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生發型 » 馬尾松怎麼栽成活率高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馬尾松怎麼栽成活率高

發布時間: 2021-03-19 14:43:18

1、馬尾松怎樣移載?

技術 馬尾松系直根性樹種,培育大田探根苗,主根粗長,側須根細少,造林成活率低.緩苗期長,幼林前期生長慢。採用塑料袋或根型培育器育苗,雖能提高馬尾松苗質量及造林成活
率,但因育苗成本較高,運苗費用增加,推廣難度很大。在馬尾松大田育苗生長期中,用鐵制切根鏟適時適量切去苗木部分原主根,促進苗木根系生長,增加側須根數量,提高菌根感
染率,降低高徑比,控制冠根比,可顯著提高馬尾松大田裸根苗質量與造林成活率。
1、切根育苗地 馬尾松切根育苗地宜選地勢開闊、向陽。坡度平緩,靠近水源,質地疏鬆,沒有或極少石塊、石礫的酸性壤土或沙壤土。
2.整地作床 提前3—6個月翻挖苗圃地,整地深度20-25厘米。結合整地要撒施磨碎的硫酸亞鐵粉每畝15-20公斤或生石灰每畝30-40公斤進行土壤消毒,並施入磷肥每
畝60—100公斤作底肥。然後橫山開箱作高床,床寬1米,高20厘米,步道寬30厘米。如圃地前作非馬尾松林或松苗,則床面還需均勻撤一層松林菌根土。
3.播種 為確保切根時松苗能達到要求,播種時間要適當提早,最好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最遲不超過3月底。播種方式為條播,播距15—20厘米,播溝方向最好與苗床方向平行。經精選、消毒的馬尾松良種播種量,每畝3-4公斤。早播苗床可覆蓋薄膜或稻草,用以保溫、保濕,促進種子提早發芽,出土整齊。
4、苗木前期管理 一是出苗期注意薄膜管理,防止「燒」苗;二是苗木出齊後,每隔10一15天噴灑一次1∶1∶120的波爾多液,連續2~3次,以預防猝倒病發生;三是結合除草鬆土勤施。淡施追肥3-5次,6月中旬後水施尿素1一2次,濃度0.3~0.5%為宜,促進苗木生長;四是低山丘陵區遇連晴高溫,要抗旱保苗,在伏旱結束後,及時間苗、定苗。將過密、細。
5.切根時間 為保證切根育苗效果,切根時的苗木高度需達12厘米,主根長15厘米以上。因此,凡伏旱前調查苗木根莖生長量已達要求的,可於7月中旬前切根,否則需待伏旱結束,秋雨到來後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再行切根;海拔800米以上無伏旱或伏旱影響不大的山區,切根時間完全視苗木生長量決定,但最遲不得晚於9月中旬,不然切根後苗木生長時間太短,切根效果不佳。
6、切根深度 切根鏟入上深度即保留苗床上苗木原主根長度,稱為切根深度。根據我站試驗研究結果,切根深度以8厘米左右為好,即切掉苗木原主根長度二分之一左右。具體
掌握時,苗高根長的稍深點,苗小根短的稍淺點,以不大於10厘米或不小於6厘米為宜。
7、切根方法 切根方法有斜切、平切兩種。斜切較平切省力、工效高,適宜於山區坡度較大的條播苗床,或土壤較粘、石礫較多,平切推鏟困難的條播苗床。操作時,先從苗床最里邊的苗行開始,用鏟刀在苗行一側從離苗木地徑5厘米左右處,斜向苗木方向呈60度角插入,順勢推進,即可切掉苗木主根6-10厘米以下部分。若苗床平坦、疏鬆、無石礫,或撒播苗床,則可進行平切。平切時,手握切根鏟分別從苗床兩邊確定的切根深度入土,向苗床中央均衡用力,水平推進50厘米,防止向上或向下偏斜。每鏟切完後,切根鏟原方向退出時,鏟面向下稍加用力,使切縫稍寬,易於退出,切忌鏟刀向上抬升,拖倒苗木。
8.水肥管理 為防止切根後苗木萎蔫和利於須根生長與菌根形成,切根後要立即進行一次水肥管理。凡8月底前切根的,可水施氮肥和過磷酸鈣,濃度均分別不超過0.5%;若在9月上、中旬切根的,則不再施氮肥,只水施磷肥即可。水肥施用量以灌透苗床土壤為度。
9.起苗與運輸 馬尾松切根苗在苗床上到11月底或12月初基本停止生長後,即可起苗造林。起苗必須堅持鋤挖,嚴禁手拔,以防扯斷大量的須根、菌根。用鋤起苗時,鋤口應高苗木10厘米遠,逐行倒退著深挖、輕抖,盡量注意不傷或少傷苗木側須根和菌根。切根松苗在運輸途中,為防風吹日曬而失水乾枯,一定要搭蓋薄膜或稻草。運到造林地後,要及時造林栽植,當天栽不完的松苗,應就近假植。(重慶市林木總苗站 陳代義)

