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短發型 » 促進成長發展
擴展閱讀
流行發型圖片 2020-08-19 19:50:42
梨形臉直發 2020-08-27 22:25:16
鹿晗棕色發型圖片 2020-08-28 03:41:15

促進成長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3-09 05:06:55

1、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現代教育論認為,人的發展在本質上是一種通過實踐不斷自我建構的過程。這就是說,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是為了滿足自己身心發展的需要而上學求教的。他們,只有找到自己在教育活動中的准確位置,接受教師對他們的各種積極影響,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而在學校教育的「基層」組織——班級管理工中,班主任作為直接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其作用在於按照社會實際需要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思想品德方面的言行去誘導、影響學生,不斷滿足他們成長過程中復雜的、多維的、客觀的身心素質發展的需要。我在九九年擔任過中專部九九級音樂班的班主任工作,今年,又同時擔任中專部美術班的班主任工作。對於音樂班和美術班是老師們公認的難管理的班級,他們個人意識強而集體意識差,個性強而組織紀律差,好專業而文化課成績差。針對音樂、美術班的學生的這些特點,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感化他們,以激起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自我管理的意識,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一、了解、寬容和信任學生人最根本的內在驅動力是其所追求的自我價值,這需要一個良好的受尊重和受重視的成長環境和相關的發展主體性作為教育條件。對於學生,如果缺乏被尊重的情感體驗,就無法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價值觀。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者要從多方面來培養人,那麼他首先應該從多方面來了解學生—為此,我在一接受這個班的時候.為了深入了解學生,採取了觀察分析、資料分析、個別談話、調查等方式.制定了《學生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學生的過去和現在,學生成長的家庭生活環境和經常接觸的人或事,學生的優缺點和特長愛好,他們苦惱和憂愁以及他們對音樂、美術的理解和看法等,以全面的客觀的了解每一位學生,只有全面了解了學生的心理活動,才能打開心靈的大門,找到適合他們個性特點的教育途徑與方法,有的放矢地實施教育過程並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有人說,孩子需要寬容和信任,如同植物需要陽光一樣。在現代教育教學中,寬容已作為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視。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文化生活的進一步繁榮.當代中學生的知識、視野更得以拓寬,他們的批判和參與意識比較強烈,對社會現象、班級工作和任課教師敢於發表一些主張或看法。對此,我給予充分的重視和理解,能夠及時採納的建議及時採納;暫不能實行的,我都向學生解釋清楚;就算是錯誤的意見,也允許學生把話說完,並引導學生知錯、析錯、改錯。尤其是教育那些品德不良自律能力差的學生時,我採取了循循善誘,以關心、理解、寬容的教育態度去對待他們的缺點和錯誤,尊重激發這部分學生潛在的自尊心,我給予他們更充袷的時間和空間,給予他們更深層次的期待與信任,平時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和表揚,激勵他們轉化上進的信心。尊重學生就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這是教育的原則,也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我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感情為基礎,不踐踏學生的心靈。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和自尊心。為此,我在對待那些專業能力差的學生時不是去打擊他們而是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有的不適合學聲樂就多鼓勵他們練習器樂、有的樂感不好就多幫助他們補習視唱練耳,有的心理素質不好就多鼓勵他們上台表演。總之使每一位學生在他特長的一個方面找回他們的自尊和自信: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地利著名教育學家布貝爾說過:「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圖,而是師生間的相互接觸。「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教育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教育過程的積極參與者。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渴望有機會了解與成長相伴而來的責任。比如,在針對學生某些不良行為制定防範措施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制定,然後和學生共同商定這些措施。這實際上給了學生自我選擇的機會和權利,體現了他們的自主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也就使學生逐漸地學會對自己負責,並勇於承擔責任。又如,班級晚會的召開,班內板報的設計、學校運動會的組織等,我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間。這樣,一方面,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教育影響才能內化為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知識信念,並不斷得到強化,最終就會作為一種精神品質植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他們參與學校生活和未來社會生活的一種准則。另一方面,學生的這種轉化反過來又有助於教師進一步發揚教育民主,培養與學生的和睦感和共鳴感,從而真正把學生看作是自己的合作者。當然,我在建設良好師生關系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地位,並注重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在民主作風下自覺地培養自治自律精神,不斷地增強責任感,進而促進其自身的全面成長。三、建立和睦相處的同學關系與人和睦相處是處理人際關系的一條重要原則。學生之間的接觸在時間上最頻繁,在空間上最接近,因此,我在平時積極地引導學生之間的交往,充分開發學生的交往資源,努力營造和諧良好的班級道德氛圍,以滿足學生具有社會性發展的基本的人際交往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我讓學生懂得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相互欣賞、相互重視、相互關懷的關系,使他們形成對人際關系的正確認識和信念。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擴大,學生之間培養起真誠友好的同窗之情與健康的人格;就會從感情上把愛的范圍不斷擴大,願意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更多的人,這無疑為他們以後走出校門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所必備的另一種個性品質是競爭意識。在學習生活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它對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在這方面我積極地引導學生之間的競爭。使學生認識到現代社會要完成一項重大任務,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方面的力量所能及的,而是需要一批人、各個方面齊心協力,精誠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只有建立團結、和睦的班級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際交往態度,才能引進合理的競爭,並在競爭中架起友誼的橋梁,促進班級成員間的互助互愛。四、嚴格、耐心地教育學生學生在認知道路上能否取得進步和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班主任之嚴與愛的有機結合。在班級體中,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具有各自不同的個性特徵、行為習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他們都渴望得到師愛的澆灌與扶持。不過這種師愛並不等於母愛,而要與嚴格要求融為一體。因為我們的教育就是通過外在的科學、合理、嚴格的要求來體現,並逐漸內化為學生的認知需要和實際行動。因此,為了達到教育目的,我充分的認識到這一點,那就是無論平時多麼平易近人,仍要堅持嚴格管教的原則,此所謂「嚴慈相扶」、「愛而不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不斷滿足學生求知學習等方面的客觀需要。五、勤指導,讓學生多參加表演活動學生應多參加表演活動,在表演中感受和檢驗自己所學知識來展現自我。這一點體現在音樂班、美術班的學生身上尤為重要。因此,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我積極的給他們創造表演的機會,讓他們積極的參加學校組織的一切文體活動。為此,在每個學期中,我都和中專部的領導及各位任課教師共同協商,安排一系列的活動,以激發每一位同學的學習和表演慾望,如音樂班一月舉行一次班級晚會,定期舉行聲樂、器樂、舞蹈能力匯報,美術班一月舉行一次習作畫展等等,這些活動,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表演和展示自我。特別是這個學期,有的同學已聯繫到實習單位而去實習,有的同學想繼續深造,准備明年考職大,而編到了教職大班,有的到了高中部學習,而剩下的大多數同學,在實習、繼續深造和繼續完成中專學業之間徘徊,思想不定,所以在學習上有些鬆懈,為此,我們安排了更多的活動,來激勵他們。首先在國慶節放假前,我們已成功地舉行了中專部「慶國慶文藝晚會」,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贊揚,這次晚會的編排者,表演者都是同學們自己,而節目又以音樂·班為主,美術班的同學是這次晚會的舞台設計者和裝飾者。在十五周,我們還安排了中專部合唱比賽,在這個活動中,音樂班雖不直接參賽,但他們每兩人一組分到其餘各班,是他們的教唱者、指導、排練者和伴奏者:另外我們還准備在元旦時再組織一次晚會,在學期結束前,組織一次音樂班的專場晚會和美術班的大型畫展,通過這些活動的安排,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大增,也更加努力、刻苦,更有了學習的動力:

