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生長需要哪些營養
魚肉類主要提供蛋白質和脂肪
蔬菜類主要提供維生素和無機鹽
穀物類主要提供糖類和蛋白質和脂肪
蛋類主要提供蛋白質和脂肪
奶類主要提供蛋白質和脂肪
瓜果類主要提供維生素和無機鹽
2、生長發育期間需要補充哪些營養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常食淡干海參的人很少感冒,因為海參中所含有的豐富的蛋白質、精氨酸等是人體免疫功能所必須的物質,能預防疾病感染,調整機體的免疫力,對感冒等傳染性疾病有很好的預防功能。因此非常適合經常處於疲勞狀態的中年女士與男士,易感冒、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和兒童等亞健康人群。
改善睡眠、提高記憶力:食用淡干海參對改善睡眠、提高記憶力有很強的促進作用。精氨酸在海參中含量比其它生物體內高,對神經衰弱有特殊療效,所以食用淡干海參對改善睡眠有明顯作用。而海參中煙酸、鈣、牛磺酸、賴氨酸等元素對恢復大腦疲勞,增強記憶力也有重要功效。
促進生長發育:食用淡干海參有助於促進生長發育。海參中豐富的精氨酸、賴氨酸、牛磺酸、鈣、磷、碘、鐵、鋅,是人體發育成長的重要物質,它們直接參與人體本身的生長發育、免疫調解、傷口癒合、生殖發育等生理活動,在人體能量儲備和運轉中起著重要作用。海參體內所含的18種氨基酸能夠增強組織的代謝功能,增強機體細胞活力,適宜於生長發育中的青少年
3、成長發育需要什麼營養?
維生素A
維生素A的缺乏是一個世界性的營養問題,不僅普遍存在發展中國家,而且存在發達國家。維生素A缺乏多見於2-5歲兒童,少見於成人。兒童在斷乳或無條件乳類喂養時,由於普通的麵粉中不含維生素A,極其容易造成維生素A缺乏,缺乏維生素A會使小兒抵抗病毒能力下降、生長發育緩慢。
兒童維生素A的補充:
一是維生素A原,即各種胡蘿卜素,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如綠葉菜類、黃色菜類以及水果類,含量較豐富的有菠菜、苜蓿、豌豆苗、紅心甜薯、胡蘿卜、青椒、南瓜等;
另一類是來自於動物性食物的維生素A,這一類是能夠直接被人體利用的維生素A,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奶及奶製品(未脫脂奶)及禽蛋中。
維生素B
處於生長發育中的孩子們,好動,活動量增加,要及時增加與熱量代謝相關的維生素B族,其中維生素B1被稱為大腦及肌肉的維生素,維生素B2在食物加工時極其容易損失。
B族維生素的來源:
B族維生素富含於動物肝臟、瘦肉、禽蛋、牛奶、豆製品、穀物、胡蘿卜、魚、蔬菜等食物中。它是一類水溶性維生素,大部分是人體內的輔酶。
維生素C
維生素C影響兒童牙齒、骨胳的形成,缺乏後可使牙齒、骨胳變得脆弱,容易發生損傷和折斷。因此兒童缺乏維生素C可以影響牙齒的生長和骨胳的形成。
維生素D
是一種特殊的維生素,幫助鈣的吸收,能有效地促進骨鈣化,促進成骨。北方的冬天時間長、日照時間短,維生素D不能在紫外線照射下發生變化而供人體使用,在北方生活的年輕父母親更應及時地給小兒補充維生素D,並多曬太陽,讓孩子骨骼健康生長。
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
一般的食物維生素D含量不豐富。含量較多的食物有海產魚類、蛋類和黃油。維生素D強化食品多為奶類食品和嬰兒食品。近年來多數城市採用鮮奶強化維生素D的攝入。
卵磷脂
卵磷脂是大腦必要的活性物質。兒童和青少年從膳食中補充適量的卵磷脂可提高智力。
卵磷脂的食物來源:
卵磷脂主要含於大豆和雞蛋蛋黃。
食用蛋黃等食物即可以滿足人體正常的需要。每日食用1~2枚雞蛋,可滿足人體對它的需要,其效果優於服用從植物中提取的卵磷脂。3lian.com