參考資料:http://www.plant.ac.cn
http://www.plant.ac.cn/nongye/03-10/4593.htm

2、馬尾松怎麼栽

馬尾松怎麼栽?

種植
馬尾松的種植馬尾松系直根性樹種,培育大田探根苗,主根粗長,側須根細少,造林成活率低.緩苗期長,幼林前期生長慢。採用塑料袋或根型培育器育苗,雖能提高馬尾松苗質量及造林成活率,但因育苗成本較高,運苗費用增加,推廣難度很大。在馬尾松大田育苗生長期中,用鐵制切根鏟適時適量切去苗木部分原主根,促進苗木根系生長,增加側須根數量,提高菌根感染率,降低高徑比,控制冠根比,可顯著提高馬尾松大田裸根苗質量與造林成活率。
1、切根育苗地
馬尾松切根育苗地宜選地勢開闊、向陽。坡度平緩,靠近水源,質地疏鬆,沒有或極少石塊、石礫的酸性壤土或沙壤土。
2.整地作床
提前3—6個月翻挖苗圃地,整地深度20-25厘米。結合整地要撒施磨碎的硫酸亞鐵粉每畝15-20公斤或生石灰每畝30-40公斤進行土壤消毒,並施入磷肥每畝60—100公斤作底肥。然後橫山開箱作高床,床寬1米,高20厘米,步道寬30厘米。如圃地前作非馬尾松林或松苗,則床面還需均勻撤一層松林菌根土。
3.播種
為確保切根時松苗能達到要求,播種時間要適當提早,最好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最遲不超過3月底。播種方式為條播,播距15—20厘米,播溝方向最好與苗床方向平行。經精選、消毒的馬尾松良種播種量,每畝3-4公斤。早播苗床可覆蓋薄膜或稻草,用以保溫、保濕,促進種子提早發芽,出土整齊。
4、苗木前期管理
一是出苗期注意薄膜管理,防止「燒」苗;二是苗木出齊後,每隔10一15天噴灑一次1∶1∶120的波爾多液,連續2~3次,以預防猝倒病發生;三是結合除草鬆土勤施。淡施追肥3-5次,6月中旬後水施尿素1一2次,濃度0.3~0.5%為宜,促進苗木生長;四是低山丘陵區遇連晴高溫,要抗旱保苗,在伏旱結束後,及時間苗、定苗。將過密、細。
5.切根時間
為保證切根育苗效果,切根時的苗木高度需達12厘米,主根長15厘米以上。因此,凡伏旱前調查苗木根莖生長量已達要求的,可於7月中旬前切根,否則需待伏旱結束,秋雨到來後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再行切根;海拔800米以上無伏旱或伏旱影響不大的山區,切根時間完全視苗木生長量決定,但最遲不得晚於9月中旬,不然切根後苗木生長時間太短,切根效果不佳。
6、切根深度
切根鏟入上深度即保留苗床上苗木原主根長度,稱為切根深度。根據我站試驗研究結果,切根深度以8厘米左右為好,即切掉苗木原主根長度二分之一左右。具體掌握時,苗高根長的稍深點,苗小根短的稍淺點,以不大於10厘米或不小於6厘米為宜。
7、切根方法
切根方法有斜切、平切兩種。斜切較平切省力、工效高,適宜於山區坡度較大的條播苗床,或土壤較粘、石礫較多,平切推鏟困難的條播苗床。操作時,先從苗床最里邊的苗行開始,用鏟刀在苗行一側從離苗木地徑5厘米左右處,斜向苗木方向呈60度角插入,順勢推進,即可切掉苗木主根6-10厘米以下部分。若苗床平坦、疏鬆、無石礫,或撒播苗床,則可進行平切。平切時,手握切根鏟分別從苗床兩邊確定的切根深度入土,向苗床中央均衡用力,水平推進50厘米,防止向上或向下偏斜。每鏟切完後,切根鏟原方向退出時,鏟面向下稍加用力,使切縫稍寬,易於退出,切忌鏟刀向上抬升,拖倒苗木。
8.水肥管理
為防止切根後苗木萎蔫和利於須根生長與菌根形成,切根後要立即進行一次水肥管理。凡8月底前切根的,可水施氮肥和過磷酸鈣,濃度均分別不超過0.5%;若在9月上、中旬切根的,則不再施氮肥,只水施磷肥即可。水肥施用量以灌透苗床土壤為度。
9.起苗與運輸 馬尾松切根苗在苗床上到11月底或12月初基本停止生長後,即可起苗造林。起苗必須堅持鋤挖,嚴禁手拔,以防扯斷大量的須根、菌根。用鋤起苗時,鋤口應高苗木10厘米遠,逐行倒退著深挖、輕抖,盡量注意不傷或少傷苗木側須根和菌根。切根松苗在運輸途中,為防風吹日曬而失水乾枯,一定要搭蓋薄膜或稻草。運到造林地後,要及時造林栽植,當天栽不完的松苗,應就近假植。