2、老師該如何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每一個老師都有一份職責-------教書育人。但是在目前的學校當中,由於分數的重要性,因此老師更多體現的是教書的職責,育人的作用往往被忽視。但是在我看來,育人比教書更加重要,一個會育人的老師才能真正的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兩個才女,兩樣人生。說的是兩個讀初中的小女孩,都是極不擅長數學的,姑且叫他們小毛與小席吧。小毛的作文極好而數學極差,數學考試常常不及格,為了對的起自己的父母和老師,她硬生生地把數學題死背下來,此後的幾次數學考試她都拿了滿分。但是數學老師卻認為她成績的提高百分之百是因為作弊,她是個敏感而倔強的女孩,不懂得如何適度並忍耐地保護自己,就直接頂撞老師說:「作弊對於我來說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師,你也不能這么侮辱我。」被冒犯的老師氣急敗壞地羞辱了這位學生,並在她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陰影,即使後來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她的作品幫助很多人樹立起堅強的人生信念,但她自己始終走不出心理陰影。她,就是著名作家三毛。

另外一位女生小席,她遇到了一位會育人的數學老師。在她面臨需要補考才能參加初中畢業考試的困境時,她的數學老師在考試的前一天下午突然在黑板出了四道題讓大家做,同學們積極地把題目給她講解了一番。這沒頭沒腦的四個題與同學們的舉動讓小席內心充滿了感動,也成為了她一生中溫馨美麗的回憶。她,就是一代才女席慕蓉!