此外,卵磷脂在魚頭、芝麻、蘑菇、山葯、黑木耳、谷類、小魚、動物肝臟、鰻魚、赤腹蛇、眼鏡蛇、紅花籽油、玉米油、向日葵等食物中都有一定的含量,但營養及含量較高的還是大豆、蛋黃和動物肝臟。
另外母乳也是小寶寶補充DHA的主要來源,,以母乳哺養孩子的媽媽,也應該補充DHA,以防DHA的不足。據英國的魯卡斯博士的研究報告,以母乳哺養的孩子,智商(IQ)比一般孩子高。
4、人生長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主要來自什麼
人類生長發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來自食物,主要有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
1、水(約占人體的60%)
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人的大腦重量的80%是水分。分階段來看,嬰兒體內的水分大約占體重的80%,成人約佔60%,老年人則只有55%左右。所以,人體衰老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體內水分逐漸丟失的過程。
水在把營養素輸送到人體各個器官的同時,也把代謝的廢棄物帶出體外。水還有調節人體的體溫和酸鹼度,參加體內各種生化反應的作用。
體內水分的增加或減少會短期內對體重有影響,相比而言脂肪是要經過數日或者數周才會對體重產生看得見的影響。一個70公斤的成人約含有40公斤的水,所以如果丟失了5%的水分,也就大約降了2公斤的體重。
2.、蛋白質(約占人體的18%-20%)
人體由各個器官組成,各個器官由無數不同的細胞構成,每個細胞的主要結構都是蛋白質。蛋白質與機體的生長、組織的修復、內環境的調節、疾病的抵抗、大腦信息的傳遞、凝血等等重要功能息息相關。
人體的蛋白質大約有40%是存在於肌肉組織中,決定了機體運動的能力。肌蛋白也可以在人體需要的時候(比如飢餓、運動)釋放能量。
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蛋白質要轉化成氨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在已知的20種氨基酸中,其中8種(嬰幼兒為9種)為人體無法自身合成,必需從食物中獲得,因此稱為「必需氨基酸」。
如果成人蛋白質缺乏,肌肉會變得鬆弛沒有彈性,頭發往往會顯得枯黃、指甲也會容易斷。嬰幼兒生長迅速,蛋白質需要量高於成人,平均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2克以上蛋白質。肉、蛋、奶、豆類等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3、 脂肪(約占人體的15%)
經常有人說自己太胖了,血脂高了,心臟病來了,所以很多人會認為脂肪一定不是好東西。其實脂肪同樣珍貴!營養專家從來都是建議人們要適量攝入脂肪(moderate in fats),但從未說過拒絕脂肪的(no-fat)。
每克脂肪所提供的能量一般是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供能的2倍以上。脂肪是儲存和供給能量的主要營養素,但是它的作用遠遠不止是給人體提供生命的燃料。它還給人體的器官充當緩沖作用,支持保護內臟、關節和組織;
保護器官不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促進脂溶性的營養素(比如維生素A、D、E、K)和植物素的吸收;也是提供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畢竟沒有細胞膜就沒有細胞,沒有細胞就沒有……你懂得。每日脂肪提供的能量應該佔20%~25%.