3、如何栽馬尾松

種植
馬尾松的種植馬尾松系直根性樹種,培育大田探根苗,主根粗長,側須根細少,造林成活率低.緩苗期長,幼林前期生長慢。採用塑料袋或根型培育器育苗,雖能提高馬尾松苗質量及造林成活率,但因育苗成本較高,運苗費用增加,推廣難度很大。在馬尾松大田育苗生長期中,用鐵制切根鏟適時適量切去苗木部分原主根,促進苗木根系生長,增加側須根數量,提高菌根感染率,降低高徑比,控制冠根比,可顯著提高馬尾松大田裸根苗質量與造林成活率。
1、切根育苗地
馬尾松切根育苗地宜選地勢開闊、向陽。坡度平緩,靠近水源,質地疏鬆,沒有或極少石塊、石礫的酸性壤土或沙壤土。
2.整地作床
提前3—6個月翻挖苗圃地,整地深度20-25厘米。結合整地要撒施磨碎的硫酸亞鐵粉每畝15-20公斤或生石灰每畝30-40公斤進行土壤消毒,並施入磷肥每畝60—100公斤作底肥。然後橫山開箱作高床,床寬1米,高20厘米,步道寬30厘米。如圃地前作非馬尾松林或松苗,則床面還需均勻撤一層松林菌根土。
3.播種
為確保切根時松苗能達到要求,播種時間要適當提早,最好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最遲不超過3月底。播種方式為條播,播距15—20厘米,播溝方向最好與苗床方向平行。經精選、消毒的馬尾松良種播種量,每畝3-4公斤。早播苗床可覆蓋薄膜或稻草,用以保溫、保濕,促進種子提早發芽,出土整齊。
4、苗木前期管理
一是出苗期注意薄膜管理,防止「燒」苗;二是苗木出齊後,每隔10一15天噴灑一次1∶1∶120的波爾多液,連續2~3次,以預防猝倒病發生;三是結合除草鬆土勤施。淡施追肥3-5次,6月中旬後水施尿素1一2次,濃度0.3~0.5%為宜,促進苗木生長;四是低山丘陵區遇連晴高溫,要抗旱保苗,在伏旱結束後,及時間苗、定苗。將過密、細。
5.切根時間
為保證切根育苗效果,切根時的苗木高度需達12厘米,主根長15厘米以上。因此,凡伏旱前調查苗木根莖生長量已達要求的,可於7月中旬前切根,否則需待伏旱結束,秋雨到來後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再行切根;海拔800米以上無伏旱或伏旱影響不大的山區,切根時間完全視苗木生長量決定,但最遲不得晚於9月中旬,不然切根後苗木生長時間太短,切根效果不佳。
6、切根深度
切根鏟入上深度即保留苗床上苗木原主根長度,稱為切根深度。根據我站試驗研究結果,切根深度以8厘米左右為好,即切掉苗木原主根長度二分之一左右。具體掌握時,苗高根長的稍深點,苗小根短的稍淺點,以不大於10厘米或不小於6厘米為宜。
7、切根方法
切根方法有斜切、平切兩種。斜切較平切省力、工效高,適宜於山區坡度較大的條播苗床,或土壤較粘、石礫較多,平切推鏟困難的條播苗床。操作時,先從苗床最里邊的苗行開始,用鏟刀在苗行一側從離苗木地徑5厘米左右處,斜向苗木方向呈60度角插入,順勢推進,即可切掉苗木主根6-10厘米以下部分。若苗床平坦、疏鬆、無石礫,或撒播苗床,則可進行平切。平切時,手握切根鏟分別從苗床兩邊確定的切根深度入土,向苗床中央均衡用力,水平推進50厘米,防止向上或向下偏斜。每鏟切完後,切根鏟原方向退出時,鏟面向下稍加用力,使切縫稍寬,易於退出,切忌鏟刀向上抬升,拖倒苗木。