三毛先生遇到的這種老師只是會教書的「經師」,並不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席慕蓉遇到的這位老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能教書育人的老師。老師需要時刻提升自己的水平,要能夠在不傷害學生的前提下妥善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這樣的老師,才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才能成為一個積極的、大寫的人!

3、為了更好的促進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您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幫助或指導?

一,向孩子的老師了解孩子學習上的症結所在。

1

孩子上課是否用心?作業是否認真?能否按時完成?

2

孩子平時喜歡與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沒有受到什麼消極影響?

3

孩子的特長是什麼?興趣是什麼?



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關心他,支持他,鼓勵他堅持不懈,頑強奮斗。

2

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不依賴他人的良好習慣,不要老乾預,老指導,老幫助。

3

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失敗,告訴他是成功之母,要善於從失敗中找出成功之路。

4

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績的方法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體會到,無論成功或失敗,只要他盡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樣愛他。

5

鼓勵孩子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一步步地爭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要鼓勵與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比如,與孩子展開寫作業競賽,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到寫作業的競賽之中,使其興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業;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學習任務以及如何玩耍,這樣既了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讓孩子明確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務,還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進而增強孩子自我做主的責任感和義務感。

二,

向孩子的老師、同學或朋友了解其優點。

比如,孩子的特長、興趣以及其他表現良好的地方。要結合他現有的優點,鼓勵和督促孩子發揚優點彌補不足,建立起對文化課程學習的自信心,形成對文化課程的興趣以及學習上的成功感。



幫助孩子進入學習狀態。

比如,孩子遇到困難時要關心、支持、鼓勵;孩子出現進步行為表現時及時給予表揚、激勵和肯定,鼓勵和支持孩子尋找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

4、如何做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第一個建議,一個月左右主動到學校去拜訪老師一次。現在有的孩子有點兒兩面派作風,當著老師一面,當著家長面,如果家長和老師見面孩子就沒有辦法鑽空子了。有這么幾個要了解,雲掌財經第一點,學校最近開展了哪些活動,我們根據活動內容教育孩子。
第二點,學校最近對孩子提了哪些要求?我們在家裡按照這個要求來要求孩子。
第三點,學校學生有哪些不良傾向?比如老師說我們最近學生厭學,你要看看您的孩子有沒有這種情緒?這些不了解想配合也配合不了。比如老師讓小孩講文明,小孩回家跟爸爸說「爸爸好」,爸爸說干什麼,一邊去!如果爸爸知道學校這樣要求就不會這樣做。
第二個建議,就是孩子想「假如我是老師」,站在老師的角度考慮問題,話該怎麼說,這樣肯定能做到一致。但是現在有的家長沒有這個意識,張嘴就說。有的小孩說「爸爸,今天老師講了一個故事,雷鋒的手被砍了的故事」。如果你聽後就會說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這個家長說什麼?他說「你小心點兒,如果你不聽話我也砍你的手!」
所以我們覺得大家要記住這句話,「假如我是老師」!
第三個建議就是向學校正確的觀念教育靠攏。現在都是素質教育,但是有些家長「重試輕德」,只要孩子考一百分什麼都不管。學校搞什麼活動大家不支持,有的學校搞遠足活動,家長跟在學生的後面看著孩子,半夜睡覺的時候去給孩子蓋被。這個心是好的,但是家長要轉變觀念,一個孩子沒有挫折,沒有困難是很難成才的,我們要開展這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第四個建議,虛心向老師請教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老師在總體上都比我們高,再說了老師教育孩子成百上千,我們的經驗沒有老師那麼豐富,多向老師學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比如說家長自己覺得孩子特別聰明,可是老師反映這個孩子還要繼續努力,家長不同意,為什麼呢?因為家長只看到自己孩子的情況,老師是從總體上看的。結果老師到學校一聽課,發現別的孩子舉手回答問題,特別好,自己的孩子說不出來,才知道我的孩子不是最聰明的。
所以教育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我們應該向老師多學習,對學校工作要多配合,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形成一種合力,對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習慣的培養確實對我們孩子很重要,「小習慣決定大未來」!曾經有人講過一句話,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舉個例子,有個孩子小時候沒有形成好的習慣,總是把東西亂扔,結婚之後還是這樣,第二天抓著衣服穿衣服,抓著褲子穿褲子,最後襪子找不著了,急了,這時愛人給他新襪子,他開會的時候流鼻涕,結果一掏兜擦鼻涕把襪子掏出來了。

