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美少年用來束長發的頭飾叫什麼?
束發簪 瓔珞
2、誰能告訴我頭飾有哪幾種戴法!
頭飾的戴法?有的頭飾既能當頭飾,也能當手飾。頭飾有很多種類分的:頭花、皮筋、頭扎、頭箍、夾子、一字夾、青蛙夾、鴨嘴夾、頂夾、爪夾、香蕉夾、bb夾、頭戴······
3、街頭亮點,造型前衛的頭飾怎麼選?
前衛,何為前衛?我認為每個人的觀念都不一樣。
誇張、抽象、復雜、仙女......每個人心中的前衛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美麗,適合自己的能讓自己變得有魅力的就是我們的前衛了。
前衛的基本含義是新異而引領潮流。大家可能認為明星的頭飾更加前衛,但是我們都遺忘了其他方面,造成了顧此失彼。其實明星的前衛大多數都只存在於雜志封面這一類上面。他們有前衛的化妝技術,前衛的服裝,前衛的場地,前衛的攝影師。我們是不是也很少看見明星平時逛街穿的特別新奇。
其實,我們這種小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追求過於前衛的頭飾。因為我們可能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新穎的東西都是最容易被批判的,好的東西在開始必定飽受折磨,而我們必須得承受,所以我認為我們的前衛就要選合適自己的為自己加分的。
當然,我們也要追隨時代的步伐,甚至爭取超越時代。比如,我們國家的稀有物種正瀕臨滅絕,你卻把它當做草葯割掉。國家在保護野生動物,你卻從小販那邊買來一大塊野生皮草說要新穎,引領潮流,要把它做成一個美麗的帽子做頭飾,要買象牙做梳子。我想這樣的前衛必定中有一天會結束。相反,你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與政策,開始嘗試節能環保,用廢棄物品在回收做成了一個小小的發夾。我們這總有一天會成為潮流,而你就是引領時代的人,你就是那個最前衛的人。
4、古代男子發型
中國古代男子的發型是四方髻,不同朝代有所不同(滿清除外)。
戰國、秦、西漢是前面類似中分,頭上的發髻略向左偏。
再就是不同的時期可能有些人上面的發髻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有的包塊麻布,有的系條布帶,還有時什麼也沒有,或者散成馬尾辯狀(一般是囚徒或者市井乞丐,絕非大俠、公子帥哥的發型)。
大多數正常男子,都應該是束起來的,無論貴族、官吏,還是良民。
什麼人披散著後面呢?
道 士,也不是何時何地的道士都這樣的發型,南方天師道的道士們做法的時候,有時披頭散發。
江湖上的流浪漢,或者部分被稱為游俠的傢伙,好有乞丐,懶得或沒人給他們收拾,於是披頭散發,落得瀟灑。
還有就是未成年的少年,可能前面的頭發束起來了,後面的還沒長太長,不容易束到一起,於是暫時披散。
真正的古代男子的發型也不可能像我所想像的那麼標准規范,就是四周的頭發都一絲不苟的盤在中央,包括 後面的,要知道有兩個原因: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長出的頭發不能經常剃掉,而且廣大勞動人民是沒有閑工夫使勁規矩頭發的,差不多盤起來就是了,後面的頭發也 像歷史書插圖那樣(多是貴族、官吏造型)沒有雜毛露出不太現實,但是絕不可能所有人裝酷披散著頭發,而且現在的影視劇中是從頭頂一直披到底,
頭飾:古代男子頭飾為束發冠笄。冠的形制有高冠、弁、梁冠、籠冠、小冠、襆頭、幘、帢、帽等。其細別的各種冠帽之名,如委貌冠、通天冠、遠游冠、進賢冠、大帽、圓帽、鵝帽、唐巾、席帽等,可達數十種。也戴各式頭巾如四方頭巾、萬字巾、雲巾、軟巾、幅巾、葛巾、華陽巾等。還有的地區農民戴笠帽。
以下是幾張古代成人男子的標准發型,大底都這樣,主要看你能不能在頭飾上玩出花兒來。
關於女子的發型:
第二張圖,類似下圖
第三第四張圖類似下圖的演化
第五第六章類似下面這幾個發型的演化,垂髫顯得年輕,是小孩扎的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5、男生的頭飾有哪些?