8.水肥管理
為防止切根後苗木萎蔫和利於須根生長與菌根形成,切根後要立即進行一次水肥管理。凡8月底前切根的,可水施氮肥和過磷酸鈣,濃度均分別不超過0.5%;若在9月上、中旬切根的,則不再施氮肥,只水施磷肥即可。水肥施用量以灌透苗床土壤為度。
9.起苗與運輸 馬尾松切根苗在苗床上到11月底或12月初基本停止生長後,即可起苗造林。起苗必須堅持鋤挖,嚴禁手拔,以防扯斷大量的須根、菌根。用鋤起苗時,鋤口應高苗木10厘米遠,逐行倒退著深挖、輕抖,盡量注意不傷或少傷苗木側須根和菌根。切根松苗在運輸途中,為防風吹日曬而失水乾枯,一定要搭蓋薄膜或稻草。運到造林地後,要及時造林栽植,當天栽不完的松苗,應就近假植。

4、冬天栽松樹成活率高嗎?有什麼好的方法讓它成活率高?

wn

5、松樹怎麼移栽容易成活

提高松樹移栽的成活率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1、恰當的採挖方法
野生的松樹,都是生長在山野中,它的造型奇特往往也是跟著地形的情況來決定。尤其是那些懸崖峭壁、地形危險之處,因為環境貧瘠的因素,生長出來山松枝幹扭曲,造型別致,讓人很是歡喜。然而,採挖卻甚是困難,讓很多盆友心癢難耐。根據前輩們的經驗來說,這類地方的松樹,最好不要採挖,在挖掘的過程中,它的根系很難留,就算是費盡心機將其弄了回去,成活率也著實不高。還是不要浪費精力的好,選擇那些有土、好挖、根系易留的地方才是正確的成活基礎姿勢。
2、適合的採挖時間
在移栽山松的過程中,還有影響其成活的關鍵,主要是水分和樹液的流失,這都和溫度的情況有著關聯。所以,正確的採挖時間能夠減少不少的風險,對於松類盆景來說,其休眠的時候樹液流動緩慢,截干所帶來的傷口不易有樹脂流出,溫度低的時候又能減少水分的蒸發。這樣來看,整個冬季都能適合,但是,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那就是冬天的時候其枝幹較脆,很容易就能折斷,並且,在北方的話,土壤也有凍住,不好採挖。因此,最適合的時候為冬季過去後的春初,其樹液剛開始流動,萌發力較強,上述的問題也不再存在,是移栽成活率最好的時候。
3、要注意環境的改變
在給松樹移栽的過程中,之所以讓其成活不易的原因,除了是截斷了一些枝乾和根系以外,還有就是環境的改變了。這個環節若是沒讓他快速地適應,根系無法恢復生長,那麼,就會不能正常地吸收養分,造成枝乾的死亡。所以,我們通常會模仿適應它生長的環境,這裡面最關鍵的就是壤土了,根據前輩們的經驗之談,帶原土的成活率明顯的高於裸根,因此,若是條件具備,就要盡可能地將原土帶上。假如實在是不允許,可使用和它原來的環境相近的山泥來代替,並搭配相同數量的河沙增加疏鬆透氣的環境,也是給移栽增加一些成活的砝碼

