通訊與導航」專業,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為三年。
1989年5月11日 國家教委正式批准集美航專改為集美航海學院。
1989年8月 新建的學院分部開始使用(分部面積為163畝),電氣系遷進分部。
1989年9月11日 舉行「慶祝集美航海學院建立大會」,宣布交通部任命的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學院正式掛牌。
1990年3月 交通部任命集美航海學院院長。 1991年8月 輪機系搬遷到分部。
1994年4月21日 為適應航運事業及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經交通部教育司批准,學院正式成立「國際航運管理系」。
1994年6月2日 經交通部教育司同意,撤銷「通導系」和「船電系」,保留「航海系」和「輪機系」,新組建「電氣工程系」。
1994年6月30日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教委正式批准授予我院「海洋船舶駕駛」專業和「輪機管理」專業學士學位授予權。
1994年10月21日 經國家教委批准,以集美學村五所院校組建的「集美大學」正式成立,我院仍保留「集美航海學院」校名和法人資格。
1998年2月16日 經國教委批准,我院原「工業電氣自動化」、「無線電技術」兩個專業升為本科,專業名稱改為「工業自動化」和「通信工程」,從1998年起開始招收本科生。
1998年7月1日 學院通過了國家海事局對「學院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體系」進行的全面審核,取得了合格證書。
1998年7月6日 交通部和福建省正式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集美航海學院劃轉福建省管理協議書」,從本協議書簽字生效之日起,集美航海學院建制撤銷,並入集美大學,成為集美大學航海學院。
1998年12月19日 省委宣傳部任命集美大學航海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學院實質性並入集美大學.
2007年10月15日 為了使集美大學水運交通學科專業成為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學科專業,將集美大學建設成為我國高素質船員教育與培訓的重要基地,福建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共建集美大學水運交通學科及相關實驗室的建設,保持該學科的優勢。支持學校創建福建省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並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4、福州火車站到長樂市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怎麼走?
公交線路:51路 → 37路,全程約27.2公里
1、從火車站乘坐51路,經過14站, 到達汽車站(也可乘坐K1路)
2、乘坐37路,經過24站, 到達馬尾造船廠站
3、步行約2.8公里,到達福建航運學校百度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5、請問:福州倉山區所有的小學一共都分了哪些學區?
倉山區位於福州市區南部南台島上,四面以閩江南、北港分別與鼓樓區、台江區、晉安區、馬尾區、長樂市、閩侯縣為界。總面積139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2004年)。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
區人民政府駐麥園路,郵編:350007。行政區劃代碼:350104。區號:0591。拼音:Cāngshān Qū。
[編輯本段]概況
倉山區位於福州市區南部南台島上,四面以閩江南、北港分別與鼓樓區、台江區、晉安區、馬尾區、長樂市、閩侯縣為界。總面積139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2004年)。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
區委、區人民政府在金山,在金山劇院後面,郵編:350007。行政區劃代碼:350104。區號:0591。拼音:Cāngshān Qū。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倉山區轄8個街道、5個鎮:倉前街道、下渡街道、臨江街道、三叉街街道、上渡街道、對湖街道、東升街道、金山街道、建新鎮、倉山鎮、蓋山鎮、城門鎮、螺洲鎮。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倉山區因地處倉前山得名。1946年1月福州建市時即置倉山區,1949年8月17日解放後,仍為市轄區之一。1955年11月,設上渡、下渡、臨江、倉前、麥園、藤山6個街道辦事處。1956年5月,撤銷水上區,並入倉山區,增設橋東、橋西兩個街道辦事處。1957年7月,橋東、橋西兩個街道辦事處合並為水上街道辦事處。1958年1月,撤銷藤山街道辦事處,並入下渡街道辦事處;撤銷麥園街道辦事處,並入倉前街道辦事處。
