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短發型 » 崔玉濤談生長發育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崔玉濤談生長發育

發布時間: 2021-03-23 19:16:07

1、崔玉濤育兒專家提醒寶媽:嬰兒會抬頭多久可以豎抱

嬰兒生長發育的特點是頭大、頭重、骨骼的膠質多,肌肉還不發達,肌肉力量較弱。因此,1個月的嬰兒只能稍稍抬頭片刻,3個月時頭才能初步直立。由於頸
部和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1~3個月的嬰兒不能較長時間支撐頭的重量。因此,抱1~3個月的嬰兒的姿勢是很講究的,關鍵是要托住嬰兒的頭部。 1~2個月的嬰兒,主要是平抱,也可採用角度較小的斜抱。平抱時讓嬰兒平躺在成人的懷里、斜抱時讓小兒斜躺在成人的懷里。不論是平抱或斜抱,成人的一
只前臂均要托住嬰兒的頭部。另一隻手臂則托住嬰兒的臀部和腰部。對於易吐奶的小兒則應採取斜抱,這樣可防止吐奶或減輕吐奶的程度。一般當孩子能主動穩住自己的腦袋,大人就可以試著豎抱他們了。3個月以內的寶寶頸椎尚未發育完善,頸部肌肉也還不是很有力,不能很好地支持自己的頭
部。建議媽媽在抱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時,最好採取平躺的姿勢,盡量不要豎抱。如果因為吃奶後拍嗝等情況,必須豎抱時,一定要注意用手托住寶寶的頭部,給寶
寶頭部一個有力的支撐。這樣就不會因為豎抱而給寶寶的頸椎造成傷害了。 當寶寶三個月時媽媽就可以採取豎抱的方式抱寶寶了。三種豎抱的姿勢:1、孩子背部靠著大人腹部,大人一隻手摟住孩子腹部,另一隻手托著臀部,孩子頭靠在大人的胸部;2、孩子胸部靠著大人肩膀,大人一隻手摟著孩子臀部,另一隻手托著孩子的頭部,孩子可以從大人的肩膀上面看周圍;3、孩子和大人面對面,大人兩只手抱著孩子,方便孩子和大家交流。 寶寶豎抱的注意事項:時間不要太長,以免千萬脊柱畸形。0-3個月寶寶要適當進行豎抱練習初生嬰兒有運動的潛力,但是必須通過鍛煉才能激發他們天生具有的潛能。如果缺乏鍛煉或者鍛煉滯後,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孩子發育遲緩、行動遲鈍。家長可以遵循科學,在寶寶0-3個月時對寶寶進行漸進的豎抱練習,既可以讓鍛煉變得溫柔,也能確保練習的效果。1、俯卧練習抬頭。有的醫院在寶寶出生第二天就讓他趴著練習抬頭,寶寶們通常都會因為本能而能把頭抬起到一定的高度,如果他累了自然就會趴著休息,不必過分擔心,寶寶雖小,但是還是具有自我保護能力的。抬頭練習可以有效地鍛煉寶寶的大脖肌,讓他的脖子從軟慢慢變硬。這樣可以為豎抱建立基礎。2、豎抱練習:一個月的趴卧抬頭練習以後,到了第二個月,我們就可以豎抱,讓他繼續鍛煉大脖肌。媽媽可以用兩只手
分別托住寶寶的背部和臀部,把寶寶豎抱起來,帶孩子到室內或室外看看周圍,爸爸也跟在身邊,用手指引寶寶觀察身邊各種各樣的事物,並配以溫柔的兒語,引起
寶寶對各種事物的關注和興趣。這個練習主要是幫助寶寶鍛煉孩子頸部的支撐力,除此以外,這種活動還可以幫助寶寶認識自己周圍的環境,開拓寶寶的視野。由於0-3寶寶的骨骼發育還比較差,不管是趴卧的抬頭練習,還是豎抱練習,不能長時間的堅持,每次只能練習1-2分鍾,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況來決定每天
鍛煉多少次。每次鍛煉後讓寶寶在床上仰卧休息片刻,然後要用手輕輕撫摸寶寶背部,放鬆背部肌肉,同時讓寶寶感覺到家長的愛撫。

2、崔玉濤生長曲線身高3%體重90%屬於正常嗎

no,這比小學生還慢

3、崔玉濤醫生在育兒方面真的權威嗎?