6、怎樣移栽松樹 並且成活率提高

提前疏剪枝條,斷根,起挖土球(土球直徑為樹干粗度的8倍左右),打包,吊裝輕運,最好選擇下午或夜晚運輸,早上到達栽植地點,栽植完成立即支撐、澆水。

7、怎樣種植的松樹小樹苗成活率高

我們有松樹種植管理技術視頻。使你親眼看到專家技師的親自示範和指導。手把手教你種好松樹。如需請和[email protected]咨詢聯系

8、馬尾松的栽培技術

馬尾松的種植馬尾松系直根性樹種,培育大田探根苗,主根粗長,側須根細少,造林成活率低.緩苗期長,幼林前期生長慢。採用塑料袋或根型培育器育苗,雖能提高馬尾松苗質量及造林成活率,但因育苗成本較高,運苗費用增加,推廣難度很大。在馬尾松大田育苗生長期中,用鐵制切根鏟適時適量切去苗木部分原主根,促進苗木根系生長,增加側須根數量,提高菌根感染率,降低高徑比,控制冠根比,可顯著提高馬尾松大田裸根苗質量與造林成活率。
切根育苗地
馬尾松切根育苗地宜選地勢開闊、向陽。坡度平緩,靠近水源,質地疏鬆,沒有或極少石塊、石礫的酸性壤土或沙壤土。
整地作床
提前3~6個月翻挖苗圃地,整地深度20~25厘米。結合整地要撒施磨碎的硫酸亞鐵粉每畝15~20公斤或生石灰每畝30~40公斤進行土壤消毒,並施入磷肥每畝60~100公斤作底肥。然後橫山開箱作高床,床寬1米,高20厘米,步道寬30厘米。如圃地前作非馬尾松林或松苗,則床面還需均勻撤一層松林菌根土。
播種
為確保切根時松苗能達到要求,播種時間要適當提早,最好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最遲不超過3月底。播種方式為條播,播距15~20厘米,播溝方向最好與苗床方向平行。經精選、消毒的馬尾松良種播種量,每畝3~4公斤。早播苗床可覆蓋薄膜或稻草,用以保溫、保濕,促進種子提早發芽,出土整齊。
前期管理
一是出苗期注意薄膜管理,防止「燒」苗;二是苗木出齊後,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1∶1∶120的波爾多液,連續2~3次,以預防猝倒病發生;三是結合除草鬆土勤施。淡施追肥3~5次,6月中旬後水施尿素1~2次,濃度0.3~0.5%為宜,促進苗木生長;四是低山丘陵區遇連晴高溫,要抗旱保苗,在伏旱結束後,及時間苗、定苗。將過密、細。
切根時間
為保證切根育苗效果,切根時的苗木高度需達12厘米,主根長15厘米以上。因此,凡伏旱前調查苗木根莖生長量已達要求的,可於7月中旬前切根,否則需待伏旱結束,秋雨到來後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再行切根;海拔800米以上無伏旱或伏旱影響不大的山區,切根時間完全視苗木生長量決定,但最遲不得晚於9月中旬,不然切根後苗木生長時間太短,切根效果不佳。
切根深度
切根鏟入上深度即保留苗床上苗木原主根長度,稱為切根深度。根據我站試驗研究結果,切根深度以8厘米左右為好,即切掉苗木原主根長度二分之一左右。具體掌握時,苗高根長的稍深點,苗小根短的稍淺點,以不大於10厘米或不小於6厘米為宜。
切根方法
切根方法有斜切、平切兩種。斜切較平切省力、工效高,適宜於山區坡度較大的條播苗床,或土壤較粘、石礫較多,平切推鏟困難的條播苗床。操作時,先從苗床最里邊的苗行開始,用鏟刀在苗行一側從離苗木地徑5厘米左右處,斜向苗木方向呈60度角插入,順勢推進,即可切掉苗木主根6~10厘米以下部分。若苗床平坦、疏鬆、無石礫,或撒播苗床,則可進行平切。平切時,手握切根鏟分別從苗床兩邊確定的切根深度入土,向苗床中央均衡用力,水平推進50厘米,防止向上或向下偏斜。每鏟切完後,切根鏟原方向退出時,鏟面向下稍加用力,使切縫稍寬,易於退出,切忌鏟刀向上抬升,拖倒苗木。