有意思的問題。我想包括:特異的發型,帽子,發帶,如果是長發的話,可以借鑒女生的各類發飾。
6、男留長披肩發型可以夾蝴蝶結彈簧後腦勺發卡頭飾好嗎?
只能說每天的審美觀不一樣,欣賞水平也不一樣,但我認為這樣做蠻好看的,這樣更能顯示出自己的個性來。
7、頭飾的各族頭飾
人類使用頭飾的時間是很早的,而且都和裝飾有關。中國漢字中的「美」字,其實就是一個戴著頭飾的人。其頭飾也許是一個羊頭,有兩只角;也許是兩根長長的翎毛,因而有人說「美」字「像頭上戴羽毛裝飾物的舞人之形」。其實,這種情形在古代民族和現代少數民族中都經常可以見到。可以說,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戴頭飾的歷史,而且都以不同的形式流傳到現代。
我國雲南省西南部的滄源縣現在是佤族聚居區。就在這里的勐董河下游兩岸陡峭的崖壁上,保存著我國最古老的崖壁畫之一滄源崖畫。滄源崖畫共發現十個畫點,清晰可辨的人物圖像七百餘個。其中,凡是形體較為高大的人物圖像幾乎都有頭飾(有的還有尾飾),而且頭飾非常突出,有的頭飾的長度甚至超過人體本身的長度。滄源崖畫中的頭飾,多為牛角、鹿角、牛尾、鹿尾、虎尾、鳥羽等物,尤以牛角頭飾為多。這種情形,和某些古籍中對雲南少數民族的記載是完全一致的。《雲南志》說;「望苴子蠻……衣短甲,兜上插氂牛尾,馳突如飛,其婦人亦如此。」《宋史·蠻夷四》說:「使者衣虎皮顫裘,以虎尾插首為飾。」此外,明清時期編纂的多種志書,對基諾族、景頗族等,都有「首戴骨圈,插雞毛,纏紅藤」之類的記載。歷史上我國少數民族的頭飾於此可見一斑。
現代的首飾,材料單純得多,僅限於某些貴金屬如金、銀以及金銀之類的合金仿製品和翡翠、玉石、鑽石、寶石、珍珠、珊瑚、流浪等。近年來,雖也開始製作塑料、陶瓷首飾,但普及度較低。相對來說,少數民族所佩戴的頭飾,其所用材料要豐富得多,而且也不一定追求名貴,而是就地取材,因時制宜。概括起來,世界少數民族用作頭飾的材料大體可以區分為這樣三類:動物類、植物類和礦物類。動物類除上面已經提到過的獸角和羽毛外,還有獸骨、獸牙、貝殼、蛋殼、蟹爪、馬爪等,甚至還有某些小動物。植物類頭飾有花朵、樹葉、竹片竹管、木片木棍、苔絨等,甚至還有成只的水果。礦物類頭飾物有各種礫石、石珠、石片或金屬如銅、鐵、金、銀等。可見,少數民族的頭飾物是十分多種多樣的。稀奇古怪,但也是十分豐富多彩。
我國少數民族的頭飾和其他首飾和體飾一樣,以銀為主。同時,還有金、銅、錫等金屬,玉、松石、珊瑚等非金屬材料,羽毛、獸角、獸牙、花朵、竹筒、木片等動植物材料和絨球、絲穗等棉毛製品。頭飾的形式有簪、釵、箍、圈、梳、珠、牌、扣、泡,有的乾脆就是銀元和鑰匙。蒙古族無論男女,頭發上都飾以寶石、珊瑚、碧玉,女的插銀簪。西北土族也常以珊瑚、松石作頭飾。新疆的柯爾克孜族婦女發蓋上飾銀元、銅珠;而未結婚的姑娘則在帽子上飾以珠、穗和插三至四根貓頭鷹、雪雞羽毛;老年婦女則在發辮上墜銀元和鑰匙。塔吉克人常在帽沿上飾以銀鏈,已婚婦女的發辮上卻綴白紐扣和絲穗。塔塔爾族的頭飾則是舊銀幣和金屬牌。錫伯族的頭飾較為豐富,尤以新娘為甚,戴頭箍、插簪子和鬢釵,戴花。