1968年9月,倉山區更名為朝陽區。1970年2月,郊區行政辦事處撤銷,其所轄蓋山公社並入朝陽公社,劃歸朝陽區。7月,閩侯縣城門公社劃歸朝陽區。1975年5月,朝陽、城門公社劃歸郊區行政辦事處。1978年7月,朝陽區復名倉山區。1987年12月,撤銷水上街道辦事處,增設對湖街道辦事處。 鏈接:更多資料
1995年10月27日國務院(國函[1995]102號)批復同意調整福州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域,其中:倉山區轄倉前、對湖、臨江、上渡、下渡、三叉街6個街道辦事處,從原郊區劃入的建新、倉山、蓋山、螺洲、城門5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1996年1月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後,倉山區從原郊區劃入建新、倉山、蓋山、螺洲、城門5個鎮,從鼓西街道劃入農大居委會。
[編輯本段]行政地區
2000年,倉山區轄7個街道、5個鎮:倉前街道、下渡街道、臨江街道、三叉街街道、上渡街道、對湖街道、東升街道、建新鎮、倉山鎮、蓋山鎮、城門鎮、螺洲鎮。 倉前街道 24537 東升街道 9270 對湖街道 27030 臨江街道 22131 三叉街街道 20291 上渡街道 12569 下渡街道 32312 倉山鎮 46264 城門鎮 90302 蓋山鎮 88931 建新鎮 64359 螺洲鎮 19666 福建師范大學虛擬街道 10472 福建農業大學虛擬街道 9241 紅星農場虛擬鎮 4664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482039人,其中各街道(鎮)人口(人):
2001年,倉山區行政區劃一覽表(資料截止日期: 2001年12月31日):鎮(街道辦事處)名稱 政府(辦事處)駐地 面積(平方千米) 戶數 (戶) 人口(人) 居委會(個) 村委會(個)
對湖街道辦事處 馬廠街15號 1.2 6511 18322 7
下渡街道辦事處 工農路64號 1.78 7711 23332 3
上渡街道辦事處 李厝山路16號 1.51 5747 16923 16
倉前街道辦事處 公園路36號 1 8527 24524 9
臨江街道辦事處 東窯街5號 0.85 7701 22141 8
東升街道辦事處 東園一路25號 1.3 2649 8606 3
三叉街街道辦事處 三叉街新村 2.17 4619 15162 7
建新鎮 洪塘路 39.6 10984 38154 3 39
倉山鎮 首山路19號 5.3 3823 10832 2 11
蓋山鎮 蓋山路1號 36 17262 63054 1 30
城門鎮 敖里村 48 17330 67422 25
螺洲鎮 螺洲街 3.7 2814 9454 1 7
合計 142.41 95678 317926 60 112
2003年,根據省政府《關於福州市調整倉山區部分行政區劃設立金山街道辦事處的批復》(5月 日 閩政文[2003]134號)和福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倉山區部分行政區劃設立金山街道辦事處的批復》(6月26日 榕政綜[2003]155號),調整倉山區部分行政區劃,設立金山街道:從建新鎮劃出盧濱、後曹、潘邊、石邊、新頤、上雁、葛嶼、閩江、劉宅9個村,從倉山鎮劃出燎原村,從上渡街道辦事處劃出橫江居委會,設立金山街道。金山街道辦事處四至范圍為:東至閩江北港,西至閩江南港,南至浦上路,北至金山大道。金山街道辦事處駐金山生活區風荷苑1號。行政區劃調整後,倉山區轄8個街道、5個鎮,99個居委會、107個行政村。
鄉鎮簡介
倉前街道 面積1.9平方千米 人口3.5萬人(2004年) 代碼350104001
位於倉山區中部,區政府所在地。東連中藤路至六一南路;南接三叉街上山路;西與倉山鎮金星村城鄉交接部相接;北臨閩江倉前、梅塢路。轄10個社區:~001_龍峰社區、~002_梅塢社區、~003_萬春社區、~004_振興社區、~005_公園社區、~006_麥園社區、~007_利民社區、~008_勞工社區、~009_星園社區、~010_航興社區。
東升街道 面積1.2平方千米 人口1.57萬人(2004年) 代碼350104002
東臨則徐大道,北靠上三路;西鄰利民路;南接下濂浦。轄3個社區:~001_東興社區、~002_東南社區、~003_埔頭社區。
對湖街道 面積2.5平方千米 人口3.8萬人(2004年) 代碼350104003
位於倉山區西南部。轄7個社區:~001_長安社區、~002_施程社區、~003_程厝社區、~004_馬廠社區、~005_倉頂社區、~006_師大社區、~007_湖嶺社區。
臨江街道 面積1.96平方千米 人口2.03萬人(2004年) 代碼350104004
位於閩江南岸,東與港頭相鄰;西至觀井路(含中洲島);北與閩江大橋、解放大橋連接;南靠六一南路北段。轄8個社區:~001_觀井社區、~002_上藤社區、~003_信平社區、~004_太平洋城社區、~005_河邊社區、~006_倉前山社區、~007_下池社區、~008_菖蒲社區。古屬「臨江境」地界,由於濱臨閩江,故稱臨江。