水肥管理
為防止切根後苗木萎蔫和利於須根生長與菌根形成,切根後要立即進行一次水肥管理。凡8月底前切根的,可水施氮肥和過磷酸鈣,濃度均分別不超過0.5%;若在9月上、中旬切根的,則不再施氮肥,只水施磷肥即可。水肥施用量以灌透苗床土壤為度。
起苗與運輸
馬尾松切根苗在苗床上到11月底或12月初基本停止生長後,即可起苗造林。起苗必須堅持鋤挖,嚴禁手拔,以防扯斷大量的須根、菌根。用鋤起苗時,鋤口應高苗木10厘米遠,逐行倒退著深挖、輕抖,盡量注意不傷或少傷苗木側須根和菌根。切根松苗在運輸途中,為防風吹日曬而失水乾枯,一定要搭蓋薄膜或稻草。運到造林地後,要及時造林栽植,當天栽不完的松苗,應就近假植。 采種時應選15~40年生樹冠勻稱、干形通直、無病蟲害的健壯母樹。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球果由青綠色轉為栗褐色,鱗片尚未開裂時採集。用人工加熱法使種子脫粒(出籽率3%),將採集到的種子經篩選、風選,晾乾,裝入袋中,置通風乾燥處貯藏。種子純度為80~95%,千粒重10.4克,每公斤純種子76000~90000粒,室內發芽率85%。馬尾松種子一般貯藏期為1年,若將乾燥種子用塑料袋密封,放在0~5℃低溫下可貯藏1~2年。
育苗選擇土壤肥沃、排水好、濕潤、疏鬆的沙壤土、壤土作圃地。施足基肥後整地築床,要精耕細作,打碎泥塊,平整床面。播種季節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播種前用30℃溫水浸種12~24小時。條播育苗,條距10厘米,播種溝內要鋪上一層細土。每畝用種子5公斤。種子播後要薄土覆蓋,可用焦泥灰蓋種,以仍能見到部分種子為宜,然後蓋草。播種後約20~30天左右幼苗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後,揭除蓋草。幼苗出土後40天內應特別注意保持苗床濕潤。5~7月可每月施化肥1~2次,每畝每次施硫酸銨2~5公斤。馬尾松苗太密時,可以進行間苗移栽,通常分2次,第1次移栽在5月中、下旬,第2次移栽在7月上、中旬進行。在雨後陰天或陰雨天,略帶宿土,不僅可以全部成活,幼苗生長也好。 樹高生長過程,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連年生長量最大值出現在10年,在20年時又出現接近最大值,平均生長量最大值出現在10~15年之間(11年左右),平均生長量曲線與連年生長量曲線相交於10~15年之間(12年左右),此後連年生長量小於平均生長量,此時應進行撫育間伐,以保證林木充足的營養空間,滿足樹冠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在本立地和經營條件下,第一次間伐年齡應在12年左右,但實際生產上第一次間伐在18年,顯得偏遲。
平均生長量與連年生長量在20年生左右,出現第2次相交,這是由於第一次間伐(18年)後改善了林分衛生狀況,擴大林木樹冠的營養空間,形成了一段高速生長期。整個生長過程與實際生產經營管理情況相吻合,5~10年生是幼林生長階段,樹高生長較快;從第10年~25年生,樹高連年生長量都超0.6m,是馬尾松樹高生長的旺盛時期;20之後連年生長量又急劇下降,在25生時進行大強度撫育間伐,從而減緩高生長急劇下降。