葉聖陶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現在我們的孩子習慣如何呢?我覺得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

第一,小懶蟲。懶得不得了!孩子什麼活都不幹,咱們比較一下,您像孩子那麼大的時候干多少活兒,現在的孩子干多少活兒?

第二,小饞貓。饞得不得了,現在孩子吃的東西都是有添加劑的東西,很多都是垃圾食品。人家說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一條腿的,吃一條腿的不如吃沒有腿的。但是現在我們的孩子胡吃,結果就是偏食厭食。
第三,小依賴。
第四,小散漫。
第五,小磨蹭。
第六,小馬虎。
第七,小犟牛。說一不二,我說買哪個玩具就買哪個,沒錢就借錢買去。一個小孩要吃冰棍,吃完還吃,媽媽就是不給買,孩子也有高招,當著大家的面把媽媽的裙子掀起來了,不買就不放心。
所以從這些問題來看,抓習慣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5、如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

如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我們時刻以高標准衡量自己,提出「以人為本」的辦學指導思想,注重全體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為孩子明天的幸福奠基。一年來,我們嚴格落實課改精神,積極推進課程改革,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契機,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以課堂教學為基本陣地,以校本課程開發為載體,以少先隊活動為輔助,正確制訂相關的保障措施,全方位推進課程改革。其中反映我校特色的《創造思維訓練課》開發是我們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內容之一。

一、做一個具有深厚文化積淀的人

一個人的學生時代,除了課堂學習之外,閱讀書籍應占重要的位置。因為書籍為我們構造了一個繽紛的知識王國、生動的情感世界。古人雲:「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而今,時代的飛速發展使知識經濟已見端倪,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讀書的重要。因為,讀書是積累、是儲藏,是汲取前人認識生活,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精華。為了幫助學生有選擇的閱讀,領略我們祖國五千年來的燦爛文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激起他們對書籍的渴望,我們特按年級選編了一套「賞讀」教材。每篇文章後面還編輯了閱讀提示,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和運用。所選文章以名家名篇為主,其餘也都是膾炙人口的美文。為了更好地落實這門課程,我們還組織一些相應的活動,如「朗讀比賽」「我和好書交朋友」演講比賽和徵文比賽,還有「古詩默寫」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也受到了一定的美的熏陶,語文素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做一個充滿陽光富有朝氣的人

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我校以健康第一為基點,以群眾性體育活動為內容,以全員參與為基本特徵,以終身體育為目的,採用多種快樂體育形式,全方位設計學校的體育活動內容,深入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推進了學校素質教育。

1.課堂體育

我們根據體育課程的目標與內容,以使每個學生至少掌握一項終身喜愛的體育項目,進行課程教學資源開發,改革體育課教學,調動學生活動積極性,營造"陽光化"體育課堂。將竹竿舞、太極扇、健美操和象棋、圍棋、國際象棋教學納入學校課程,確定課時,保證師資和時間。在教學的同時,開展班與班、年級與年級之間的比賽,在普及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將棋類活動引入課堂,使其在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大課間活動豐富多彩

大課間活動是學生的一種體育生活,是他們在校園中的體育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終身體育一個不容忽視的起點。我們通過論證篩選法,根據學校場地、器材、學生的身心特點,文化

課程設置等客觀的實際情況,構建了健康的、快樂的,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與張揚的,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形式,順應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開辟了足球顛球,籃球拍球、呼啦圈、跳繩、踢踺子、健美操、跳皮筋游戲、乒乓球、羽毛球等十多個項目,讓學生在一些自練及自創自編、競技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多角度多項目的輪流運作,已成為學校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發揮了體育發展學生個性、滿足學生身心發展需求、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學生情操的教育優勢。