崔玉濤,1986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兒科系,中國著名的兒科專家,現任北京崔玉濤兒童健康管理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健康官(CHO)、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院長。

歷任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天津和睦家醫院首席兒科醫生、北京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副主任。

曾出版了《0-12個月寶貝健康從頭到腳》、《崔玉濤-寶貝健康公開課》、《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系列和《崔玉濤談「自然養育」》系列等書籍,受到父母讀者的廣泛歡迎。

崔玉濤通過多種方式和平台,向家長們進行健康科學育兒知識的教育和傳播:7年來堅持每日通過新浪微博,向560多萬粉絲傳播健康育兒知識及進行在線答疑;通過電視網綜節目《崔神駕到》,喜馬拉雅《崔玉濤育學園育兒指南》,線上線下粉絲互動等,為家長們進行健康科學育兒知識的普及教育。

2014年底他和邵宗宗、姜巍共同創立了國內立足於兒童成長發育、健康管理的北京崔玉濤兒童健康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崔醫生任職董事長兼首席健康官。

也是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委員會委員,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婦兒臨床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委員會專家,每年應邀參加美國兒科學會(aap),歐洲兒科胃腸、肝病、營養學會(espghan),亞洲兒科大會,美國過敏、免疫、哮喘學會,世界過敏學會等國際醫學大會。