直徑生長過程:直徑生長過程見表1和圖2,直徑連年生長量最大值出現在10年生左右,與平均生長量曲線相交於20~25年生(大約23年),此時平均生長量達到最大值。
10年生以前,屬幼林時期,直徑生長緩慢,從10~30年生是胸徑生長的旺盛期,連年生長量都在0.64~1.22cm之間,30年生以後胸徑生長逐漸減弱。 ⒈造林從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均可進行,主要用1年生苗栽植造林。
⒉造林密度:240~450株/畝。株行距1×1.5~1.7×1.7m。一級苗高15cm以上,地徑0.3cm以上。
⒊整地方式:塊狀整地不小於50×50cm,深度均不小於20cm,帶狀整地帶寬不小於70~100cm。栽植穴底徑不小於30cm,深不小於25cm。整地要求表土翻向下面,挖穴要求土壤回填,表土歸心。
⒋撫育管理:
⑴年度管理栽植當年撫育1~2次或2次以上,只割草,不鬆土。苗木扶正,適當培土。第2、3年每年撫育1~2次,第4年如尚未郁閉,繼續撫育1次。植株撫育面積要逐年擴大。除草鬆土不可損傷植株和根系,鬆土深度宜淺,不超過10cm。
⑵間伐期:當林分郁閉度達0.9以上,被壓木占總株數的20~30%時,即可進行間伐。間伐起始年限一般為10年左右。採用下層撫育間伐方式,第一次間伐強度為林分總株數的25~35%,以後為20~30%,間伐後林分郁閉度不小於0.7,間伐間隔期為5年左右。
⑶主伐期:速生豐產林為20年,一般林分為25~30年。 ⒈合理修枝,5~6年生的馬尾松開始修枝,並掌握「輕修、勤修」的原則。10年生以前,樹冠高度為樹高的2/3;10~15年後,樹冠為樹高的1/2~1/3。從晚秋到早春修枝比較適宜。修枝刀口要平滑,與樹干相齊,防止撕破樹皮。
⒉撫育間伐,8~10年生林分郁閉度達0.9以上時,應開始撫育間伐。首次間伐強度為林分材積的10%~15%,結合修枝進行;10~20年間伐強度為林分材積的20%~30%;20年以後可間伐25%~30%。間伐後林分郁閉度應保持在0.6~0.7之間。 松毛蟲
發生代數因地區和年份不同而異,如河南每年發生2代,長江流域各省2~3代,福建、廣東3~4代。以幼蟲在針葉叢中或樹皮裂縫中越冬,也有在樹下雜草叢內或石縫下越冬的。越冬幼蟲於來年4月下旬前後老熟。第一代幼蟲發生較為整齊。松毛蟲繁殖力強,產卵量大,卵成塊產於松針上。初齡幼蟲受驚有吐絲下垂的習性,4齡以上的幼蟲食量大增,能將針葉食盡,形同火燒,嚴重的影響松樹生長,甚至使松樹枯死。
防治方法: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⒈營林技術措施防治:
一是封山育林;二是營造混交林,增加松樹林下植被,增加林中天敵和阻隔害蟲遷徙。
⒉生物防治:
對發生蟲害面積較大,蟲口密度較低的情況,採用生物防治為主。目前有白僵菌、Bt、仿生農葯滅幼脲等適時施用。
⒊化學防治:
對小面積高蟲口的松毛蟲發生區進行化學防治,較好的農葯有擬除蟲菊脂等。
⒋遵循自然規律防治:
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松毛蟲4~5年大發生一次。在無災區,偶災區發生松毛蟲災害一般不進行化學劑防治。在高蟲口密度下,蟲口處下降趨勢,可以不進行化學葯劑防治,任其自然消亡。
馬尾松赤枯病