3.採用分組分年級進行實驗活動

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不同的特點,我們對體育大課間活動採取分組進行。一、二年級同學入學時間短,自我意識與活動水平、技巧、能力低,活動興趣尚未分化,主要以大眾的、快樂健康的、帶有地方及校情特色的輪換活動項目,如呼啦圈、跳繩、打沙包等項目為主。中年級結合學校特色輪換活動項目以足球顛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接力賽等項目為主。高年級安排一些技巧性較強的項目,如籃球、足球等進行活動。

三、做一個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

新課標的核心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教育就是要開發每一個學生的創造力。創造思維訓練課是以發展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志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技巧和實踐能力,塑造創造性人格的一種課程形態。

為進一步尋求創造教育的切入點,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和思維。在抓好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同時,結合課改精神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努力探索校本課程教學方式,為此,我們自編了創造思維訓練課教材、課間八分鍾活動教材。

1.創造思維訓練課的內容

我們自編了創造性思維訓練課教材,每周一節,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創造知識、技巧、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有適合各年級的創造思維訓練教材12冊,主要內容包括:觀察力,想像力,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側向思維,集中思維,聯想能力,直覺思維訓練等八個方面,進行大量的思維體操訓練平衡整合左右腦效應,傳授創造技法,傳播創造故事,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質,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修改完善。

2.思維訓練課的訓練方法

課堂上,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或實驗操作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想像、類比、推理、判斷等創造性思維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的自覺運用發散提問、延遲評價、集體討論、思路揭示、急驟聯想、結果預測、多向求解、快速猜測、分析組合、激疑存疑、邏輯推理、問題解決、定勢打破、指導發現、實驗觀測、發明創造、展覽參觀、文體表演等創造性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興趣和創造熱情,以及靈活運用多種方式獨立自主的、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

3. 課前八分鍾活動內容

課前八分鍾活動的內容是在學校總體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體現總體性、廣泛性、時代性、形成系統化。只要遇到重大節日、國內外重大事件、熱門話題,學校就倡導以這方面為主題開展活動,平時各班根據班級的情況及學生年齡特點自由選材。我校的課前八分鍾活動根據低、中、高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能力、組織能力,以及教育目標等,制定全校統一的系統性活動內容。即低年級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為主要內容;中年級段活動內容以延伸學科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求知慾望為主; 高年級以啟發學生的創造志趣,掌握創造技法,提高創造能力為主的高層次活動。

4、課前八分鍾活動特點

課前八分鍾活動提倡一個「活」字、注重一個「新」字、突出一個「趣」字、體現一個「實」字。活動的開展力求讓學生扎扎實實地有所收獲,有所啟發;力求讓活動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貼近科技。 以上是我校一年來所開發和實施的校本課程,學生在校本課程開發中身心得到了健康、快樂的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明顯提高了,因此我校非常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為了更好地落實這門課程,學校提供研究、開發、學習經費的投入,以保障學校課程的順利實施。我校還專門成立了校本課程領導小組,有校長親自任組長。每學期都把校本課程納入課表,在師資緊缺的情況下,還配置了專職的校本課老師。教導處還有專人負責管理。我校還組織老師進行相應的校本培訓,只要有機會,就組織老師出去參觀學習取經。每個上校本課的老師都能做到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反思。每學期學校都要組織全校性的校本研討活動,目的是更好地探索校本實施的有效途徑和實施方法,總結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大家群策群力,本著「邊實施邊建設「的原則,在行動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與合作中促進我校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努力完善這門課程。