滿族入關前也主要以花為飾,入關後銀飾十分繁多。西藏的門巴族女子飾彩色珠串,男子則在帽邊用孔雀羽毛圍扎,十分雄壯美觀。塔巴族頭插竹簽、銀簽,戴珠串,插鳥翎。羌族插銀或鋼打制的簪、釵。白族則插銀或玉的頭轡。傣族婦女除銀釵外,還喜歡插色彩鮮艷的塑料梳子和戴鮮花或塑料花。苗族頭飾均為銀制,十分豐富突出。布依族插銀發簪。水族喜歡在頭上插梳子。仡佬族除一般的銀簪外,還有一種白銀發飾,專門戴在頭上。壯族婦女一般都使用銀針、根簪。瑤族、畲族的銀制頭飾都十分突出。高山族與其整個服飾相配合,戴羽冠、角冠、花冠和銀冠。 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臨近省。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農業以種植青稞為主,也有小麥、油萊、豌豆等農作物。
藏族服飾和裝飾風格大致可以分為藏東、藏南和藏中、藏北四大類。這四類又可以分為農牧區二大風格以及各年齡階段和不同性別、不同社會地位、不同身份之分。這是各地藏族服飾共有的特點。由於藏民族居住的地域廣闊和山川的自然阻隔,造成了雖屬同族但服飾各異的局面。
藏族服飾,作為一種存在於本民族文化生活模式中的組成部分,佩帶又是構成藏族服飾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佩帶的裝飾品的質地一方面是金銀物器,另一方面是天然寶石。
藏族服飾文化里頭飾是最具地域特色的一種裝飾品,它構成了某種地域特色的審美情趣,象徵著不同地區的穿著風格。
藏族婦女大多數將頭發分編成無數根小辮,頭飾大多是琥珀、珊瑚、瑪瑙、綠松耳石等各種天然寶石。佩帶時有的直接把裝飾品固定在發辮中,也有將各種要戴的頭飾固定在與發色相近的布上,再與發辮一起銜接,這樣既美觀又方便。為了便於下雨時披自製毛氈雨披和戴帽子,發辮和頭飾一般集中在下部。
藏北已婚女子將長發從中間分開,編成許多辮子,前額的分發處開始分別在兩邊的細辮上串上相對稱的珊瑚、翡翠等寶石,把後腦勺的頭發編成一根較粗點的發辮,上面固定上從大到小的銀圓。
未婚女子將頭發編成一根或兩根,沒有過多的講究和裝飾物。
藏族婦女的頭飾中,最有特色且內涵豐富的是戴在發頂上的「巴珠」。貴重的「巴珠」由寶石或珊瑚做成,其形制前後藏有所不同,前藏婦女戴的「巴珠」是三角形,後藏戴的是半月形。姑娘頭上一插上「巴珠」,就意味著姑娘已經長大成人了。所以,第一次播「巴珠」的時候,按照傳統習俗,還對要舉行一定的儀式,向姑娘表示祝賀。 苗族盛裝頭飾也許是我國少數民族頭飾中最奇異、最精緻也最漂亮的頭飾了。其中一種頭飾,具有明顯的牛崇拜的色彩。苗族婦女在載上由銀泡、銀片組成的銀冠後,還要戴上兩支連在一起的銀制水牛角,就象一個巨大的「U」字。每支角上雕一條龍,龍頭朝內,呈二龍戲珠之勢。兩支銀角中間,有扇形銀芒。另一種頭飾,由自下而上橫排的五支寶劍頭形銀片組成,也戴在銀冠上。五支銀片長尺余,大體相等;「劍尖」朝左,右邊整齊;正中有風頭飾。橫片上插滿鮮花。上面兩種頭飾,用銀多達三斤。