4、碳水化合物-(約占人體的1%-2%)
碳水化合物是為人體生命活動供能的主要來源,它大量存在於面、米、雜糧、薯類、豆類等食物中。任何的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過系列生化反應後最終都分解為糖(比如葡萄糖、果糖),所以它又被稱為糖類。大部分器官的食物都是葡萄糖。
除了給機體提供能量以外,碳水化合物的作用還表現在組成抗體、細胞膜、神經組織、遺傳物質核糖核酸等具有重要功能的物質。
5、維生素 (約占人體的1%)
維生素是沒有能量的營養素,是人體只需要很小的量就能起到關鍵作用的物質。如果量不足或完全沒有,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維生素在體內起到輔酶或者促進酶活性的作用,對維持人體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有重要意義。
維生素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脂溶性維生素包括A、D、E、K,它們可以在肝臟或者其他脂肪組織內儲存,不需要每天提供,如果累積量太大,會有中毒反應;水溶性維生素主要包括B1(硫胺素)、 B2(核黃素)、 B3(煙酸)、 B5(泛酸)、 B6、B9(葉酸)、 B12 以及維生素C。
水溶性維生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也不能在人體內儲存,而且這些營養素也很容易在食物加工的過程中流失,因此需要每天從食物中補充,並且要注意加工方法,盡量避免煎炸烹炒等高溫烹飪方式,最好生食富含這些維生素的食物。
6、礦物質-(約占人體的4%-5%)
礦物質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如果把礦物質從骨骼中完全去除,只剩下蛋白質(這些蛋白質主要是膠原蛋白),這些遺留的蛋白質可以彎曲甚至打成一個結。也就是說,是礦物質提供了生命的硬度。
礦物質還是組成酶的重要成分,對維持滲透壓、酸鹼平衡,以及保持神經、肌肉正常功能都有重要作用。礦物質一共有40多種,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鈣、鐵、鋅、鉀、鈉、鎂、氯、磷、碘、硒等等。每種元素都有其獨特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各元素之間也還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礦物質不能在人體內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而且體中的礦物質會隨著人體的新陳代謝像是排尿、出汗、小便、大便等排出,所以每天一定要從飲食中補充足夠的礦物質。
7、 膳食纖維(約佔0.01%)
膳食纖維是指不被人體消化的植物細胞殘存物。絕大多數的膳食纖維從被食入到被排出體外,都不產生任何可用的熱量。只有很小一部分的膳食纖維經過大腸中億億萬萬的細菌產生的酶的作用,能分解成為可被大腸吸收的物質。
因此,膳食纖維可分為水溶性膳食纖維和非水可溶性膳食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是指可溶於水,也容易被大腸內的發酵細菌消化。這些膳食纖維通常存在於燕麥、大麥、豆類或者柑橘類水果中,這些膳食纖維能改善血糖生成反應,影響營養素的吸收速度和部位的作用。
此外,還有吸附毒素、重金屬,清除體內垃圾,調節平衡的作用。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比如全穀物的麩皮)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只停留在腸道內,但是可刺激消化液的產生和促進腸道蠕動,可以吸收水分利於排便,也有助於對腸道菌群的建立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4)人的生長發育需要哪些營養擴展資料:
營養失去平衡可產生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是指由於一種或一種以上營養素的缺乏或過剩所造成的機體健康異常或疾病狀態。營養不良包括兩種表現,即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
各種營養素的缺乏都可產生相應的缺乏病,如目前世界上流行四大營養缺乏病,即蛋白質一能量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缺碘性疾病、維生素A缺乏病;此外,鈣、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的佝僂病,維生素B。
缺乏可引起腳氣病,維生素C缺乏可引起壞血病等。營養素攝入過多,可產生營養過剩性疾病,如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特別是動物性脂肪攝入過多,可以引起營養過剩性疾病,如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
此外,維生素A、D攝入過多,可造成維生素A、D中毒,一些營養素攝入不合理還與一些腫瘤的發病有關,如脂肪攝入過多與乳腺癌、結腸癌的發病有關。
近年的膳食營養狀況研究顯示,中國居民存在著一些微量營養素(如鐵、鈣、維生素B2、維生素A)缺乏和一些營養素過剩導致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的雙重挑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大營養素
5、請問人體生長需要哪些營養素?