6、怎樣促進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

(1)多參加社會活動,各種社會活動
(2)多去做義工
(3)多閱讀書籍

7、如何促進教師成長

學校的發展需要一支專業化水平很高的骨幹教師群體,需要優秀的、有自己教育優勢和特色的骨幹教師引領整個教師隊伍的成長。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參加工作以後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由於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立足校本,採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讀書———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教師的專業成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所處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教師不應是專業發展的「被動的接收器」,教師應是自身發展的積極建構者。「自覺」、「自主」應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詞。它具體表現為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即教師能自覺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自覺地對過去、現在的狀態進行反思,對未來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與程度做出規劃,並能自主自覺地遵循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計劃、途徑,努力實踐,成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發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使教師的成長由自發轉向自覺,由個別轉向群體。可以說沒有一個優秀的教師是師范院校直接造就出來的,優秀教師都是在工作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必須抱著積極主動的心態,尋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資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書籍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當一個教師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非常渴望獲得它們的時候,他就不會放棄任何—個可能通向成功的機會。他會利用、發現、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自覺學習,關注校內外的先進經驗,舉一反三,注意積累自己的實踐歷程並加以理論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說,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是其成長的最關鍵因素。
二、培訓———提升理論修養
一個好的教研組,必須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研組成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養以及較強的組織能力。學校各教研組要帶領本組教師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專項培訓。通過理論學習,養成教師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教師的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請進來。所有走出校園培訓的教師回校後必須要在校內上一節匯報型的提高課,這樣不僅使培訓的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還使校內的青年教師開闊了眼界。校內培訓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廣大教師學習國內外報刊雜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請教育專家或名師來學校講座。學校要為教研組成員提高業務素質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廣大教師自覺的參加學歷進修,把理論學習內化為自覺行動。
三、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集體備課應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酌情加減、課後反思」的原則。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課本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後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能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
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提倡的「三級備課」:即自備、復備、完善。自備,教師分到備課任務後,根據備課要求先行備好教學設計;復備,備課組活動時,由備課教師先行說課,備課組成員就該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見,備課教師根據成員意見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教案,使之更為完善,並在教後及時填寫好「教後札記」,完成「教學反思」。
這種方式有三點好處: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
四、集體評課———案例引領式校本培訓
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每學期要召開幾次全校性的教學研討活動(包括校級評優課、開放日觀摩課、青藍工程匯報課、優秀教師示範課等)
,形成「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備課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並盡可能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
集體評課應達到以下目標:其一,評出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能加快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目前,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既要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產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嘗試走班———創建更廣泛的交流平台
學校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要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學校就要著力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學校可試行教師走班制。措施可以課改為龍頭,年級為試點,由各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或者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
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言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還可以籌劃和實現年級大課走班嘗試、跨年級走班、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規范,離不開教研組和備課組平台的合作交流,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更離不開自身的奉獻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個條件的和諧統一,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8、有利於學校發展,孩子成長的建議

外出參觀,實地考察,開設校內圖書館和班級圖書角,建立學習小組,成立興趣小組,請校外專家老師來校給師生做專題講座,豐富學生的業余活動,使孩子健康成長。

9、如何理解勞動促進人的成長與發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勞動中,不僅人類的四肢等身體器官及它們的功能得到了鍛煉和發展,人的智能素質也得到了發展;勞動是培養和發展人的道德品質,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徑,好逸惡勞能腐蝕人的心靈,毀滅人的理想;勞動不僅能夠促進人的生理、心理和品德的發展,而且與個人的成才、事業的成功緊密相關。

10、如何使用積極的互動,促進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每一位家長的願望。孩子也都需要父母之愛,但有時候單有關愛是不夠的。如果希望把子女培養成真正有涵養和見識的人,家長需用積極或激勵的方式跟孩子溝通,將對下一代的關愛身體力行。積極的互動對孩子們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孩子們總是愛觀察和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因此請眾位家長切勿忽視自己作為子女的榜樣的力量。同時家長也必然要創造一個良好家庭氛圍促進有效溝通,重於雙向互動而非表達指令,懂得鼓勵激勵而不只是盲目贊美。

這樣的家庭環境是親子積極溝通的開始。讓孩子持續地感受來自你的關愛和需要特別重要,這使他們更容易健康自信的成長。父母懂得撫慰孩子,讓家庭成為溫暖安全的避風港,是積極溝通的基礎。請不要吝嗇用語言和行動向孩子表達你對他們無條件的愛:告訴孩子他們的存在和陪伴讓你充滿感恩,不要介意常常說「我愛你」──對於孩子來講,這是一句永遠也聽不夠的話。身體的接觸也可以拉近親子間的關系,研究甚至表明這對於孩子的身體健康有益。請嘗試多擁抱孩子,相信你和孩子都能體會到那種難以言喻的溫暖和依戀。請平心靜氣地和孩子溝通,並 把「請」和「謝謝」掛在嘴邊,讓子女感受父母的尊重和禮儀。

塑造積極的家庭環境,也要求家長將負能量擋在門外,不要在孩子面前處理激烈的家庭矛盾。讓家裡沒有憤怒和肆意地爭吵,能令孩子更好地管理情緒,培養同理心。如果孩子一進家門就感覺到壓抑,他們必然會緊張並且在感情上疏遠自己的家人。還可能逐漸變得焦慮,抑鬱,自卑甚至言行不端。而塑造積極的家庭環境的目的正是為了把這些負能量從孩子的生活里驅逐出去。