三叉街街道 面積0.597平方千米 人口1.72萬人(2004年) 代碼350104005
東面連江南路旁切全境、西面以則徐大道為界、北起三高路、南至則徐公園。轄7個社區:~001_村東社區、~002_村西社區、~003_村南社區、~004_村北社區、~005_湖畔社區、~006_綠島社區、~007_金浦社區。
上渡街道 人口約4萬人(2004年) 代碼350104006
位於閩江下游南岸,東至龍潭角南區水廠出口處;西至坊兜;南到福利院;北至尤溪洲與台江隔江相望。轄10個社區、2個居委會:~001_李厝山社區、~002_新成社區、~003_紅星社區、~004_洋洽社區、~005_嶺下社區、~006_飛鳳社區、~007_尤溪洲社區、~008_天民社區、~009_鷺嶺社區、~010_坊兜社區、~013_橫江居委會、~015_新成居委會。原有15個居委會,1個管委會。
下渡街道 面積1.7平方千米 人口3萬人(2004年) 代碼350104007
位於倉山區東北部,東接港墩三橋;南沿下藤路;西至六一南路;北臨朝陽路。轄9個社區:~001_金彩社區、~002_港頭社區、~003_港當社區、~004_工農社區、~005_小嶺社區、~006_藤山社區、~007_龍津社區、~008_下藤社區、~009_銀橋社區。
金山街道 面積13.09平方千米 人口5萬人(2004年) 代碼350104008
於2003年7月正式成立。位於南台島西部,東起閩江南岸;西至烏龍江畔;南鄰浦上路;北至金山大道。2004年轄金洲、金河、金環、金麟4個社區,橫江居委會,盧濱、後曹、石邊、潘邊、上雁、葛嶼、劉宅、新頤、閩江、燎原等10個村。?年轄3個社區、10個行政村:~001_金洲社區、~002_金河社區、~003_金環社區、~200_燎原村、~201_上雁村、~202_潘邊村、~203_石邊村、~204_後曹村、~205_盧濱村、~206_新頤村、~207_劉宅村、~208_葛嶼村、~209_閩江村。
倉山鎮 面積5.8平方千米 人口2萬人(2004年) 代碼350104100
位於福州市南台島中部。轄1個社區、1個居委會、10個行政村:~001_萬里社區、~002_三高居委會、~201_萬里村、~202_鄭安村、~203_下湖村、~204_先農村、~205_湖邊村、~206_聯建村、~207_東升村、~208_金星村、~209_倉山村、~210_先鋒村。
城門鎮 面積55平方千米 人口6.9萬人(2004年) 代碼350104101
位於南台島東南部,東北緊臨閩江;南依烏龍江;西北與蓋山鎮和倉山科技園區相連,距福州市中心10千米。轄25個行政村:~201_臚雷村、~202_龍江村、~203_浚邊村、~204_清富村、~205_洋坑村、~206_下洋村、~207_梁厝村、~208_謝安村、~209_安平村、~210_厚峰村、~211_璧頭村、~212_樟嵐村、~213_獅山村、~214_紹岐村、~215_福濂村、~216_潘墩村、~217_連坂村、~218_黃山村、~219_臚廈村、~220_城門村、~221_敖里村、~222_白雲村、~223_湖際村、~224_前錦村、~225_濂江村。
蓋山鎮 面積36平方千米 人口6.9萬人(2004年) 代碼35010
因境內有高蓋山而得名。位於南台島中部,緊靠市區,北鄰倉山鎮;南濱烏龍江;東接城門鎮;西與建新鎮接壤。轄1個居委會、30個行政村:~001_郭宅居委會、~201_白湖村、~202_江邊村、~203_浦下村、~204_仕宅村、~205_郭宅村、~206_葉下村、~207_葫蘆陣村、~208_北園村、~209_首山村、~210_齊安村、~211_東興村、~212_黎升村、~213_躍進村、~214_浦口村、~215_竹欖村、~216_新安村、~217_半田村、~218_中山村、~219_中亭村、~220_尚保村、~221_吳山村、~222_高湖村、~223_吳鳳村、~224_天水村、~225_後坂村、~226_照嶼村、~227_洋下村、~228_六鳳村、~229_上岐村、~230_下岐村。
建新鎮 面積30平方千米 人口30713人(2004年,另有新入住以及流動人口7萬多人) 代碼350104103
位於閩江下游南台島西北端,東、西、北三面臨江,南與蓋山、倉山接壤。轄1個社區、3個居委會、30個行政村:~001_淮安居委會、~002_洪塘居委會、~003_農大居委會、~004_馬榕社區、~201_洪光村、~202_勞光村、~203_上塘村、~204_塘下村、~205_翁排村、~206_莫朱村、~207_陣坂村、~208_樓下村、~209_麥浦村、~210_岩洲村、~211_梅亭村、~212_高宅村、~213_馮宅村、~214_紅江村、~215_玉蘭村、~216_東嶺村、~217_鳳高村、~218_江邊村、~219_透浦村、~220_冠洲村、~221_灣邊村、~222_中截村、~223_長埕村、~224_橫龍村、~225_建平村、~226_霞鏡村、~227_半道村、~228_港頭村、~229_後巷村、~230_浦上村。
螺洲鎮 面積6.4平方千米 人口9848人(2004年末,另有省市屬單位及中專學校師生近1萬人) 代碼350104104