病害主要為害當年新葉,病葉初出現淡黃褐色或灰綠色段斑,逐漸向上下方擴展,隨後轉為赤褐色,最後變為灰白色並出現黑色小點,即病菌的子實體,針葉自病斑部分彎曲或折斷。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樹上有病針葉中越冬,4月下旬產生孢子進行侵染活動,侵染盛期在6~7月。
防治方法據貴州和四川的經驗,用「621」煙劑或含30%硫黃粉的「621」煙劑每畝0.75~1公斤在6月上、中旬放煙一次,效果良好!
松瘤病
除馬尾松外,尚可為害多種其他松樹,已發現的有黃山松、雲南松、油松、黑松、華山松等,其中以馬尾松在海拔400米以上地區,雲南松在海拔2500米以上地區,黃山松在海拔800米以上地區感病較重。樹木枝幹受病處形成木瘤,通常圓形,直徑5~60厘米,表面密生龜裂紋,心材部分積滿檢脂。每年4~5月間,瘤的表面產生許多黃色皰狀突起,隨即破裂散出黃色粉末狀的銹孢子。輪換寄主有栗屬(Castanea)和櫟屬(Quercus)的多種樹木。
防治方法
⒈在病害嚴重地區避免營造松櫟混交林,清除林下櫟類雜灌木;
⒉結合松林撫育砍除重病樹或病枝。
松材線蟲病
松材線蟲病又稱松樹萎蔫病。是松樹的一種毀滅性流行病。在中國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是它的主要傳媒昆蟲。致病力強,寄主死亡速度快;傳播快,且常常猝不及防;一旦發生,治理難度大。
大袋蛾
大袋蛾的幼蟲蠶食葉片,7~9月危害最嚴重,可用90%的敵
百蟲0.1%溶液噴殺。亦可在冬季或早春人工剪摘蟲囊。
斑點病
是病原真菌引起的。初期葉片出現褐色小斑,周圍有紫紅色暈圈,斑上可見黑色霉狀物。隨著氣溫的上升,有時數個病斑相連,最後葉片焦枯脫落。該病原菌生長最適宜的溫度范圍為25℃~30℃,孢子萌發適溫18℃至27℃,在溫度合適且濕度大的情況下,孢子幾小時即可萌發。本地區現已進入雨季,有植株栽植密,通風透光差,株間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高濕、溫度適宜的環境,對病菌孢子的萌發和侵入非常有利,且病菌可反復侵染,不加以重視,可能會使病害大發生。 防治方法:可殺得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50%多菌靈1000倍液、大生1000倍液噴霧。
金龜子
防治時應於傍晚或凌晨進行,防治可用辛硫磷或樂斯本噴霧防治。
紅蜘蛛
可用敵敵畏1200~1500倍液噴殺之,也可用40%樂果1500倍液噴殺。
缺鐵引起的葉子黃化:缺鐵的典型表現是嫩葉先黃化。
黃化病防治:
⑴「吃葯片」。採取在樹幹上直接嵌入含有螯合鐵的「綠亨鐵王」葯片。通過樹木的營養吸收將鐵均勻輸送到樹葉中去,從而補充有效鐵元素。操作時只需在樹干基部鑽若干小孔,將葯片按一量嵌入,再封上小孔即可。這種方法適用於輕度或中等黃化程度。
⑵「打吊瓶」。即將專用吊瓶營養液掛在樹身1.3米左右,類似於給病人打吊瓶。
⑶「噴葯水」。除了在根系部、枝桿部想辦法外,還可以對樹葉片進行噴施,由葉片吸收鐵。
⑷「打注射」。就是給樹干注射的技術來防治樹黃化病。即用充電式電鑽在樹幹上鑽注射孔,深約1.2~1.5厘米至木質部,再用手動式樹干注射器注射硫酸亞鐵+純凈水+殺菌劑稀釋液。木器的養護用粗布搓木器表面.作用是清潔表面臘層和臟色以及再拋光.持續2到3天大約每天2~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