4、崔玉濤說六個月前不用補鈣,長得快的孩子也不用補嗎

由於寶寶從出生到1歲生長發育特別快,這樣新陳代謝也很快,故如不注意體內會缺鈣鐵鋅,如何給寶寶正確補鈣,什麼鈣寶寶最易吸收: 1、葯物鈣:需含碳酸鈣成分的鈣最好,在補鈣的同時需服維生素A+D濃縮魚甘油滴劑。0-6個月寶寶的每日鈣量為400毫克;6個月-1歲的寶寶日需要量是600毫克。 2、輔食補鈣:牛奶、蛋黃、魚泥、蝦泥、紫菜、海帶湯、豆漿等, 3、輔食補鋅:肝泥、瘦肉末、雞、鴨、鵝、肉泥、魚泥、蘑菇、貝類等;葯物可服葡萄糖酸鋅,硫酸鋅等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4、輔食補鐵:多吃蔬菜、西紅柿、油菜、芹菜等,杏、桃、李子、橘子、大棗、瘦肉、蛋黃、動物肝臟、腎臟等,由於食物中的鐵質不易吸收。故需同時服用維生素E。 首先,要明確寶寶是否缺乏營養素。對缺鈣的孩子最好先了解他的飲食情況,是否缺乏魚肝油(維生素D),含鈣較多的食品如牛奶等是否攝入得足量?寶寶有貧血現象,不是馬上補鐵,而要先排除是不是地中海貧血(一種先天性血紅蛋白異常性疾病),是不是缺鐵性貧血,是不是炎症引起的,或者是鉛中毒導致的。現在食品極其豐富,含鐵食物也很多,如果寶寶是缺鐵性貧血,完全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從食物中獲取。 其次,各種營養素吸收有其特異性。給寶寶補充營養,要抓住不同營養素的吸收規律才能見效。鈣的吸收主要在近端小腸,是一個需要能量的主動吸收過程,而活性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當飲食中含鈣較低或機體對鈣的需求增加時,腸道會立即活躍起來,主動吸收鈣。鈣的吸收與年齡密切相關,年齡越小,鈣的吸收率越高。鐵的吸收也在近端小腸。鐵吸收的特點是受三種反饋機制的影響,間歇性,小劑量補鐵,再加點維生素C和B2,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設法排除營養素吸收的干擾因素。不同營養素進入體內,機體吸收時,可能會互相干擾,所以要提高營養素的吸收效率,應該設法排除營養素在吸收時受其他因素的干擾。過去認為高磷食物會影響鈣的吸收和丟失,所以先進的配方奶粉大都調整了鈣磷比例,使之有利於鈣的貯留。無機鐵和無機鋅之間有較強的競爭作用,互有干擾吸收作用。鈣、鐵、鋅都是以二價離子狀態被吸收的,腸道吸收時它們之間會互相競爭,最好不要同時服用。 另外,在補充鈣、鐵營養素時,還要注意避免有些飲食和葯物因素的影響。如含草酸和植酸多的蔬菜會影響鈣、鐵等礦物質的吸收;膳食纖維,乙醇(酒類),四環素、肝素等葯物干擾鈣吸收;機體處於應激狀態時,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也不利於鈣的吸收。蛋黃中的卵黃高磷蛋白乾擾鐵吸收;茶和咖啡含有多酚類物質,不利於鐵的吸收;抗酸葯物會中和胃酸,有礙於鐵的吸收 寶寶每天需要多少鈣? 寶寶對鈣的需求是隨年齡、性別、生理狀況的不同而有差異的。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2001年修訂的推薦每日膳食中鈣的供給量是: *.1~6個月:母乳喂養的寶寶每天需要約300毫克,人工喂養的寶寶約400毫克。 *.7~12個月:每天需要約500~600毫克。 *.1~3歲:每天需要約600~800毫克。 如何知道寶寶是否攝入了足夠的鈣 建議你給寶寶做一段時間的飲食日記,計算他每天鈣的攝入量,時間久了,你的心裡就有數了。對於袋裝食品,你可以看包裝上的成分表,如果含鈣是40%,那此袋食品鈣的攝入量就以400毫克計。但如果是散裝食品,計算鈣的含量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你也可以上網或查詢有關的教科書,一般都會有標注。將查詢的鈣攝入量相加,如果低於寶寶每天鈣的所需量,就證明寶寶每天補充的鈣是不足的。 如何發現寶寶缺鈣了 寶寶缺鈣時,最先出現的症狀是顱骨軟、囟門大,壓顱骨有觸乒乓球的感覺。嚴重缺鈣時,可出現胸骨突起如雞胸,下肢因長時間站立造成"O"形腿或"X"腿。除骨骼的變化外,還可出現夜汗多、睡眠不安穩、乳牙萌出延遲、枕部形成枕禿等表現。 董醫師的建議:寶寶是否缺鈣,不能僅根據上述表現來判定,但如果寶寶出現這些表現應引起家長注意。最准確的方法是到醫院監測鈣的含量,如膳食鈣的測定、血清鈣的測定、尿鈣的測定及骨礦密度的測定等。 預防寶寶缺鈣的加減乘除法 加——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 寶寶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對鈣的需要量比成人多,因此,應給寶寶補充足夠的鈣。母乳是天然補鈣劑,其中鈣和磷的比例最適於寶寶吸收,所以我們提倡母乳喂養寶寶。處於哺乳期的媽媽應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這樣可以提高母乳的含鈣量,間接給寶寶補鈣。對於已添加輔食的寶寶,牛奶和奶製品是補鈣的最佳選擇,因為奶製品是目前被公認的含鈣質最豐富的食品,而且吸收率也很高。另外,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也含有少量的鈣,堅果和海產品也是鈣源豐富的食物,同時還含有維生素D,能促進鈣質的吸收。 減——維生素D不可過量補充 維生素D具有生物活性,可以促進鈣質的吸收,因此在給寶寶補鈣的同時,應適量補充維生素D。但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D並不是營養品,不可過量補充,如果寶寶過量服用維生素D,會使體內維生素D蓄積過多,出現中毒的症狀,如食慾下降、惡心和消瘦等。董醫師建議父母:最好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給寶寶科學地補充維生素D。 乘——曬太陽能夠幫助補鈣 寶寶皮膚內儲存的7-脫氫膽固醇經過光化學作用可轉化為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的吸收利用。而且經過陽光照射體內合成的維生素D是最安全的,不會導致維生素D過量。但父母們應注意,在炎熱的夏季不要曬傷寶寶。 除——科學食用抑制鈣吸收的食物 有些蔬菜如菠菜、竹筍、莧菜、毛豆、茭白、洋蔥、草頭等,含有草酸鹽,它可以和鈣結合形成草酸鈣,影響鈣質的吸收。所以 在烹調這些蔬菜前,應先在沸水中燙一下,除去其中的草酸。 鈣劑不應與油脂類食物同食,因為脂肪進食過多時,消化後產生的游離脂肪酸容易與鈣結合,使鈣的吸收減少,所以應避免寶寶攝入過多的脂肪。 膳食纖維攝入過多時,其中的成分與鈣結合也會降低鈣的吸收,因此不提倡寶寶吃較多的粗雜糧。 補鈣應注意的那些問題 * 補鈣不能被廣告牽著鼻子走。有段時間鈣劑產品的廣告宣傳鋪天蓋地,宣傳全民補鈣,導致人們補鈣跟著廣告走。實際上,有些廠商為了增加產品銷量、擴大知名度,在廣告中加入了一些不實之詞,誇大效果。研究表明,各種鈣劑對於人體的吸收率大致在30%~40%左右,與宣傳的吸收率高達90%或以上顯然是有很大出入的。對待這些,需要在購買鈣品時有正確、客觀的判斷,不能跟隨廣告走。 * 簡單的測試不能確定是否缺鈣。其實缺鈣的意思是非常籠統、含糊不清的。醫學上並無「缺鈣」這一名詞,只有表現缺鈣的具體疾病如佝僂病、低鈣血症、骨質疏鬆症等,而造成這些疾病的因素不僅是補鈣不足,還有其他復雜因素。因此,單用一種儀器的簡單測試不能確定寶寶是否缺鈣。最近一項長達7年的研究認為鈣片和維生素D對治療骨質疏鬆不但作用甚微,甚至還有引發腎結石的潛在危險。可見缺鈣的診斷是復雜的,補鈣更不可隨意而行。 * 補鈣產品要注意質量。目前補鈣產品不計其數,常人難以選擇,醫生也難以適從。媽媽們在選擇產品時,不能認為賣得越貴,含鈣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有的補鈣品宣稱「沉積好、吸收快」、有的宣稱「顆粒小」,甚至還推出了「原子鈣」、「納米鈣」,讓人們覺得鈣越細小越易吸收。實際上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率和鈣產品的顆粒大小無關,關鍵要看是否具有生物活性。 專家提醒:直接從骨骼、牡蠣等含鈣豐富的物質中提取的鈣制劑,可能會有鉛、砷等有毒物質的污染,一定要選購有國家檢驗認可的葯字型大小制劑安全產品。 兒童易患營養性缺鐵性貧血,並且發病率較高,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飲食習慣不同,