位於南台島東南端,烏龍江畔,福廈路西南側,距福州市中心12千米。轄1個居委會、7個行政村:~001_螺洲居委會、~201_天福村、~202_乾元村、~203_敖山村、~204_店前村、~205_吳厝村、~206_洲尾村、~207_杜園村。
螺洲原屬閩侯管轄,曾是閩侯地委、閩侯縣委所在地,1970年閩侯地委、縣委外遷,並入城門公社歸朝陽區、郊區管轄,1984年又從城門鄉劃出,恢復鎮建制。
*紅星農場 代碼350104400。轄5個行政村:~201_潘宅村、~202_坊下村、~203_仁山村、~204_下厝村、~205_洋中村。
[編輯本段]教育
倉山區是歷史悠久的文教區,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曾產生過三代五尚書,七科八進士,有名聞遐邇的清代名人陳若霖、陳寶琛,還曾誕生過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嚴復,現代海軍將領陳紹寬,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等傑出人物。
轄區內大中專院校和科研機構雲集,達 60餘所,形成了以福建師大為中心的長安山學區和以福建農大為中心的金山學區。
倉山區是全市最先開展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區縣,是全省課改實驗區。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該區義務教育實施水平已實現「雙高普九」目標,並被授予「福建省實驗教學普及縣」稱號。
倉山區 小學
倉山市直
福州金山小學 倉山區金祥路398號
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三小學 倉山區金山生活區濱洲路167號
倉山省直
福建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倉山區嶺下路25號
福建農林大學附屬小學 倉山區金山福建農林大附小
倉山省直
福州市博林小學 倉山區戰備路天水村
倉山其他直
福州市華南優教所實驗小學 倉山區首山路146號
倉山區直
福州市倉山小學 倉山區立新路25號
福州市麥頂小學 倉山區立新路1號
福州市實驗小學 倉山區三高路78號
福州市臨江中心小學 倉山區六一南路52號
福州市朝陽小學 倉山區新民街55號
福州市下渡中心小學 倉山區下藤路121號
福州市東升小學 倉山區東升路
福州市南台實驗小學 倉山區南台新苑
福州市天安小學 倉山區佛寺巷98號
福州市施程小學 倉山區首山路
倉山鎮
福州市紅霞中心小學 倉山區鄭安村200號
蓋山鎮
福州市郭宅中心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
福州市後坂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後坂村
福州市高湖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高湖村
福州市浦下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浦下村
福州市江邊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江邊村
福州市北園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北園村大門路
福州市躍進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躍進村
福州市首山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首山村
福州市齊安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齊安村
福州市塘池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塘池村
福州市義序中心小學 倉山區義序中心小學
福州市陽岐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上岐村30號
福州市盤嶼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紅星農場
福州市吳山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吳山村422號
福州市吳鳳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吳鳳村
福州市半田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半田村
福州市尚保小學 倉山區蓋山鎮尚保村
城門鎮
福州市城門中心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城門村城南171號
福州市敖峰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前錦村三落排
福州市臚雷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