父母的溝通方式也是形成積極互動的重要因素。通過溝通,孩子們學會更深入地思考,認知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僅如此,善於自我表達的孩子在回憶和總結童年記憶方面的能力也更勝一籌。新的研究證明,有早期記憶的孩子們會在成長過程中梳理這些回憶,從過去經歷中學習,指導自己的行為,並有利於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和進行更明智的選擇。該研究顯示,父母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些家長與孩子的對話風格「重復單一」、習慣問只能用「是」「否」回答的問題而非自由拓展話題,通常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出的小孩記憶就不那麼鮮活生動;有些家長則用一種更「用心」的方式進行對話,例如問開放式問題或讓孩子講故事,讓孩子回憶生動的幼年細節,提高解決問題的技巧。

家長使用這種用心的方式鼓勵孩子進行自我表達-問一些細節性的、開放式問題,鼓勵孩子講故事、進行回憶和描述日常瑣事。參與到孩子的每天活動中去,讓他們談論自己正在做什麼和想什麼,通過詢問他們在不同情形下的心情來鼓勵他們表達自己。避免問只能用「是」、「否」回答的問題,而要用「是什麼」類的問題,例如「發生了什麼?」「你對於這件事的想法是什麼?」更好的方式是問「怎麼樣」和「為什麼」類問題,例如「那是怎麼發生的?」「你為什麼要那麼說?」以直接的「講述」方式可促使他們進行更完整的回答-比如「告訴我更多關於那件事的信息」。

另一種對話的方式是在各種游戲或活動中讓孩子去主導。讓他們在游戲中分配角色、設定故事背景、或者決定他們想進行何種類型的藝術創造。讓孩子主導會激發他們的想像力,並在向你講述規則、故事線和想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深入交流。在你們對話的時候,你可以給孩子設立一些小小的挑戰,向他們介紹一些新想法,並讓他們解釋自己所做的選擇。

在你們的交流中,你需要練習與孩子的「當面」互動:每天都要撥出時間來全神貫注地傾聽他們。我十分理解家長們勞累工作一天後有時甚至無暇吃飯,更不用說認真去聽孩子的一字一句了。然而,孩子們很需要對方全心的注意力,以感到自己被真正地傾聽。簡單的傾聽就能在孩子身上發生奇跡的效果。父母應以三七原則為目標:七成聽,三成說。而「說」的部分應圍繞著問問題或多用肯定詞句來拓展對話:「噢真的嗎?快告訴我更多信息。」「那太好了。」「我理解。」

最後,家長和孩子之間建立良性互動的方式是進行適當的鼓勵,而非盲目贊美。雖然鼓勵和贊美都體現了對孩子的肯定,然而家長也應該有所取捨。另外大人對他們的評價和肯定固然重要,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也要學會自我肯定──對自己建立自信。過度的贊美會使孩子依賴於大人的肯定,致使他們一旦沒有得到贊美就會造成精神上的不安。因此,不宜盲目贊美,避免造成孩子對贊美的依賴性。請家長把溢美之辭留給他們的重要成就,例如創作了一幅的充滿靈性的美術作品,或是攻克難題,再或是在具有挑戰性的項目中獲得成功,不一而足。

相對而言,鼓勵是更好的方式。減少單純地贊美,更多地進行有意義的激勵。家長們應對於孩子在一項活動中大大小小,完成或沒有完成的不同組成部分進行鼓勵和評價,明確孩子們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所使用和學會的技能。而非對整個事情做一個敷衍的評價。在這里,我建議家長每一天都要盡可能多地鼓勵孩子。當孩子們在進行一幅畫作的時候,你可以詳細的描述這幅畫作有多漂亮。鼓勵他們及時盡快完成家庭作業,激勵他們迎接挑戰。請注意在語言上,鼓勵和贊美是有所區分的。贊美時,常會用:「你真棒!」, 或者「你做的真好!」這種評價的語句簡單而直白。想要鼓勵自己的小孩,則要使用更加准確的語句形容孩子的工作,並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如此才能促使他們思考自己在做什麼,怎樣做得更好。大量的鼓勵匯集為真正有意義的贊美,幫助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

良性的互動主要是讓孩子們樹立自信,相信自己擁有追求卓越的能力,並因此建立積極正面的自我形象。家長應該為孩子做出表率,在言行舉止上引導他們。如果家長們能夠和孩子們進行良性互動,就會從孩子那裡得到積極正面的反應,實現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