5、崔玉濤:寶貝健康公開課的目錄

第一章 給寶貝最棒的母乳
LESSON 01 母乳,給寶寶近乎完美的營養
LESSON 02 4位媽媽母乳喂養的困惑
LESSON 03 怎樣應對寶寶吐奶·
第二章 配方粉喂養
LESSON 04 配方粉喂養的熱點問題
LESSON 05 寶寶不愛喝配方粉的常見誘因
LESSON 06 特殊配方粉:幫助寶寶度過特殊時期
第三章 輔食添加步步來
LESSON 07 輔食添加,需要耐心等待
LESSON 08 第一次添加輔食怎麼做?
LESSON 09 輔食:快樂吃,健康吃
LESSON 10 添加輔食後,寶寶怎麼老不長?
第四章 營養素要不要補
LESSON 11 營養素的特殊與平常
LESSON 12 微量營養素補充不是必做功課
LESSON 13 枕禿並不一定是缺鈣
LESSON 14 吃得好也會營養不良嗎?
第五章 鍛煉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
LESSON 15 會吃東西的條件:長出磨牙+學會咀嚼
LESSON 16 消化、吸收,不同難題不同處理
第六章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
LESSON 17 愉快飢餓:最好的開胃葯
LESSON 18 如何應對挑食寶寶? 第一章 感冒、發燒
LESSON 19 A+方案預防寶寶感冒
LESSON 20 哪些原因會引起寶寶發熱?
LESSON 21 高燒,會燒壞孩子嗎?
LESSON 22 高燒,需要有效退熱
LESSON 23 一分為二看發熱
LESSON 24 高燒、腹瀉防脫水
第二章 咳嗽
LESSON 25 正確認識咳嗽
第三章 腹瀉
LESSON 26 問診腹瀉
LESSON 27 對付遲遲不好的腹瀉
第四章 幼兒急疹
LESSON 28 虛張聲勢的幼兒急疹
第五章 過敏
LESSON 29 過敏原檢測:直擊過敏根源
LESSON 30 惱人的濕疹
LESSON 31 喘,不等於哮喘
LESSON 32 預防哮喘,從居家環境開始
LESSON 33 食物不耐受·還是食物過敏·
LESSON 34 有關過敏的其他問題和預防建議
第六章 便便問題
LESSON 35 寶寶為何尿頻?
LESSON 36 女寶寶:小陰唇粘連
LESSON 37 女寶寶發生了泌尿系感染
LESSON 38 便事的煩惱
第七章 髖關節
LESSON 39 走不穩?查查髖關節
LESSON 40 髖關節滑囊炎
第八章 帶孩子看病,兒科醫生的提醒
LESSON 41 要馬上帶孩子去看醫生嗎?
LESSON 42 帶孩子看病的4項提醒
LESSON 43 關於帶孩子看病的7條建議
第九章 正確使用葯物
LESSON 44 退熱葯,混搭用
LESSON 45 有炎症一定要用消炎葯嗎?
LESSON 46 輸液,有必要嗎?
LESSON 47 止瀉葯先別急著吃!
LESSON 48 面對激素
LESSON 49 一份葯物說明書,一種健康好習慣
第十章 其他
LESSON 50 斜視
LESSON 51 嘔吐
LESSON 52 揪耳朵
LESSON 53 手足口病
LESSON 54 腎病綜合征
LESSON 55 斜頸
LESSON 56 乳糜瀉(乳膠蛋白過敏症)
LESSON 57 尿布皮炎
LESSON 58 流鼻涕、鼻塞
LESSON 59 半夜突然喘憋 第一章 日常護理
LESSON 60 早產寶寶出院以後……
LESSON 61 安撫奶嘴的傳言與事實
LESSON 62 恢復免疫力--從腸道開始
LESSON 63 藏在濕紙巾里的消毒劑
LESSON 64 耳垢由誰來清理?
LESSON 65 預防著涼,從細節著手
LESSON 66 孩子脫水了!
LESSON 67 孩子誤服了葯物!
LESSON 68 旅遊中常見寶貝健康問題
LESSON 69 暑期里的意外煩擾
第二章 生長發育監測
LESSON 70 新生兒篩查,查什麼?
LESSON 71 孩子的身體,你最懂
LESSON 72 如何評價寶寶的生長發育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