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攝取食物,食物中對人體有用的成分稱為營養素。營養是機體組織細胞進行生長發育、修補更新組織,保護器官、製造各種體液、調節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基礎。
6、我們的身體的生長.發育都需要哪些營養
人體生長發育共需要七大營養素,這是人體每天必須的營養素,需要每天從飲食里補充的。
1:蛋白質。魚、肉、豆、蛋、奶是含蛋白質比較豐富的食物。
2:碳水化合物。也叫做糖類,大米、白面、小米、玉米、紅薯等都是糖類。
3:脂肪。碳水化合物在人體沒有消耗完的情況下能夠轉化為脂肪。另外肉類也是脂肪的最佳補充品。
4:維生素。顧名思義,維持人體生命的元素。所有食物中都含有各種各樣的維生素。維生素有:維生素A、維生素B族大家庭,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K,維生素E等。
5:礦物質。這大家就有知道的了。鈣。鎂。鋅。銅。錳。鐵。鉻。等等。
6:纖維素。有兩種1水溶性纖維素,2木質性纖維素。水溶性纖維素對血管里的雜志清理起到重要所用;木質纖維素對大腸清理起重要作用。
7:水。水是生命之源。白開水為宜,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
首先,缺鈣可以引起40多種症狀:夜驚,失眠,骨質疏鬆,骨質增生,腿抽筋,牙齒,佝僂病等。
缺鐵能引起貧血,免疫力低下等。
缺鋅會引起食慾不振,頭發黃,不長頭發等。
硒,硒是極佳的抗癌物質,補充硒可以防癌,患癌的幾率大大減少。
維生素A,有助於視力,預防近視,夜盲,促進荷爾蒙的正常分泌,維護人體所有粘膜組織。
維生素B群,極佳的神經平衡作用,參與人體所有的新陳代謝。又是很好的酵素。維護心臟的正常工作,預防和治療各種口腔疾病,緩解壓力。可以這樣說,所有疾病都與缺乏維生素B群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維生素C,細胞還原劑。抗氧化,抗自由基,保護和恢復被氧化的細胞正常。增強免疫力。美白。
維生素E,被稱作生育酚,每一個細胞都離不開維生素E,強力抗氧化,維護細胞正常。能夠很好的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不孕不育、生殖系統疾病等,有細胞的「衛護神」之稱。
維生素D,增強鈣的吸收,預防佝僂病。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種,基本都是在體內能夠合成,只要必須的營養素攝取充足,其他的就能夠合成,想補充較全面那就是吃飯不挑食不偏食,均衡食物,營養才能充足。
祝你好運!
7、人體生長需要哪些營養素?
營養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營養成分。食物的營養物質種類繁多,人體所需大約50多種,就其化學性質或生理功能可分為六大類,即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水。
根據人體對營養素的需要量和在體內的含量,分為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宏量營養素指蛋白質、脂類和碳水化合物(糖類),微量營養素指礦物質(無機鹽)和維生素。此外,由於蛋白質、脂類和碳水化合物在體內氧化可以釋放能量,這三種營養素又稱產能(熱)營養素。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基礎,占人體體重的16%~19%,每天約有3%的人體蛋白質在更新,其中腸道和骨髓更新速度最快。蛋白質在體內的主要作用是構成和修復人體組織;構成酶、激素、抗體等生理活性物質參與調節生理功能;提供能量,每克蛋白質在體內氧化產生16.74千焦能量。其主要食物來源有肉類、魚類、蛋類、奶類和大豆類。
脂類包含中性脂肪和類脂質。中性脂肪就是通常所稱的油,有動物油和植物油。其主要作用是貯存和供給機體能量、構成生物膜、增加飽腹感和食物美味、供給必需脂肪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等。脂肪酸中有兩類重要的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因能促進大腦和視網膜發育、降血脂等,常添加於保健食品中。
碳水化合物又稱糖類,是大米和小麥的主要成分,主要作用是提供人體能量、幫助肝臟解毒、節約蛋白質和促進酮類氧化。膳食纖維是人體不能消化吸收的一類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於蔬菜和水果,其生理功能:①增強胃腸蠕動,利於糞便排出。中老年人應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②控制體重和減肥。膳食纖維不能消化吸收,但能產生飽腹感,可減少能量攝入,達到控制體重和減肥的作用。③降低血糖和血膽固醇,膳食纖維減少小腸對糖的吸收,吸附膽汁酸、脂肪等,使其吸收下降,達到降血脂的作用。
礦物質又稱無機鹽,是人體內除碳(C)、氫(H)、氧(O)、氮(N)以外的其他化學元素的統稱。根據在體內含量多少,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在體內重量大於體重0.01%,包括鉀、鈉、鈣、鎂、磷、硫和氯7種元素。其他如鋅、碘、鐵等都屬於微量元素。與兒童、少年生長發育關系最為密切的礦物質主要是鈣、鐵、碘和鋅。