福州市龍江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龍江村
福州市浚邊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浚邊村
福州市蔣宅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浚邊村蔣宅2號
福州市青富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青富村
福州市湖際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湖際村
福州市梁厝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梁厝村
福州市下洋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下洋村
福州市潘墩中心小學 倉山區城門潘墩山洋80號
福州市林浦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林浦村
福州市黃山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黃山村劉宅里
福州市臚廈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臚廈小學
福州市嵐湖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樟嵐村湖邊山
福州市謝坑小學 倉山區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謝坑下村73號
福州市城門後坂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後坂70號
福州市別頭小學 倉山區城門鎮璧頭村
建新鎮
福州市洪塘中心小學 倉山區建新鎮洪塘狀元街6號
福州市淮安小學 倉山區建新鎮淮安新村小學
福州市麥浦小學 倉山區建新鎮麥浦村104號
福州市建新金山實驗小學 倉山區建新鎮金榕北路35號
福州市馮宅中心小學 倉山區建新鎮馮宅村36號
福州市台嶼小學 倉山區建新鎮橫龍村59號
福州市建華小學 倉山區建新鎮霞鏡楊宅21號
福州市透浦小學 倉山區建新鎮透浦村111號
福州市東方小學 倉山區建新鎮東嶺村10號
福州市冠洲小學 倉山區建新鎮冠洲村
福州市鳳崗小學 倉山區金山生活區建中小區
福州市江南水都小學 倉山區尤溪洲大橋西橋頭
福州市劉宅小學 倉山區建新鎮劉宅村
螺洲鎮
福州市螺洲中心小學 倉山區螺洲鎮螺洲街81號
福州市杜園小學 倉山區杜園村47號
福州市乾元小學 倉山區螺洲鎮乾元村
倉山區 初中
福州市第六中學 倉山區科技園雙湖3路9號
福州市第十二中學 倉山區朝陽路171號
福州市第十六中學 倉山區麥園路35號
福州市第二十九中學 倉山區城建新鎮洪塘里13號
福州市第三十中學 倉山區福灣路
福州市第三十九中學 倉山區洋洽路21號弄60號
福建農林大學附中 倉山區建新金山
福建華南試驗中學 倉山區首山路146號
福州市英才中學 倉山區施埔路116號
福州市平民中學 倉山區蓋山投資區高旺路
福州市三山文武學校 倉山區洪山橋原厝30號
福州市螺洲中學 倉山區螺洲鎮螺洲街
福州市永南中學 倉山區城門鎮樟嵐村107號
福州市紅山中學 倉山區城門鎮黃山園頂1號
福州市蓋山中學 倉山區蓋山鎮北園村大門路100號
福州市盤嶼中學 倉山區鐵頭村紅星農場
倉山區 高中、中職
福州外國語學校 倉山區公園路39號
福州高級中學 倉山區樂群路18號
福州三中金山校區 倉山區金祥路175號
福州第十二中學 倉山區朝陽路171號
福州第二十一中學 倉山區蓋山鎮竹欖村1號
福州第四十中學 倉山區先鋒路31號
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倉山區對湖路15號
福州時代中學 倉山區復園里12號
福州英華英語學校 倉山區倉前路137號
福州超德高級中學 倉山區上三路190號
福州金山學校 倉山區洪山橋上店60號
福州城門中學 倉山區城門鎮三角埕
福州交通職業中專學校 倉山區福灣路東興9號
福州建築工程職業中專學校 倉山區科技園雙湖三路9號
福州跨洋中等職業學校 倉山區朝陽路171號
福州環保職業中專學校 倉山區建新鎮洪塘里13號
福建省歲昌職業中專學校 倉山區建新洪塘下境49號
福州國防職業中專學校 倉山區建新鎮洪塘里
福州工業學校 倉山區利民路4號
福州工藝美術學校 倉山區建新鎮洪塘里40號
福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倉山區公園路1號
福州世貿職業技術學校 倉山區鰲頭鳳嶺路26號
福州中銀職業中專學校 倉山區螺洲鎮螺洲街79號
倉山區 高等院校
福建農林大學 倉山區洪山橋上店路15號
福建師范大學 倉山區上三路
福建工程學院(倉山校區) 倉山區萬安路
福建警察學院 倉山區首山路59號
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 倉山區樂群路6號(老校區) 倉山區首山路49號(新校區)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 倉山區城門浚邊
