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短發型 » 長發的佛像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長發的佛像

發布時間: 2021-03-11 04:40:58

1、有個佛像是長頭發的佛祖,是叫什麼佛?

可能是觀世音吧,也算是個佛祖。地位和如來平起平坐。

2、為什麼佛像頭發是帶卷的

阿彌陀佛

那不是頭發,那是肉,是佛三十二相里的頂成肉髻專相。

凈空法師---頂成肉髻相屬。

(32)頂成肉髻相。梵音「烏瑟膩」,譯作「肉髻」,頂上有肉隆起,為髻形者,亦名「無見頂相」。

這個髻放光,有一些天人菩薩想看看佛頂,升到佛頂上去,看到他放光,看不到頂,只看到光。所以叫「無見頂相」,沒有人在上面能把它看清楚的。

3、為什麼佛像都有頭發,而和尚和尼姑要剃光頭?

在菩薩的最後這一生中,當他在阿拏摩河(the Anoma River)邊出家時,他切掉自己的頭發,直到只剩下兩個指幅的長度。從那時候起,他的頭發就一直保持兩個指幅的長度,不會變長,也不會變短。
佛陀允許比丘、比丘尼頭發留到最長兩個指幅。如果頭發留到比兩個指幅還長,那就犯了突吉羅罪(kkata 惡作罪)。因此,如果你辦得到的話,你也可以隨自己的意願而一直保持頭發兩個指幅長。
削發只是表示自己六根清凈的,表示明志決心,表示自己不在乎自己的儀表也即無色相無我相,是一種儀式和形式。
佛講的是修心,而和尚達不到佛的境界,和尚以修心為目的,以修行為手段,從形式做起,如同臨摹學樣,
佛不是和尚,和尚也不是佛,和尚是想修成佛的人,和尚採取種種手段來修行從而達到修心的目的,修行修行修的是行為形式,削發即是修行的手段,表示自己斷絕塵緣的意思。如同和尚守戒,和尚想吃肉了,卻為了守戒而不敢吃,心裡想卻不為之,這修的就是行,而佛的境界是心中自有眾生平等發自內心不想吃肉,無欲與有欲而不為也即禁慾就是修心與修行的區別。和尚之禁慾是想通過禁慾而達成不欲的習慣,是手段,是形式。
去講究是否有發,即是著了色相,一切相皆是虛妄,發只是形式,四大皆空無相才是本質。

佛教裡面,頭發有表示煩惱的意思。

不但佛像,除了地藏菩薩之外的菩薩像也都有頭發。地藏菩薩示現聲聞身,不留頭發。
這說明兩方面的問題:1,聲聞不留頭發,表示二乘不入生死煩惱;2,菩薩乃至佛(佛是究竟位的妙覺菩薩)不住涅盤,不住生死,表示煩惱即是涅盤的中道解脫,而不是避開生死煩惱得解脫。

另外,佛的身相,隨眾生根機所見不等,很多聲聞所見佛為一老比丘相,當然也沒有頭發。有大乘根器的聲聞和菩薩都可以見到佛的三十二相,右旋紺青的頭發也是三十二相之一。

4、每一尊佛像都是有頭發的,為什麼出家人卻是

世界上很多佛像,都是採用佛祖未出家時的畫像為藍本鑄造或繪畫的。最著名的有」十二歲等身像「,現供奉在西藏大昭寺,還有」8歲等身像「,現在供奉在西藏小昭寺。出家前的畫像,自然有頭發。

佛有三十二相,為了完整表現佛的三十二相,必須畫出頭發。

《阿含經》記載,佛祖出家後,也是剃光頭的比丘形象,只不過這種比丘像很少有人供奉,因此少見。

5、長的佛像的人是不是有福?

你知道佛長的什麼樣嗎? 認識我的人都說我的耳朵想如來佛的一樣大說有福氣 我到不覺得有什麼福氣 有晦氣還差不多 對於長的什麼樣來講 我覺得它僅僅只是外表而已 並不代表什麼

6、把頭發放在佛像目前什麼意思

一般正常情況下是已經去世的親人朋友留下一撮頭發放到佛像面前或者其他容器裡面是為了他能夠得到佛的眷顧天天在佛腳下修行早日輪回,而做了壞事的人也是這個道理,盡早的贖回自己犯下的事。

7、至今最早的一尊佛像?

佛教最早的佛像是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二十五歲等身像,此像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親自指導塑造,親自加持的一尊無與倫比的等身像之一,與佛真身比例無二無別,具有不可思議的巨大加持力,此尊二十五歲等身像被供奉在佛成道菩提樹旁菩提迦耶大塔之中。據唐玄奘大師在《大唐西域記》記載,這是彌勒菩薩下凡所造的,十四世紀伊斯蘭教入侵印度時,僧人連夜用土掩埋正覺塔,裝成小山包,得以保存至今。

8、佛像頭發的顏色

應該是一種力量的象徵,藏傳密宗中地、水、火、風、空氣分別用黃、白、紅、綠、藍表示。這在藏傳密宗諸佛中,這幾種顏色用的頗多。

9、頭上有佛像的是什麼佛

這尊神像不應該是佛教的觀世音菩薩。很可能是道教的慈航真人。
佛教的觀世音菩薩和道教的慈航真人形象上非常的類似,但是區分的方法是一般觀世音菩薩頭頂發髻上面不是蓮花或者凈瓶,觀世音菩薩發髻上面頂著的是一尊佛像,觀世音菩薩胸口還有一個卍字,這兩點慈航真人都沒有。所以看這尊神像有可能是道教的慈航真人。

10、有沒有長鬍子的佛像?

長鬍子的佛像也有很多,無論是釋迦摩尼佛的造像,還是阿彌陀佛的造像,或是其他如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等等帶胡須的造像。

在佛經中有過記載:迦毗羅衛國的佛陀跋陀羅翻譯的《佛說觀佛三昧海經》中就記載著佛陀長有胡須。

像上圖一樣,是早期犍陀羅風格的佛像。大都是以西北印度當地的土著王侯作為模特,雙眼很大,胡須濃密,有著很明顯的地域特徵。

早期造像的地域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在後來漢地的造像中,更多的轉化為更為慈悲的相貌,也就大多不帶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