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鈣缺乏可致佝僂病、骨質疏鬆、骨質軟化和肌肉痙攣等,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人每日鈣攝入量為800毫克,鈣的最好食物來源為奶和奶製品,另外,豆類、蝦米皮、海帶、油料種子和蔬菜含鈣也很豐富。
鐵是人體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主要參與紅細胞組成和氧氣利用。缺鐵導致缺鐵性貧血,主要表現為食慾減退、煩躁乏力、面色蒼白、心慌氣短、頭昏眼花、免疫力下降等。缺鐵影響兒童的智能發育和行為。人體只吸收化合價為二價的鐵,三價的鐵不吸收,有些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較高的鐵,但因為吸收率過低,達不到補鐵的效果。補鐵的良好食物是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瘦肉和魚類。需要指出的是奶類食品鐵的含量較低,不能補鐵。
鋅在人體內的含量為2~3克,是人體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與兒童少年生長發育關系較為密切。缺鋅表現為生長遲緩,甚至停滯,性器官發育不全,性成熟受抑制,第二性徵發育不全,性幼稚症;味覺和嗅覺減退,食慾不振,甚至出現異食癖;抵抗力低下,易感染,傷口癒合緩慢;還可表現為皮膚乾燥、粗糙、面部痤瘡及復發性口腔潰瘍等。動物性食品是鋅的良好來源,尤其是海產品、紅色肉類及動物肝臟。植物性食品含鋅較少,吸收率也低。
維生素是維持機體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與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水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煙酸、泛酸、葉酸、生物素等。
維生素A缺乏可導致適應能力下降,嚴重者可致夜盲症;結膜乾燥角化可形成乾眼病,嚴重可致失明;皮膚乾燥;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易感染,血紅蛋白合成代謝障礙,免疫力低下。大劑量攝入維生素A可引起急性、慢性中毒和致畸毒性。維生素A含量豐富的食物有動物肝臟、魚肝油、魚卵、全奶、禽蛋等。深色蔬菜富含β-胡蘿卜素,也可提供一定量維生素A。
維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調節機體鈣、磷代謝,有利於骨骼和牙齒正常生長和發育,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魚肝油、奶油、雞肝、雞蛋等,也可通過曬太陽獲得維生素D。大劑量攝入維生素D,可引起中毒。
維生素C缺乏可導致壞血病,表現為牙齦腫脹出血、結膜出血、毛囊角化、皮下瘀斑、紫癜和關節疼痛。維生素C主要來源於蔬菜、水果,含量較多的有辣(甜)椒、番茄、菜花及各類深色葉菜,水果中含量較多的有柑橘、檸檬、青棗、山楂、獼猴桃、刺梨等。
維生素B1缺乏引起腳氣病,含維生素B1豐富的食物有谷類、豆類、乾酵母、堅果、動物內臟、蛋類和瘦豬肉等。
維生素B2是我國傳統膳食中較易缺乏的營養素之一,維生素B2缺乏可出現口角炎、眼瞼緣炎、陰囊(陰唇)皮炎、鼻翼兩側脂溢性皮炎等。由於維生素B2缺乏可同時出現口腔和陰囊炎症,故稱此現象為「口腔-生殖綜合征」。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腎臟、心臟、蛋黃和乳類。植物食品中綠色蔬菜、豆類含量較高,谷類較少。
葉酸缺乏可發生巨幼紅細胞貧血、舌炎及胃腸道紊亂。近年研究葉酸缺乏與新生兒的神經管畸形(包括無腦兒和脊柱裂)有關。葉酸含量豐富的食物有肝、腎、蛋、魚、綠葉蔬菜、堅果類、大豆類等。
水是維持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成人體內水分含量占體重的50%~60%,男性約佔60%,女性約佔50%。水有調節體溫,潤滑關節、腸道、呼吸道等,促進物質代謝,維持組織形態等功能。人體每天大約需水2500毫升,可通過食物(約含1000毫升水)、飲用水或飲料(約1200毫升)、代謝水(約300毫升)獲得。
8、兒童生長需要哪些營養
兒童生長需要補充的營養元素如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鈣:0-3歲寶寶鈣的推薦攝入量如下:0-6個月:每天攝入200毫克7-12個月:每天攝入250毫克1-3歲:每天攝入600毫克
2、鐵嗎一般來說,出生6個月後的寶寶體內儲存的鐵已經消耗完,因此需要及時添加富含鐵的輔食,否則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3、鋅一般6個月以內母乳度喂養的寶寶,發生缺鋅的概率很低。但是母乳中的鋅會隨版著時間減少,6個月後含量就非常低。所以,寶寶6個月後,一定要注意為其添加富含鋅元素的食物,比如紅肉類、蛋類、豆類、貝類海產品等。
如方廣開胃牛肉酥肉鬆,補充寶寶營養,成長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