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倉山區首山路80號
華僑大學福建音樂學院 倉山區首山路260號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倉山區上三路190號
福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倉山區上下店路60號
福州外語外貿職業技術學院 倉山區城門三角埕城山100號
倉山區 特殊教育學校
福州市盲人學校 倉山區首山路100號
倉山區培智學校 倉山區鷺嶺路30號
福建特殊教育職業學院 倉山區首山路
6、莆田到福州馬尾怎麼轉車
估計你只能坐到車站,然後轉公交了,你那個學校具體位置在哪裡
莆田車一回般都是在北站或答者西園下車,
如果他們在白湖亭後坂下車,
那你坐103到【大名城】,去對面坐73到馬尾
也可以坐3路到【台江步行街】,去對面做37到馬尾
7、我國最早的海事專科學校和海軍軍官學校
福建船政學堂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也是中國近代航海教育和海軍教育的發源地。學堂由左宗棠奏請創辦,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於1866年在福州設立。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後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堂。船政學堂一支為前學堂習造船、後學堂習航海;另一支為繪事院、藝圃,後改稱圖算所、學徒學堂、匠首學堂。辛亥革命後,前者改稱海軍製造學校、海軍學校、海軍飛潛學校;後者改稱海軍藝術學校,以後又改名勤工、商船、高航。「高航」全稱為「福建省立高級航空機械商船職業學校」,延續至新中國成立之後。1952年8月,因院系調整高航停辦,原有航機、輪機專業學生與高工學校合並成立福州工業學校;航海專業學生轉至集美水產商船專科學校(福建航海專科學校);造船專業學生轉至上海船舶工業學校。
8、福州有那些職專學校?
校址在福州地區的109所,具體為中省屬中等職業學校19所:福建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福建省科技成人中專學校、福建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福建省勞動幹部中等專業學校、福建海洋職業技術學校、福建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福建航運學校、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校、福建省民政學校、福建第二輕工業學校、福建省郵電學校、福建商貿學校、福建經貿學校、福建經濟學校、福建工貿學校、福建建材工業學校、福建僑興輕工學校、福建理工學校、福建工業學校。
福州市市屬職業院校58所:福州商貿職業中專學校、福州協和高級職業中學、福州市語言職業高級中學、福州育達中等職業學校、福州經濟職業技術學校、福州警安職業技術學校、福州逸仙高級職業中學、福州榕西高級職業中學、福建中華職業中專學校、福州財政金融職業中專學校、福州對外貿易職業中專學校、福州電子職業中專學校、福州文教職業中專學校、福州交通職業中專學校、福州廣播電視中專學校、福州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福州市商務職業高級中學、福州建築工程職業中專學校、福州科技信息職業技術學校、福州跨洋中等職業學校、福州環保職業中專學校、福州市國際語言職業學校、福建省歲昌職業中專學校、福州工藝美術學校、羅源高級職業中學、連江職業中專學校、連江青芝成人中專學校、平潭職業中專學校、長樂民生職業學校、長樂職業中專學校、永泰職業中專學校、永泰城鄉建設職業中專學校、福清華夏職業技術學校、福清龍江職業技術學校、福清西山職業技術學校、福清三華職業技術學校、福清外國語職業技術學校、福清澳華職業技術學校、福清衛生學校、福清市玉融職業中學、福清市光明職業高級中學、福清市職業技術學校、福清市高山育才中學、福清龍華職業中專學校、閩清職業中專學校、福州旅遊職業中專學校、福建省機電工業職業中專學校、閩侯美術中等職業學校、閩侯職業中專學校、福州市成人中等專業學校、福州中銀職業中專學校、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中專學校、福州世貿職業技術學校、福州信息職業技術學校、福州市體育運動學校、福州工業學校、福建省保安職業中專學校、福州國防職業中專學校。
福州市市屬技工職業學校9所:福州市輕工業技工學校、福州市連江縣技工學校、福州市旅遊技術學校、福州工藝美術技術學校、福州市烹飪技工學校、福州市高級烹飪技工學校、福建省機械工業技術學校、福州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福州市第一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